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走近藝術之門
第一節 導演和演員
1導演
一個導演的主要職責是根據劇本進行藝術構思,擬訂藝術處理方案和導演計劃,組織和指導排練,經過演員和有關人員的創作實踐,把劇本的內容體現為具體舞台形象,達到預定的演出目的。一般地說,一個戲從選擇劇本、分配角色開始,到排練、演出,導致自始自終都擔負著主要責任,他是一個戲的總指揮。要指導演員進行角色創造、排戲,在統一的藝術構思下指導舞台各個部門——布景、燈光、服裝、化妝、道具、效果、音樂、司幕——的創作實踐。所以導演的責任相當重大,必須努力地學習,認真嚴肅地工作。導演的全部工作,大概可以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麵。
選擇和研究劇本業餘劇團每一次演出,最先碰到的是選擇劇本的問題。劇本選擇得好壞,直接關係到演出的效果,所以導演在選定劇本時,決不能馬虎了事,必須十分慎重。
劇本選定以後,導演便要開始細細地研讀劇本,為下一步排演作好準備工作。研究劇本時,對劇本的時代背景、主題思想、矛盾衝突、主要事件、貫串動作、人物性格、人物之間的關係、體裁樣式、風格基調、高潮節奏等,都要做到心中有數,才可以去指導演員排戲。
導演自己研究透了以後,還要組織和領導劇組全體人員特別是演員認真分析研究劇本。隻有大家都對劇本的各個方麵了解後,才能把戲演好。
分配角色劇本研究過了,第二步的工作是根據劇本的人物表分配角色。分配角色要盡可能根據演員的表演能力、生活經驗、性格特征、體質、聲音及其本人的意願等幾個方麵來加以考慮。導演可以提出分配角色的初步意見,再經過大家討論決定。
製定排演計劃角色分配停當,導演便要讓演員去研究劇本,揣摩所扮演的角色,同時自己也要著手擬訂出藝術處理方案,製訂排演工作計劃。
製定排演計劃,首先是根據戲劇情節(事件)或人物上下場把一幕場戲劃分小場(單元)或許多小段,研究每一小場或每一小段戲對表現劇本主題所起的作用,根據作用大小來確定那幾小場或那幾小段戲的情節和動作需要強調,使它突出;哪些可以作一般處理。其次要逐段地研究對於人物的處理。哪些人物是主要的,哪些是次要的,他們各自在戲裏占有的地位;哪些是正麵人物,要使觀眾對他們同情擁護,哪些是反麵人物,要使觀眾對他們憎恨厭惡。在排戲中還要注意把人物之間的關係怎樣恰當而分明地表現出來。再次,導演還要考慮每小場或每小段戲的氣氛,並尋找戲劇衝突的高潮,演員在戲裏表演時速度的快慢等。最後要確定排演日程。
指導排演分配角色以後,演員對劇本和所扮演的角色作了認真的研究和分析,接著便是對台詞、練唱調。在對台詞過程中,導演主要是幫助演員找尋台詞裏包含的思想、情感和目的,讓演員根據這些來確定說話的口氣、聲調和表情。以便於觀眾從演員說的快慢高低和聲調語氣中體會到角色的喜怒哀樂。導演還要幫助演員把台詞念得清楚流利,使觀眾能夠聽懂。對台詞、練唱調一般都是集體進行,集體對詞能夠相互啟發和影響,並且能幫助演員在排演前做好創作準備。
排演工作,是建立在對劇本、台詞作了深透研究的基礎上的。導演的工作,是根據劇中情節的動作分析,用說戲、啟發、引導的辦法,使演員按照計劃有目的地往前走。一小場一小段地把每個角色單獨的動作和大家的動作有機地聯接起來,幫助演員尋找適合他擔任的角色的動作。有不對的,幫助他研究修正;有不夠的,幫助他豐富充實。引導演員一點點地接近角色,逐步塑造好所扮演的劇中人物形象。
在整個排演過程中,導演要讓演員充分發揮創造性,大膽地創造角色,導演隻從旁指點和提醒,不要包辦代替,讓演員呆板地模仿導演的動作,束縛了演員的創造性。戲劇是一種集體創作,導演要充分發揚民主,虛心向群眾學習,不要自以為是。
排演大體上可分為分場排練、連排、合成(即舞台各個部門的創造,合成一個整體的排練)、彩排等幾個階段。
