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外在條件評價
外在條件評價主要分析外在因素對自己生涯發展的影響。每一個人都處在一定的環境之中,離開了這個環境,便無法生存與成長。所以,在製訂個人的職業生涯設計時,要分析環境條件的特點、環境的發展變化情況、自己與環境的關係、自己在這個環境中的地位、環境對自己提出的要求,以及環境對自己的有利條件與不利條件等。
2)確定誌向
俗話說:“誌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綜觀古今中外各行各業的佼佼者,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具有遠大的誌向。立誌是人生的起跑點,反映著一個人的理想、胸懷、情趣和價值觀,影響著一個人的奮鬥目標及成就。所以,在進行職業生涯設計時,首先要確立誌向,這是進行職業生涯設計的關鍵,也是職業生涯設計最重要的一點。
3)確定目標
職業生涯目標的確定包括人生目標、長期目標、中期目標和短期目標的確定。一般情況下,個人要根據自己的專業興趣和價值觀及社會發展趨勢去定自己的人生目標和長期目標,然後再把人生目標和長期目標分解成為中期目標和短期目標。長期目標一般是以後職業規劃的頂點或較高點,也就是夢想,但要細化至具體工作,如畢業後進入國際知名管理顧問公司從事研究分析、谘詢工作。短期目標設立一般是素質能力的提高,或有用證書的獲取或考試的通過等。
4)職業生涯路線的選擇
在確定了職業和職業發展目標後,就麵臨職業生涯路線的選擇。由於發展路線不同,對於職業發展的要求也不同。職業生涯路線的選擇通常要考慮往哪條路發展、能往哪條路發展和哪條路可以發展3個問題。對這3個問題進行綜合分析後,才能確定自己最佳的職業生涯路線。
人生的選擇無處不在,對於大學畢業生而言,麵對職業必須選擇。即使“不做選擇”也是一種選擇,因此重要的不是是否選擇,而是如何選擇。什麼是正確的選擇,或者什麼是更好的選擇,選擇是一個權衡和放棄的動態過程。
例如,你剛剛大學畢業,擺在你麵前有兩份工作,一份工資待遇高,但與自己興趣並不吻合;另一份工資待遇低,但自己喜歡,你該如何選擇呢?你可能回答,我選擇自己喜歡的工作。之所以如此,因為那隻是一個假設,一旦麵對現實,我們的心理天平就會傾斜。尤其是當收入水平的高低差距超出了心理承受力時,大多數人都會失衡。事實上,低薪本身就是對個人心態的一種考驗。
初入職場,人生的選擇往往是被動的。為了解決就業問題,能夠適應社會環境,大多數人會做出這樣的選擇:接受第一份工作。當我們四處投遞個人簡曆,接受無數次麵試,又被無數次拒絕的時候,信心和耐心會逐漸喪失,甚至開始懷疑自己的能力。而一旦有一份工作擺在自己麵前的時候,會毫不猶豫的接受它。這份工作也許短期可能帶給我們短暫的安全感和穩定感,但從某種意義上講,大部分人已經喪失了一次選擇的機會。
5)製訂行動計劃與措施
在確定了職業生涯目標後,行動便成了關鍵的環節。沒有達成目標的行動,目標就難以實現,也就談不上事業的成功。這裏所指的行動,是指落實目標的具體措施,主要包括工作、訓練、教育、輪崗等方麵的措施。例如,為達到目標,在工作方麵,你計劃采取什麼措施提高你的工作效率?在業務素質方麵,你計劃學習哪些知識、掌握哪些技能來提高你的業務能力?在潛能開發方麵,采取什麼措施開發你的潛能等,都要有具體的計劃與明確的措施,並且這些計劃要特別具體,以便於定時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