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們的熱情友好中,小傑終於露出了笑容,開始吃飯。他被安排在鮑德樂愛心小屋居住,那裏住著的都是湖北籍的孩子。張主任說,老鄉住在一起熟悉得快,相互間照顧得也方便。
兩個雙胞胎兄弟吃過飯就開心地和大家玩了起來,他們被安排在“寶寶室”居住。
吃過飯不久,接待室對麵的活動大廳響起了陣陣葫蘆絲聲,循聲找去,我發現大廳內有不少大學生或打著節拍,或手把手正在認真地教一些孩子吹奏葫蘆絲。據了解,他們都是利用周末來義務教學,而且孩子們用的葫蘆絲都是他們捐贈的。在太陽村的周末,經常有大學生和社會誌願者來做義工和捐款捐物。兒童部的老師告訴我們,這裏大到房屋車子,小到一草一木都來自好心人的捐贈。
平時孩子們放學後,村裏年輕的老師會組織指導他們在活動廳排練一些節目,周末的時候就可以表演給前來參觀和做義工的誌願者們。這裏每周還會給孩子們放映兩三場電影,由專門的老師負責。
晚上,活動大廳裏放起了電影。小傑看了一會兒電影回到宿舍,我們問他對這裏的印象時,他笑了起來,說了句:“好!太陽村好!”再問及哪裏好時,他無法用語言一一概括,卻一直露出開心幸福的笑容。這笑容解釋了一切:暖和漂亮的愛心小屋裏配有電視機、冰箱、洗衣機、暖氣等,居住著十多個孩子;衛生間內潔淨明亮;屋內的牆壁上貼滿了孩子們的手工和繪畫;幾個白色的高低床依牆擺放,被褥疊得整整齊齊;寫字台上放滿了書籍,還擺有一些樂器、乒乓球拍等,所有的一切都那麼溫馨、美好。
“寶寶室”一般是三歲以下孩子居住的地方,有專門的阿姨負責打掃衛生、洗滌物品。活動區除了擺放有大型玩具,還有鋼琴、玩具車等。寢室裏的小木床周圍也都有床欄,擺放整齊,被單的圖案漂亮、色彩明亮,符合幼兒的心理。寢食外大廳裏擺有電視機、衣櫃、凳子等物品。我們過來時,小文小武已經被阿姨換上了幹淨的衣服,正開心地和小夥伴們玩耍。隻半天的功夫,他們已經開始熟悉了房間的一切。看見我,他們還不時過來喊我一聲。
晚上,大家就住在太陽村裏,我和小文武的媽媽住一個房間。臨睡前,話題自然離不開這裏的一切,感覺太陽村比我們想象的條件好得多,人也好得多,來時所有的顧慮全都無影無蹤了。
窗外,早已是零攝氏度以下,然而我們每個人的心中,卻又十分溫暖,洋溢著激情與感動。這種感覺,來自晴朗的天空,來自散發著陽光氣息的“太陽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