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是世界上經濟發展水平最低的洲,大多數國家經濟落後。各國的經濟曾長期遭受帝國主義的控製。許多國家獨立後,為了維護國家主權和民族利益,采取了有利於本國經濟利益的政策和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在發展民族經濟的道路上,正在改變過去殖民統治所造成的“單一經濟”狀態。全洲農業人口約占全洲總人口的2/3,許多經濟作物的產量在世界上占重要地位;咖啡、花生各占世界總產量25%左右,可可、丁香、棕櫚油、棕櫚仁的產量分別占50-80%,還有棉花、劍麻等。工業

大部分為農畜產品加工。重工業較發達的有南非、埃及、阿爾及利亞等。非洲主要礦物開采量在世界上都占重要地位,原油約占世界總產量10%,銅礦石約占20%,金剛石、金均占70%左右,錳、銻、鈷、鉻、磷酸鹽、石棉、鈾、鉑、鋰、鉭、鈹、铌的產量常居各洲第一、二位。

地理區域

在地理上習慣分為北非、東非、西非、中非和南非五個地區。

北非:通常包括埃及、蘇丹、利比亞、突尼斯,阿爾及利亞、摩洛哥、亞速爾群島和馬德拉群島。其中埃及、蘇丹和利比亞有時稱為東北非。其餘國家和地區稱為西北非。北非的麵積820多萬平方千米,人口約12000萬,阿拉伯人占70%左右。西北部為阿特拉斯山地,東南部為蘇丹草原的一部分,地中海和大西洋沿岸有狹窄的平原,其餘地區大多為撒哈拉沙漠。本區不少農礦產品占世界重要地位,原油占世界總產量5%,磷酸鹽占22%,棉花約占5%,阿拉伯樹膠占80%以上,其它還

有栓皮、油橄欖、柑橘、葡萄、椰棗、無花果等。

東非:通常包括埃塞俄比亞、厄立特裏亞、索馬裏、吉布提、肯尼亞、坦桑尼亞、烏幹達、盧旺達、布隆迪和塞舌爾,有時也把蘇丹作為東非的一部分。東非麵積約370萬平方千米,人口13000萬,主要是班圖語係黑人,分布在南部;其次是阿姆哈拉族,蓋拉族和索馬裏人,分布在北部。北部是非洲屋脊---埃塞俄比亞高原,南部是東非高原,印度洋沿岸有狹窄的平原,東非大裂穀縱貫東非高原中部和西部,本區所產咖啡約占世界總產量14%,劍麻約占25%以上,丁香供應量占世界丁香供應量的80%以上。茶葉、甘蔗、棉花也在非洲占重要地位。

西非:包括毛裏塔尼亞、西撒哈拉、塞內加爾、岡比亞、馬裏、布基納法索、幾內亞、幾內亞比紹、佛得角、塞拉利昂、利比裏亞、科特迪瓦、加納,多哥、貝寧、尼日爾、尼日利亞和加那利群島。麵積約656萬多平方千米。人口15000多萬,其中黑人約占總人口的85%,其餘多為阿拉伯人。本區北部屬撒哈拉沙漠,中部屬蘇丹草原,南部為上幾內亞高原,沿海有狹

窄的平原。本區所產金剛石約占世界總產量12%,鋁土礦約占非洲總產量90%以上,可可和棕櫚仁均占世界總產量50%

以上,棕櫚油約占38%,花生約占11%,咖啡、天然橡膠在世界上也占有一定地位。

中非:通常包括乍得、中非、喀麥隆、赤道幾內亞、加蓬、剛栗、紮伊爾、聖多美和普林西比,有時也把讚比亞、津巴布韋和馬拉維作為中非的一部分。麵積536萬多平方千米,人口約5600多萬,其中班圖語係黑人約占80%,分布在南部。其餘為蘇丹語係黑人,分布在北部。本區北部屬撒哈拉沙漠,中部屬蘇丹草原,南部屬剛果盆地,西南部屬下幾內亞高原。剛果盆地麵積約337萬平方千米,中心部分最低處海拔僅200米,四周的高原、山地一般高達海拔1000米以上。所產金剛石占世界總產量30%左右,錳礦石占12%,銅、鈷、鈾、錫、鐳、铌、鉭等礦物產量都在世界上占重要地位。棕櫚油、棕櫚仁、天然橡膠、可可也很重要。

南非:通常包括讚比亞、安哥拉、津巴布韋、馬拉維、莫桑比克、博茨瓦納、納米比亞、南非,斯威士蘭、萊索托、馬達加斯加、科摩羅、毛裏求斯、留尼汪島、聖赫勒拿島和阿森鬆島等。麵積661萬多平方千米,人口約為一億,其中班圖語係黑人占85%,馬來-波利尼西亞語係的馬達加斯加人占9%,歐洲白種人占5%以上:南非高原為本區地形的主體,高原中部地勢低窪為卡拉哈迪盆地,四周隆起為高原和山地,本區所產金約占世界總產量70%,金剛石、鉻礦石約占30%,銅、釩、鋰、鈹、石棉的產量在世界上也占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