第九章 天賜良機(3 / 3)

貝娜齊爾的分娩,一點也沒影響她的競選活動。她產休20多天後,便與母親、丈夫一道全力以赴地投入到從10月14日開始的激烈的競選活動之中。

就在貝娜齊爾與齊亞·哈克在大選的方式上激烈鬥爭,貝娜齊爾對齊亞·哈克許諾的大選能否按時正常進行疑慮重重的時候,一場意外的空難事故發生了,它震驚了巴基斯坦和整個世界。這一偶發的意外事件。卻極大地改變了巴基斯坦的政治進程。

1988年8月17日下午3點46分,“巴基一號”總統座機——一架C一130大力神運輸機,準時從巴哈瓦爾普爾城外的空軍基地起飛。乘客中有巴基斯坦伊斯蘭共和國總統、陸軍參謀長齊亞·哈克將軍。他剛剛在烈日當空的沙漠地帶觀看了巴基斯坦陸軍部隊駕駛美國艾布拉姆斯坦克的表演,正在返回首都伊斯蘭堡。

與齊亞·哈克總統同機返回伊斯蘭堡並坐在他旁邊的是巴基斯坦第二號最強有力的人物、他的親密朋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阿赫塔爾·阿卜杜爾·拉赫曼將軍和裝甲兵司令、軍事秘書馬赫姆德·杜拉尼少將。

齊亞·哈克和兩位將軍坐在事先裝上C一130飛機的一個“氣密小座艙”前麵的要人座位上。前麵還有兩個座位給了齊亞·哈克的兩位美國朋友:一個是認識齊亞·哈克已12年的巴基斯坦問題專家、美國大使阿諾德·拉斐爾;另一個是美國駐巴基斯坦軍事援助代表團團長赫伯特·沃森將軍。

在要人座位後麵,8位巴基斯坦將軍分坐在“氣密小座艙”後部的兩排長凳上。在由一扇門和三級台階同“氣密小座艙”隔開的駕駛艙裏,有4個機組人員。駕駛員、空軍聯隊指揮馬什胡德。哈桑是齊亞·哈克總統親自挑選的,副駕駛員、導航員和工程師都是經過空軍安全部門的嚴格審查後批準上機的。

一架保安飛機結束了對基地周圍地區的最後一次檢查,這是6年前恐怖分子向“巴基一號”總統座機發射一枚導彈但未擊中之後采取的一項例行的預防措施。然後,飛行控製塔向齊亞·哈克的座機發出起飛信號。

“巴基一號”座機升空後,巴哈瓦爾普爾控製塔的控製人員詢問駕駛員馬什胡德飛機的準確位置。駕駛員用無線電回答:“巴基一號”座機準備發送信號。但奇怪的是接下來卻是一片靜默,總統座機並未發出任何信號。地麵控製人員立刻神情緊張,他們試圖同駕駛員馬什胡德取得聯係的種種努力也很快陷入絕望。“巴基一號”總統座機在起飛後幾分鍾內就神秘地失蹤了!

與此同時,在離機場9英裏的一條河上,村民們抬頭看見一架飛機在空中東倒西歪地向前飛行,好像它是在看不見的滑行鐵道上滑行似的。在作第3個環形運動之後,飛機一下子栽入了沙漠,發生了猛烈的爆炸。飛機變成了一團火,機上的31人都死了。此時時間是8月17日下午3點51分。

齊亞·哈克的總統座機失事後,巴基斯坦陸軍副參謀長米爾紮·阿斯拉姆·貝格中將立即用無線電通知在伊斯蘭堡的陸軍高級將領,召開緊急會議,討論采取措施以防不測。由於齊亞·哈克總統和拉赫曼將軍可能都死了,作為陸軍副參謀長的貝格將軍現在是陸軍最高指揮官了。當天晚上,陸軍部隊迅速用警戒線把首都的官邪、政府大樓、電視台和其他戰略要地包圍起來。

齊亞·哈克總統的座機為何會從天上掉下來呢?貝娜齊爾提出了她的解釋:神的仲裁。她說:“人的生死是由上帝安排的,齊亞·哈克的死一定是上帝采取的行動。”“齊亞·哈克的統治以暴力開始,又以暴力結束。”在貝娜齊爾的眼裏,齊亞·哈克是罪惡的化身。

1976年3月,貝娜齊爾的父親佐·阿·布托總理,力排眾議,越過六名資深的將軍破格提升齊亞·哈克將軍為軍隊的頭號將領——陸軍參謀長,並由中將晉升為上將。但是,僅僅一年後,齊亞·哈克將軍就用佐·阿·布托交給他的軍權,於1977年7月5日發動軍事改變,推翻了布托政府,逮捕了佐·阿·布托總理,並在21個月之後以涉嫌參與謀殺的罪名將布托處以絞刑。同時,齊亞·哈克還宣布布托的巴基斯坦人民黨為非法,監禁貝娜齊爾和布托夫人,並缺席審判了布托的兩個兒子沙·納瓦茲和太爾·穆爾塔紮,宣布他們犯有嚴重罪行。1985年7月貝娜齊爾最喜愛的弟弟沙·納瓦茲在法國莫納神秘地死亡。貝娜齊爾一直懷疑他是被齊亞·哈克的特務毒死的。

