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6章 就業創業概述(7)(2 / 3)

第三,職業“錨”是職業生涯設計時必須考慮的要素。當一個人不得不做出職業選擇的時候,他無論如何都不會放棄的那種職業中至關重要的東西或價值觀就是職業“錨”。職業“錨”是人們選擇和發展職業時所圍繞的中心。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職業“錨”,影響一個人職業“錨”的因素有:天資和能力、工作動機和需要、人生態度和價值觀。天資是遺傳基因在起作用,而其他各項因素雖然受先天因素的影響,但更加受後天努力和環境的影響,所以職業“錨”是會變化的。這一點有別於職業傾向。例如,某個人攻讀了醫學博士,並且從事外科醫生工作已經20年了,盡管他的職業性向可能並不適合做外科醫生,但是他在確定自己的職業時,基本上不會考慮改為其他職業,這是因為他的職業“錨”在起作用。埃德加·施恩在研究職業“錨”時將其劃分為5種類型:技術或功能型、管理型、創造型、自主與獨立型和安全型。

第四,在進行職業生涯設計時,還要考慮職業興趣。例如,喜歡旅行(適合於經常出差的職業);喜歡溫暖濕潤的氣候(適合在南方工作);喜歡自己做出決定(應該自己做老板);喜歡住在中等城市;不想為大公司工作;喜歡穿休閑服裝上班;不喜歡整天在桌子後麵工作等。對某一職業有濃厚個人興趣的工作人員比那些勉強為了生存需要的工作人員更有活力,更能抵擋住困難,他們在職場內會更具有競爭力。但是如何真正了解自己的興趣呢?美國公共關係學家但克斯設計了以下問題,為我們指明了弄清自己職業興趣的方案。

——根據迄今為止的經曆,你真正喜歡怎樣的工作?

——閑暇時間你最愛從事的活動是什麼?

——什麼讓你疲憊不堪?什麼能激發你的活力?

——你是重視數量還是質量?

——你喜歡與人共事嗎?

——你喜歡在工作時用計算機嗎?

——你喜歡寫作嗎?

——對於創造和銷售你更喜歡哪一種工作?

——你喜歡外出還是待在家裏?

——你喜歡為別人的艱苦嚐試提供指導嗎?

——為了獲得自己所期待的用獨特方式掙得的錢,你準備如何努力去工作?

——對你來說,空閑的時間有多大的重要性?

——為了增強自己的職業能力,你準備在家庭和個人利益方麵做怎樣的犧牲?

——什麼對你更加重要,是掙錢的多少還是從事什麼樣的工作?

這個問題單可以無限的長,回答上述及其類似的問題之後,再仔細的檢查一遍答案,看一看,想一想,找出那些能激發你活力的事情:手工製作?跳舞?電器?收集硬幣?玩具?

插花?種植?看看什麼是自己最感興趣的。人們對一切事物的看法——喜歡或者不喜歡,構成了他們的態度。例如,你是喜歡處理人際關係的技巧,還是喜歡處理具體問題的技術,或者是處理信息情報的技術。正如有人曾經說過的,“所有職業設計的關鍵之處在於你對自己的了解簡化,然後挑出少部分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元素”。

曾有這樣一個報道,成都一位剛畢業的女大學生是外資企業的白領,收入不錯,但對自己的工作十分厭倦,總想辭職。她有一個愛好:喜歡寵物狗。在遛狗的過程中,她經常發現有許多走失的、迷路的、流浪的寵物狗。她突發奇想,自己開了一家流浪寵物狗收容兼美容中心,生意十分火暴,剛開業月收入就高達10萬。

如果你能真正喜歡一項工作,而且以最大的努力盡力去做好,那麼你所選的任何行業都能賺錢;相反,如果僅僅因為某某生意有錢可賺,所以決定做這項生意,那就是愚蠢。僅僅是希望賺到金錢是遠遠不夠的,你做的工作必須符合自己內心的需要,符合你的興趣所在,這樣它才能真正吸引你。

第五,具有的職業技能。如果具有某項突出的技能,而這項技能可以帶來收入,做職業生涯設計時就應當將其作為一個重要因素加以考慮。很多大學生剛剛積累了一些職業知識和技能後,經受一點誘惑或者一點挫折就轉換門庭,結果將長期積累的全部資源棄之不用,核心能力無法形成。如果企圖掌握好幾十門職業技能後,就意味著不會精通任何一門。一位著名的企業家說:“萬事通在我們那個時代還有機會發展,但是如今已經一文不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