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誰是誰非(1 / 1)

“某某站到了,請從後門下車,開門請當心,下車請走好!”公交車到站了,廣播開始報站了。

準備下車的人慢慢往後門移動,可一位50多歲的中年婦女抱著孩子卻使勁地往前麵擠過來。司機見狀大聲說:“從後門下車!”婦女像沒聽見一樣,繼續往前擠。“從後門下車!沒聽見?”司機有些生氣了。婦女繼續往前擠。“哎!你咋回事?從後門下車你沒聽見?”司機惱怒了,站起了身。

婦女繼續往前擠,終於擠到前麵,往投幣口投了一元錢,一邊從前門下車一邊說:“我剛才是從後門上車的,還沒有投錢。現在下車了,就來投錢!”說著,人已經下了車。

“都跟你一樣,還要不要秩序?前門上後門下,你不知道呀?你還有理了?!”停了兩秒,司機依然大聲憤憤不平道,坐了下來。

婦女已經走遠,不知聽到沒有。

車啟動了,車內恢複了平靜。

女兒一直睜大眼睛看著這一幕,沒有說話。她在想什麼?是不是充滿了疑惑?我思忖著。

“你認為誰做得對?是司機還是抱孩子的婦女?”我小聲問她。

“我也不知道。”沉默了一會兒,女兒開口道。

兩個人似乎都有理,但都有做得不對的地方。

誰是誰非,的確不好判斷。司機發火是為了維持車上的公共秩序,如果每人都隨便從前後門上,也從前後門下,那不僅會浪費其他人的上車時間,還會使車廂內一片混亂。可他得知了婦女的真實原因後,應該對自己的粗暴態度道歉才是,結果是他依然得理不饒人,繼續憤怒著。婦女從後門上車本不應該,但如果是當時從前門上車的人比較多,她又帶著孩子,自然會選擇從後門上車。關鍵是她下車時還自覺擠到前門去投幣,這一點十分可貴。當然,她處理事情的方式有些欠妥。

“我還是偏向那位婦女的。”女兒不好取舍,我也不好評論,隻能說說自己的感受。

“為什麼?”女兒有些詫異。

“其實那位婦女如果不想投幣,完全可以直接從後門下車,反正司機沒發現她是從後門上的車,也沒發現她沒有投幣。但她並沒有這樣做,而是擠到前門投幣,這說明她很誠實,不投機取巧鑽空子,隻是當司機問她的時候應該大聲說清楚的。”

女兒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

“我們每個人不僅應該講誠信,心中還應該有一杆稱,用來判斷事情的是與非。那位司機雖然有理在先,但當婦女投幣下車後,他還得理不讓人,繼續發火,這就不近情理了。何況,他所發火的對象是一位50多歲的帶著孩子的婦女,的確不應該。特殊情況特殊對待嘛。”

“恩。”女兒信服地點了點頭。

自己的觀點或許並不完全正確,但也比較合情合理。我把自己的觀點告訴女兒,不是為了灌輸,而是為了讓她明白盡管事情的發展有時候不會順理成章,但每個人都要學會迅速作出一種合乎情理的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