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3)(1 / 3)

在走向成功的路上必有波折和誘惑,隻有看淡得失才會增強心理承受能力。想一想我們空手而來又空手而去,本不擁有任何東西,中間短暫的擁有則是上天的恩賜,如果失去也不過是減少了所得,何必過於計較呢?

容得下人,辦得成事

快樂與痛苦,成功與失敗都無法避免,重要的是要寬待自己,更要善待他人。

一個人成事大小的關鍵,主要看他的心胸是狹隘還是寬廣,是否能忍讓,而忍讓需要氣度。所謂的氣度源於寬容,這決定著一個人能否擔當大任,曆史上的成功者往往是心胸寬廣之人。古往今來的成功者往往成在胸懷過人上,敗則往往敗在“小肚雞腸”上。我國有句古話叫做“有容乃大,無欲則剛”說的就是人應該有寬人之心,容忍之量。在現在社會的交往中,人和人之間的接觸更多,摩擦也就不斷,所以不管同人相處還是做事過程中,時時保持著一個寬容的心態將影響你為人處事的質量。

曾國藩一生受儒家、道家思想影響極大,他經常強調儒家所說的“恕”,“做人之道,聖賢千言萬語,大抵不外‘敬’、‘恕’二字。”又認為:敬、恕二字,細加品味體察,確實覺得一刻也離不了。敬字當頭就會謙遜而不放狂,忠恕待人就會不被私心掩遮。一般情況下,待人接物,如果見到他人不對的地方,大都極端憤怒激慨,如果能設身處地替對方想就會心平氣和,忠恕實為達到仁之境界的捷徑,所以曾國藩強調,一定要從“恕字痛下工夫”。他在《書誡仲弟六則》中,明確提出了“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自己想顯貴成名,應首先推此心到別人,讓別人成名和顯貴,則與萬物同春!“我們兄弟一定要在‘恕’字上痛下工夫,就是無論何時何地都要設身處地想想,我要步步站得穩,須知他人也要站得穩,我要處處行得通,須知他人也要行得通。”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真正的寬容就要時時處處設身一處,推己及人,將心比心。他在寫給弟弟的信中說:“今日我處順境,預想他日也有處逆境之時;今日我以盛氣淩人,預想他日人亦盛氣淩我之身,或淩我之子孫。常以恕字自醒,常留餘地處人,則荊棘少矣。”誰人都有順境和逆境,在今天得意時以謙讓寬恕之心待人,就是在為今後留下一條出路。

曾國藩不僅是口頭上講恕道,而是說到做到,他的度量遠非常人可比,這一點集中體現在曾國藩與左宗棠的關係上。

左宗棠這個人雖然有本事,可最大的缺點就是恃才傲物,語言尖銳,二人因個性不同,時常有齟齬。曾國藩曾也常說:“季子才高,與吾意見常相左。”盡管左宗棠對曾國藩就像世人所評價的那樣:“曾公眼中有左宗棠,左公眼中無曾國藩也”,但曾國藩都是寬宏大量,從來都不與其計較。而提起曾國藩與左宗棠的關係,人們可能都會想起兩人的不和,卻很少會想起曾國藩對左宗棠的全力相助。實際上,自從左宗棠加入曾國藩的幕府之後,無論左宗棠在曾國藩幕府中,還是統兵打仗,曾國藩對左宗棠均是愛護備至,極力提拔。

同治二年,左宗棠被朝廷任命為閩浙總督,仍署理浙江巡撫,從此與曾國藩平起平坐了。

一個舉人身份的巡撫幕僚,在三年多的時間之內就當上了兼轄二省的總督,除了左宗棠的確才幹過人之外,恐怕沒有曾國藩的全力舉薦也是根本不可能的。左宗棠打一次勝仗,曾國藩保舉一次,三年之間,左宗棠由襄辦軍務,到浙江巡撫,到閩浙總督。將左宗棠捧得與自己一樣高,這樣的保舉恐怕也隻有具有超人氣度並且善忍的曾國藩才能做到。

經驗要訣

一個人想要幹出一番事業,必須要有恢弘的氣度,能容天下難容之人,能解天下難解之謎,必須有博大的胸懷。切記“出事讓一步為高,退一步海闊天空;待人寬一分是福,是利人利己的根基”。當然,我們不是曾國藩,在做人上到不了他的境界,但我們在人生與交際中完全可以把他作為一個方向,在日常的為人處事中,一點點培養寬容的心態,那麼我們不僅會在自己的圈子中成為智者,更會成為仁者。智者千慮,仁者無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