分場排練:分場排練又可分為先拉地位和排動作、表情兩個方麵。拉地位:一件雕塑品,藝術家在構思好了以後,先是雕塑出一個毛坯,即作品的輪廓,而後再精雕細琢,製成一件真正的藝術品。排戲也和雕塑有些相似,不能一開始就連地位、動作、表情統統排出來。一般初排時可以先拉地位。隻要把演員從哪裏上場,哪裏下場,什麼地方站著,什麼地方坐著,什麼地方走動和那段台詞上表現什麼情緒……,幾處大的地方讓演員思想上有一個輪廓,能掌握一定的路線和位置就好了。拉地位要注意以下幾點:第一,一場戲或一個場麵,主要人物要放在顯著地位,使他突出,讓觀眾看得清楚。不要主次不分,主要人物反被次要人物擋住了,使觀眾看不見他。第二,舞台場麵要勻稱好看。所謂勻稱,並不是一個個都擺開,或左右各站兩個,而是根據劇情需要,使人看著舒服,不要讓它一頭輕一頭重。要注意到演員的位置,連布景、道具、舞台上的一切擺設都考慮進去。不然排的時候很好看,等一上台加布景就變了樣子。第三,人物地位要有變化,不要呆板。地位要根據戲劇情節和角色的情緒起伏合情合理地變化。可以有前有後,有近有遠,有坐有立,有高有低,有動有靜。幾個角色同台演戲,不要都是坐著,群眾場麵不要滿台擁擠,應該有左有右,有前有後才好看。舞台不能亂,演員和演員不要互相擋住。排動作、表情:地位拉好,便開始排動作、表情。動作可分大動作和小動作。勞動生產、挑擔、推車等是大動作,抽煙、擦火柴、點燈等是小動作。排演時兩者都要注意。演員在熟悉了所扮演的角色性格,拉完地位以後,進一步自然而然就要求用動作來配合台詞表達思想感情。在排動作的時候,導演要幫助演員選擇動作。選擇的依據,就是看他的動作有沒有目的,合不合乎當時的情境。因為沒有目的的動作是不合理的,合乎目的的動作才是真實的。演員所表演的一切動作,都要以日常生活裏的動作為基礎,但是不能把日常生活裏的動作不加選擇地都一律照搬。因為日常生活裏的動作太瑣碎、不集中,表演裏需要的動作是:集中、精練,並能表達在一定情境中的思想、情感以及人物身份、性格等,所以不能亂用不合理的動作。大動作,可以由導演提出來怎麼做,或由演員提出來,由導演來選擇,調整它。小動作,要盡量啟發演員自己創造,導演要檢查演員所創造出來的那些動作合不合乎當時的情境,合理不合理,不合理的應該去掉,重新創造;合理的就應該肯定下來。在排演時,角色與角色之間的動作,要互相配合。動作要結合表情同時進行,因為表情和動作是分不開的。表情除了必須服從角色的內心感情外,還要依靠演員之間的相互刺激,互相反應而產生各種不同的情感。
連排:以前拉地位、排動作、表情,都是分場分段排練的。現在就要把分場分段排好的戲連接起來排演,這叫做連排。連排的時候,導演要看段和段、場和場連接得怎麼樣,看演員表演的人物前後是否一致,看整個戲的情節發展是否自然。所以連排的時候,導演不要打斷演員的表演,使演員盡量無拘束地發揮他的表演能力。有問題的地方記下來,等連排以後再分段調整。
在連排的時候,導演還應注意整個戲那些地方演的不適當,快了還是慢了,使它該快的地方快,該慢的地方慢。
合成:連排的最後階段,把整個戲從頭排到尾,正式地配上布景、道具、燈光等,叫做合成。合成時導演應注意的是全劇演出的總效果,使演員進一步發揮創造性,刻畫角色的性格和形象,同時要求舞台工作部門——布景、燈光、服裝、道具、音響效果、化妝、音樂、司幕等,都能很好地和演員的表演結合起來成為一個統一的藝術整體,發現缺點,及時糾正,一直到全劇成熟為止。
彩排:彩排就是一切和正式演出一樣,劇團請來了觀眾,一起對戲進行總檢查。彩排時導演要注意各部門工作是不是完全統一在總的藝術構思和演出目的之下,是不是各個部門都為了劇情的需要起著積極作用。有問題就記下來,彩排後廣泛地向觀眾征求意見,在正式演出前,作最後的修正。
主持演出戲排好要上台演出了,導演又是演出的主持人,他要對演出效果負責。演出前導演要全麵作一番檢查,看演員、服裝、布景、道具、化妝、音響效果、燈光(歌劇、戲曲還包括樂隊),以及前後台工作人員的分工等都準備好了沒有,不要臨時上台又發生這樣那樣大大小小的問題,影響演出效果。在演出中導演又要加以統一的調度,使各個部門能配合得恰當。這樣才能保證演出的質量。
總結經驗戲演完了,導演的任務並沒有完,他還得收集觀眾和劇團內部對演出的意見,檢查這一次的演出——表演、服裝、化妝、布景、燈光、音響效果、道具、樂隊……那一些地方做得好,值得發揚;還存在哪些缺點,需要努力改正。隻有經過不斷的總結,劇團的演出水平才能逐漸提高。
2演員
