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區域
北美洲有23個獨立國家和十幾個地區。分為東部地區、中部地區、西部地區、阿拉斯加、加拿大北極群島、格陵蘭島、墨西哥、中美洲和西印度群島九區。
東部地區:東瀕大西洋,海岸曲折,多港灣,北美洲大部分港口集中在這一地區,聖勞倫斯河穀以北為拉布拉多高原,海拔300-600米,多冰川湖,有湖泊高原之稱;以南為阿巴拉契亞山脈,一般海拔
1000-1500米,山脈西側為阿巴拉契亞高原,山脈與大西洋問有狹窄的山麓高原和沿海平原。眾多短小湍急的河流經山麓硬、軟岩層的交接處,形成瀑布,因而從紐約向西南至哥倫布一線有“瀑布線”之稱。本區是北美洲工業和農業發展最早的地區,也是重要的工商業和金融中心。
中部地區:位於拉布拉多高原-阿巴拉契亞山脈與落基山脈之間,北起丘吉爾河上遊,南達墨西哥灣,長約3000千米,寬約2000多千米的地區。是北美洲小麥、玉米、大豆、棉花最集中的產區及肉用畜牧業最發達的地區。
西部地區:由高大的山脈和高原組成,屬美洲科迪勒拉山係的北段,落基山脈是本區地形的骨架。多火山、溫泉,地震頻繁。內地氣候幹旱,以畜牧業為主,太平洋沿岸地區種植亞熱帶果品的園藝業十分發達,本區采礦業占重要地位,製造工業以飛機、造船等為重要。
阿拉斯加:位於北美洲西北部。大陸部分,山脈分列南北,中部為育空高原,太平洋沿岸地區多火山,地震頻繁。礦物主要有石油、金、錫、銅、煤等。經濟以采礦業、漁業和皮毛業為主。阿留申群島是阿拉斯加西南的一群火山島,地震頻繁。有皮毛獸的馴養和漁業。
加拿大北極群島:是北美大陸以北,格陵蘭島以西眾多島嶼的總稱。麵積約160萬平方千米。人口稀少,主要居民是因紐特人。各島之間有許多海峽,其中巴芬島與拉布拉多半島之間的哈得孫海峽,是哈得孫灣通大西洋的海上交通要道。各島堅岩裸露,多為海拔500-1000多米的山地,長期受冰川作用,多冰川地形和冰川作用形成的湖泊。沿海平原狹窄,海岸曲折多峽灣。氣候嚴寒,年平均降水量不足300毫米。居民以捕魚和捕海獸為生。
墨西哥:位於北美洲的南部。是劍麻、銀膠菊等栽培植物的原產地。
中美洲:是中亞美利加洲的筒稱。指墨西哥以南、哥倫比亞以北的美洲大陸中部地區。東臨加勒比海,西瀕太平洋,是連接南、北美洲的橋梁。包括危地馬拉、洪都拉斯、伯利茲、薩爾瓦多、尼加拉瓜、哥斯達黎加和巴拿馬。麵積約52萬平方千米。人口約2984萬。全區以高原和山地為主。山地緊靠太平洋岸,屬美洲科迪勒拉山係的中段,最高處海拔達4000米以上,多火山,有活火山40餘座,地震頻繁。中美洲是甘薯的原產地。
西印度群島:位於大西洋及其屬海加勒比海、墨西哥灣之間。15世紀末,哥倫布到此,誤認為這裏是印度附近的島嶼因位於印度以西的西半球,便稱為西印度群島,沿用至今。包括巴哈馬國、古巴、牙買加、海地、多米尼加共和國、安提瓜和巴布達、多米尼克國、聖盧西亞、聖文森特和格林納丁斯、巴巴多斯、格林納達、特立尼達和多巴哥、聖基茨和尼維斯等,此外還包括美國、英國、法國和荷蘭的十多個屬地。麵積約24萬平方千米。人口3410多萬,這些群島分為三大組:一、巴哈馬群島,由14個較大的島嶼、700個小島和暗礁以及2400個環礁組成。島上主要居住黑種人。各島海拔最高不到60米。屬熱帶雨林氣候。二、大安的列斯群島,包括古巴、海地、牙買加、波多黎各諸島及其附屬島嶼。一半以上為山地。海地島和波多黎各島地震頻繁。各島北部屬熱帶雨林氣候,南部屬熱帶草原氣候。三、小安的列斯群島,包括背風群島、向風群島和委內瑞拉北麵海上許多島嶼。多為火山島,地震頻繁。屬熱帶雨林氣候。
格陵蘭(丹):位於北美洲東北,介於北冰洋與大西洋之間。麵積約2175600平方千米,是世界第一大島。常被稱為格陵蘭次大陸。人口56000,80%是格陵蘭人。全島約4/5的地區處於北極圈內,麵積84%為冰雪所覆蓋。中部偏東最高海拔3300米,邊緣地區海拔1000一2000米。氣候嚴寒。礦物有冰晶石、鐵、鋅、鉛、鋯、褐煤等。近年在南部發現鉬、鈾、釷等礦物。著名的動物有麝牛、馴鹿、北極熊等,居民以漁業為主,南部地區有少量牧羊業、魚類加工、采礦業尤以南端冰晶石的開采最重要。首府戈特霍布,人口1.1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