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職業生涯設計使人能重新認識自身的價值並使其增值
職業生涯設計是對一個人所具有的職業素養進行的全方位的評價,具有科學的理論指導依據,可以幫助人們準確評價個人特點和優勢,評估個人目標和現狀的差距,從而發現自己的潛能,發現新的職業機遇,增強職業競爭力,進而突破現有生活格局,塑造清新充實的自我。
(4)職業生涯設計是企業開發人才的有效手段
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知識已成為社會的主體,而掌握和應用這些知識的恰恰是人。現代許多管理學家認為,早期的傳統產品屬於“集成資源”,而未來的產品則屬於“集成知識”。一個企業應更加注重人的智慧、技藝和能力的提高與全麵開發,通過對員工職業生涯開發與管理,使人盡其才,才盡其用。這也是資源合理配置的首要問題。
(5)職業生涯設計是企業留住人才的最佳措施
任何成功的企業,其成功的根本原因是擁有高素質的企業家和高素質的員工。通過對企業員工職業生涯開發與管理,努力提供人才施展才能的舞台,實現人才的自我價值,是留住人才、凝聚人才的根本保證,也是企業長盛不衰的組織保證。一旦人的才能和潛力得到充分發揮,人才資源就不會虛耗與浪費,企業的生存成長就有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
4.2.3職業生涯設計的步驟
個人職業生涯設計應充分考慮個人、環境、職業與成功的職業生涯之間的關係。個人職業生涯設計主要由自我評價、確定誌向、確立目標、職業生涯路線的選擇、製定行動計劃與措施、評估和反饋6個步驟組成。
1)自我評價
(1)內在條件評價
自我內在條件評價就是對自己做全麵分析,通過自我分析,認識自己、了解自己。因為隻有認識了自己,才能對自己的職業做出正確的選擇,才能選定適合自己發展的生涯路線,才能對自己的生涯目標做出最佳抉擇。通常內在條件評價包括自己的興趣、特長、性格、學識、技能、智商、情商,以及組織管理、協調、活動能力等。
通過內在條件評價來分析自己適合從事哪些職業,這是職業生涯設計的重要步驟之一,是職業生涯設計的關鍵和基礎。進行內在條件評價要考慮的因素有:所處的職業發展階段、職業傾向、職業“錨”、職業興趣、職業技能等。
第一,在職業發展階段上,一般來說,人的一生大致可以劃分為4個職業階段。其一,探索階段,1524歲之間,是一個不斷學習的過程。其二,確立階段,2444歲之間,這一階段是大多數人工作周期中的核心部分,所謂三十而立也就是指人生這一時期。這一階段包括了3個時期,嚐試時期(2530歲)、穩定時期(3040歲)及職業中期危機時期(在30多歲和40多歲之間的某個時段上)。其三,維持階段,4560歲。其四,下降階段,60歲以上,當退休臨近的時候。處在不同職業發展階段的人,應考慮不同的問題。例如,在探索階段,可以多做些嚐試、探索,在工作中摸索出本人的職業趨向、職業“錨”、職業興趣等,逐步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職業。而40歲以上的人,就不應該做過多的嚐試,而是應該認真分析清楚本人的職業“錨”、職業趨向,選擇本人有優勢的職業以便做長遠的打算。當然這裏的年齡階段劃分還應該針對不同的職業加以區分。例如,作為導遊,40歲就很少了;作為競技職業運動員,30多歲已經該退休了;而作為教授,30多歲還是很年輕的。
第二,在職業傾向上,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人格特征,不同的人格特征適合從事不同的職業。約翰·霍蘭德是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心理學教授,美國著名的職業指導專家,他於1959年提出了具有廣泛社會影響的人業互擇理論。這一理論首先根據勞動者的心理素質和擇業傾向,將勞動者劃分為6種基本類型,相應的職業也劃分為6種類型,即實踐性向、研究性向、社會性向、常規性向、企業性向和藝術性向。每一種職業性向適合於特定的若幹職業。通過一係列測試,可以確定一個人的職業性向。職業者如果確定了自己的職業性向,就可以從對應的若幹職業中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