演員的任務演員是直接麵向觀眾表演的,表演就是演員運用自己的身體、動作、感情的變化,在戲裏麵創造出有血有肉,有思想感情的活生生的人物,通過人物形象來表達出劇本的主題思想,達到打動人心,教育觀眾的目的。所以演員擔負著提高人民的精神文明、道德品質的崇高任務,是戲劇表演的主體。演員要以認真嚴肅的態度來對待這一工作。
如何扮演角色演員的工作就是扮演角色。演員走上舞台,把自己變成劇本中規定的角色,在舞台上活動起來,使觀眾真正相信這不是演員本人,而是角色在活動,這需要進行創造角色的工作。
分析劇本,分析角色,角色是劇本中規定的,演員不能離開劇本隨意去創造。創造角色的第一步工作就是很好地去分析劇本,分析角色。分析劇本,分析角色,不僅是要了解劇本的主題思想,時代背景和教育意義,而且是為了把角色摸熟摸透,使劇中的生活和人物形象在自己腦子裏活現出來,就好象真看見有那麼一個人在那裏活動一樣。有些演員常常不肯對劇本和角色進行認真、具體、細致的研究和分析,劇本拿到手裏隨便一翻,甚至有的連整個劇本的故事都沒有弄清楚,連同場角色是什麼人物,什麼台詞都不了解,就憑簡單的印象去進行創造,這樣,角色自然是扮演不好的。
認真地分析劇本和角色,就會找到這個人物的特點,他和劇中其他人物的關係怎樣每個人對他有些什麼不同的印象他的思想作風怎樣生活習慣和動作習慣怎樣他對每一個人每一件事情的具體態度和思想活動怎樣他的工作興趣、生活興趣是什麼他應該是什麼樣的性格他應該怎樣動作怎樣說話對每個角色都作這樣具體深入細致的分析,就是為了讓演員一切都按照“角色會怎樣想,角色會怎樣做”,去想,去做,和角色靠近。
研究和念熟台詞,練好唱調。演員在熟讀台詞之前,要仔細研究台詞,不弄清楚角色在說些什麼,為什麼要說這些話,念起台詞來便象背書,缺乏思想感情。
戲裏人物的台詞跟我們平常人說話一樣,每一句話都代表人物的思想、感情和說話的目的。平常我們說話的時候,思想感情隨時會流露出來,可是有時候人物的對話卻包含著很曲折複雜的思想感情。一句讚美人的話,從不同人的口裏和在不同情況下說出來,往往失去了原來的意思,可能變成是諷刺人家。在人物對話中所包含的某種內含的思想和目的,卻不是簡單地從字麵上就能夠找到,而是要把當時的情形,人物的心理活動和性格,聯係起來推敲,才能找到。這在戲劇上稱為“潛台詞”。研究台詞主要就是指研究這些。演員領會了潛台詞裏所包含的思想、感情和目的,要把這些通過表演讓觀眾懂得,於是便產生了說話時的聲調、語氣、表情等差異。同樣的台詞因為聲調、語氣、表情的不同,可以表現出人物不同的思想感情。也隻有這樣才能把劇本裏的台詞變成活生生的語言。
潛台詞是通過語氣、動作、手勢、眼神表情來表現的。所以找到了潛台詞,語氣、動作、手勢、眼神表情等,都自然而然產生了。
台詞研究好了,進一步便要把台詞念熟,如果是歌劇、戲曲還要練好唱調,這是進入排演前要做好的工作。
念台詞要注意以下幾點:讓觀眾聽得清楚。吐字發音都要正確清楚,要念上口,口語化,使觀眾一聽就懂。讓觀眾聽得見。舞台上說話聲音要大些,使劇場最後一排觀眾都能聽得見台上說話,這樣觀眾才能看懂戲。但並不是大喊大叫,要象生活裏那樣自然而有感情。
演員除了熟讀自己的台詞以外,還要研究和閱讀對方的台詞,這樣才能使你的表情動作和劇情得到統一,與對方的表演取得密切配合,彼此互相呼應。要不的話,別人說到那裏,你會無法接上。結果,不是別人沒說完話你就搶說,便是別人說完了你還站在那裏發呆。
設計動作。演員念熟了台詞,隨之而來便要求把與台詞密切聯係的動作、表情一齊表現出來。單念熟了台詞,而沒有動作表情,角色創造仍沒有成功。
設計動作,演員要獨立思考,大膽創造,不要一味依賴導演,但對導演的指導和群眾的意見卻要虛心接受。
演員在舞台上的一切動作都是從生活中來的,這也就是為什麼演員要熟悉生活的道理。但是舞台上的動作並不是我們日常生活的翻版,而是經過選擇、集中、提煉的。
第二節 化妝
1化妝知識
演員的外形、容貌和他所扮演的角色常常是不一致的,為了使演員在舞台上的演出做到真實可信,符合所扮演的人物風貌,不僅要依靠演員的表演,還要依靠化妝的幫助,來加強和突出人物的性格。還有,演員的臉形在舞台燈光的照射下會變成平平的一片,使觀眾看不清。化妝能加深演員麵部的線條和顏色,即使在強烈的燈光下和離開舞台較遠的觀眾也能看得清演員的眉目口鼻和麵部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