齊亞·哈克毀了布托一家,貝娜齊爾對他充滿仇恨。

隨著齊亞·哈克的遇難,美國政府突然發現在巴基斯坦出現了一種令人喜悅的前景:以哈佛畢業的、美麗動人的貝娜齊爾·布托為首的選舉產生的政府取代齊亞·哈克的獨裁政權。

無論如何,在齊亞·哈克的座機墜毀後,美國似乎對這次破壞不感興趣。在參加了為齊亞·哈克舉行的葬禮後,美國國務卿舒爾茨回到國內,勸告聯邦調查局不要插手巴基斯坦對這次事件的處理。盡管聯邦調查局有權調查涉及美國公民的可疑的飛機墜毀事件,但它還是接受了舒爾茨的勸告。結果美國派往巴基斯坦官方調查部門的人隻有6名空難事故調查人員——沒有一個是刑事、反恐怖或對付破壞的專家。美國對這次空難事故的冷淡處理,反映了美國政府對貝娜齊爾·布托的政治前景看好。

齊亞·哈克總統罹難後,巴基斯坦參議院主席、73歲的資深政治家烏拉姆·伊沙克·汗按照憲法規定,於8月17日出任代總統,代理國家元首,並立即成立了由內政部長、國防部長、外交部長。法律和議會事務部長和陸、海、空三軍參謀長等組成的緊急委員會負責國家安全問題。

當晚,伊沙克·汗代總統向全國發表廣播、電視講話,宣布全國處於緊急狀態。但為了保證國家的穩定和完整,將繼續實行憲法,保持國家管理的連續性,繼續已經開始的政治民主化進程,按期舉行全國大選。

烏拉姆·伊沙克·汗,1915年生於西北邊境省班努市。他先後畢業於白沙瓦伊斯蘭學院和旁遮普大學,獲化學和植物學學土學位。19400年起開始從政,先在英屬印度西北邊境省任文官、財政官。1947年印巴分治期間任西北邊境省首席部長秘書。以後伊沙克·汗長期在地方工作,曆任西北邊境省政府內政秘書、農業。林業、畜牧業、工業、合作和鄉村援助發展部秘書,西巴基斯坦省政府水利灌溉部秘書,1961年任西巴水電發展局主席。從1966年開始,伊沙克·汗調到巴基斯坦聯邦中央政府工作,先後任財政部秘書、內閣秘書、國防部秘書長和中央銀行行長等職。佐·阿·布托政府被軍事政變推翻後,1977年7月,伊沙克·汗被任命為齊亞·哈克政府的部長級秘書長。1978年1月,他被齊亞·哈克任命為軍法管製首席執行官顧問。同年7月調任財政、商業、計劃和協調部長並兼任計劃委員會副主席。1981年3月起任中央財政和經濟事務部長。1985年3月21日,伊沙克·汗當選為參議院主席。

由於伊沙克·汗長期從政,在曆屆政府中均任過要職,在政界具有一定的影響。加之他性情溫和,頭腦精明,處事謹慎,又與軍方保持著融洽的關係,因此在齊亞·哈克遇難後,在保證巴基斯坦政局穩定、權力和平移交方麵起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8月26日,伊沙克·汗代總統發表講話說:“我們必須為使巴基斯坦成為一個伊斯蘭福利國家和民主國家而貢獻力量”,全國必須加快政治民主化的步伐。為此,他呼籲全國人民要“忘掉彼此間微不足道的矛盾,埋葬相互間的偏見和敵意,我們民族比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和睦、仁愛和信任。”“我們已經有憲法,我們對民主充滿信心。”同時再次重申大選將按期於11月16日舉行。

貝娜齊爾認為,伊沙克·汗繼任總統是局勢的積極發展。她表示人民黨要盡一切力量來使巴基斯坦的民主進程保持穩定和盡可能地符合憲法。在依憲法程序進行的權力轉移過程中,人民黨將持溫和的態度與代總統合作。

波齊亞·哈克解職的前總理居內久也對伊沙克·汗繼任總統表示欣慰,你這使國家避免了一場憲法危機,作為穆斯林聯盟主席,他強調現在國家麵臨嚴重困難,呼籲全民族謹慎從事。

8月17日被代總統任命為陸軍參謀長的米爾紮·阿斯拉姆·貝格將軍,在與軍隊中同僚緊急磋商後決定,軍隊總體上支持政府的政策和計劃。為了消除人民對軍隊介入政治的擔心,貝格將軍向全國公眾明確宣布:“軍隊無意奪取國家政權,保衛國家的安全和領土完整是軍隊的唯一目的。”他進一步指出:在“舉國悲痛的時刻,國家需要堅決的、目標明確的政治家的領導才能駕駛巴基斯坦這隻航船達到它的目標。”而軍隊的具體任務則是“幫助維持國家的法律和秩序,使11月16日大選成為現實,幫助加強聯邦和各省之間的關係,密切群眾同他們的領導人之間的聯係。”

齊亞·哈克總統遇難後,由於繼任總統伊沙克·汗堅持業已開始的民主化進程,嚴格按憲法行事;由於人民黨和穆斯林聯盟等各派政治勢力都主張維護國家的穩定和統一,以大局為重,持克製態度;由於軍方支持民主進程,表示無意奪取權力,因此,在這曆史發展的緊要關頭,巴基斯坦政局保持平穩,沒有再次發生軍人幹政、軍法管製,成為巴基斯坦獨立以來政治發展史上一個少見的現象,因此得到了全國人民的擁護和支持。它表明巴基斯坦政治發展有了巨大的進步,政治民主化進程已深入人心,勢不可擋。

這一千載難逢的曆史機遇,為貝娜齊爾提供了天賜良機。她被曆史推上了政治舞台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