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初識太陽村(1 / 2)

下了火車,我們頓感寒冷,加了衣物後便來到指定地點。不久,一位瘦高個子的人來到跟前,問:“你們是湖北來的嗎?”攀談後,我們得知這是太陽村的老師,他已經等了很長時間了。此時,一股暖流湧上心田,說實話,我們此行是將孩子送到他們那裏寄養,今後給他們添的麻煩一定不少,可他們卻熱情地前來接站。

他幫著我們將行李提到車前裝進後備箱後,便載著我們上了高速。

來時我曾查過資料,知道太陽村於2000年12月在北京順義區趙全營鎮板橋村正式建村,采取集中供養的方式,是無償替罪犯代養代教未成年子女的場所,可對其他情況一無所知,不知那裏的環境及管理如何,孩子們會不會擺脫父輩人犯罪給自己留下的陰影?會不會得到良好公平的教育呢?在高速路上,我不停地在頭腦中設想著。

大約一小時後,車駛入“太陽村”。大門前一株粗壯的仿真榕樹上,寫著“太陽村”幾個紅色的大字,在這燦爛的冬陽裏十分醒目。走入村內,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紅色、藍色等錯落有致的彩色愛心小屋。這些小屋共9座,每座有110平方米,都是由國內外愛心人士捐資用新型彩鋼搭建的,供孩子們居住。門上掛有各種門牌,分別以捐資人命名,如“青鳥健身愛心小屋”、“鮑德樂愛心小屋”等。門前掛了厚厚的棉門簾,旁邊是嵌在牆壁上的鞋架,整整齊齊擺滿了孩子們的鞋子。

愛心小屋的牆壁上無一例外繪滿了卡通圖畫,和周圍整齊的柵欄、滿地的草坪、彎曲的小路相互輝映,別有情趣。村中央有一個池塘,雖然是冬日,塘內早已幹枯,但別致的造型依然顯示著它春夏的魅力。置身其中,像步入了一個美麗祥和的童話世界。

來到“接待室”,張淑琴主任(太陽村的主辦人)早已等候多時。因為是周六,孩子們沒有去學校,她便讓人喊來已經在這裏居住的湖北小老鄉——服刑人員子女。很快,我們身邊圍了一群孩子,他們從我們手中接過剛從睡夢中驚醒的雙胞胎,拿來玩具逗他倆。有幾個大方的孩子不時嘰嘰喳喳地自我介紹著:“我是襄樊監獄送來的。”“我是襄南監獄送來的。”

……

不多時,有幾個孩子端上了幾盆菜,還端來了上午自己剛包的餃子,並拿來了碗筷。孩子們很熱情,大家爭先恐後地為我們盛飯盛菜。

小傑自從進屋起,就一直低著頭坐著,不敢抬頭和大家說話。當一個孩子為他盛好飯端到他的麵前時,他依然沒有伸手去接,卻悄悄地用手擦著眼睛。他是我們這次送來的大孩子,父親服刑後,母親將他丟給年邁的奶奶撫養,便一走了之。特定的家庭環境造就了他的孤僻性格。

這個內向的見了父親都不曾流淚的孩子此時卻忽然擦起了眼睛。那該是一種什麼樣的溫情,讓這位來自深山、不善言語的孩子心生感動呢?而這,僅僅是來自“太陽村”孩子送到麵前的一碗飯嗎?我拿著攝像機拍著,眼裏也不時有淚花閃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