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克已忍讓 能屈能伸(2)(1 / 3)

《勸忍百箴》是中國最係統的忍學教科書,為元代學者許名奎所著。他一生飽經滄桑,總結自己和曆史人物的經驗教訓,得出這部忍學精華。將人一生的所為,以一“忍’’字概之。孔子曰:“百行之本,忍之為上。”諺語也曾說:“得忍則忍,得戒則戒;不忍不戒,小事成大。”由此我們可以看到,無論是對人對己,忍與不忍,事關重大。忍則心平身安,不忍則禍及身家。所謂“一忍百事成,百忍萬事興”,說的也是這個道理。

忍,並不是目的,而是一種手段。我們的目的是通過忍來消除矛盾,減少摩擦,最終達到成功。讓我們記住這些智慧之言吧!

勾踐善忍終“吞”吳

春秋末期,中原霸主楚國日漸衰微,不久即被南方新興起的吳國率兵攻滅。吳王闔閭一躍成為春秋五霸中的一位,與齊桓公、秦穆公、楚莊王等齊名。

當時,吳國的鄰國越國,也正在國君允常的領導下,發憤圖強,迅速崛起。吳、越兩國之間經常發生戰爭,尤其是吳國進攻楚國期間,後方空虛,越國數度來襲,成為吳國大患。

公元前496年,越王允常去世,其子勾踐繼位。吳王闔閭乘越國喪亂之際發兵攻越。越國軍民痛恨吳國乘人之危的行徑,同仇敵愾,奮力抵抗,大敗吳軍。吳王闔閭負傷,不幸死在歸途中。

吳王夫差繼位,三年潛心備戰。公元前494年,率複仇大軍殺向越國。越國大軍幾乎全軍覆沒,越王勾踐逃到會稽山,不得不向吳國屈辱求和。之後,越王勾踐隻好按著吳國的要求,帶著夫人和大臣範蠡去吳國服苦役。越王給闔閭看墳,給夫差喂馬,還給夫差脫鞋,服侍夫差上廁所。夫差的幾匹馬被勾踐喂得滾瓜溜圓。夫差出去遊獵時,勾踐還要跪伏在馬下,讓夫差踩著他的脊梁上馬。勾踐三人受盡嘲笑和羞辱,但為圖複國大計,仍頑強地忍受著吳國對他的精神和肉體的折磨,對吳王夫差表現得恭敬馴服。

有一次,夫差生病了,勾踐便每天都去看望。夫差怕死,自己總覺得病情不輕。某天,勾踐又去看望夫差,偏趕上夫差心情特別沮喪,見勾踐進來,就拿他撒氣說:“出去出去!不用你假仁假義的來看我,你恨我快點兒死是不?盼我死了你好回國,休想!”嚇得勾踐站在那裏不知如何是好。此時夫差要大便,揮著手讓勾踐出去。勾踐卻要觀察夫差的糞便,並當著夫差的麵,用手指沾了點兒糞便放在嘴裏嚐了嚐。夫差急忙說:“你這是幹什麼?”不料勾踐卻馬上跪在地上說:“恭喜大王賀喜大王,你的病就要好了。”夫差說:“你怎麼知道?”勾踐說:“不治之症糞便是苦的,可治之症糞便是甜的。適才我嚐大王的糞便,就是為了察看病情,用不了幾天大王的病就會好了。”

夫差將信將疑地說:“你是從哪裏知道的?”勾踐說:“當年,周武王患病臥床不起,把神醫成仲子從高山上請下來。周武王問成仲子他的病是否很沉重,成仲子讓武王把他的兒子們都叫來,為武王嚐便。武王十幾個兒子,沒有一個願意嚐,隻有幼子姬誦用鼻子聞了聞。成仲子問他什麼味兒?姬誦說又腥又臭。王子們退出去了,武王問成仲子,嚐便能知病情嗎?成仲子對武王說,不治之症便苦,可治之症便甜,大王幼子可立呀!”

夫差真的相信了,十分感動地說:“我的兒子也未必如此,你真比我的兒子還強啊!”沒過幾天,夫差的病也果真好了。

三年苦役期滿,吳王放勾踐回國。勾踐君臣相見,抱頭痛哭,立誌雪恥複仇。

勾踐回國後,為了時刻不忘吳國受辱的情景,便放棄了舒適的王宮,而按照在吳國時的情形搭建了一座馬廄。他睡覺時,躺在一堆亂柴草上,並且在屋裏掛了一隻苦膽,每頓飯都要先嚐嚐苦味,提醒自己時時不忘在吳國的苦難和恥辱經曆。他穿著粗布的衣服,頓頓吃粗糙的飯食,連過年過節也不沾一點兒酒肉,平日就在四鄉裏跟百姓一起耕田播種。激勵了全國上下齊心努力,奮發圖強,早日滅吳雪恥。

而後,勾踐又采用大臣文種的建議,賄賂吳王,麻痹對方;收購吳國糧食,使之糧庫空虛;贈送木材,耗費吳國人力物力興建宮殿;散布謠言,離間吳國君臣,使夫差中計殺害了能征善戰的伍子胥;從民問搜羅美女西施、鄭旦等十幾人,由範蠡教會她們彈唱歌舞,再把她們獻給吳國,施用美人計,消磨夫差精力,使他不問正事,加速了吳國的滅亡。

伍子胥早已察覺勾踐所作所為意在複仇,並多次勸諫吳王。可是,他的勸諫,不僅未被夫差接受,反而引起了夫差的反感和懷疑。公元前485年,夫差為爭霸而北上伐齊,伍子胥不讚成,指出越國才是心腹大患。夫差不聽,繼續伐齊,在艾陵之戰中大敗齊軍,獲勝而歸。夫差十分得意,不久又聽信了伯嚭的讒言,賜劍令伍子胥自盡。伍子胥死前說:“必取吾眼置吳東門,以觀越兵入也!”伍子胥死後,吳王將政事交給伯嚭管理。勾踐得知伍子胥已死,擬起兵伐吳。範蠡認為時機未到,還需等待。

周敬王三十八年(公元前482年)春,吳王夫差率全國精銳部隊北上黃池會盟,國內隻留下太子友和老弱兵卒守衛。越王勾踐想乘吳國國內空虛之機出兵攻吳。範蠡認為時機還未到。他分析說:“吳王率精兵北上會盟,國中空虛,太子留守。但吳大軍出境未遠,聞越乘虛而入,會很快回兵擊我。”因而勸勾踐暫緩出兵。過了數月之後,範蠡估計吳軍已到黃池,於是便催促越王勾踐出兵襲吳。勾踐率五萬大軍攻打吳國,吳軍大敗,太子友陣亡。這時,夫差剛剛打敗齊國,正約晉、衛、魯等國在黃池(今河南封丘縣西)會盟。他接到消息,十分懊喪,隻好派伯嚭向越求和。勾踐和範蠡認為吳國還有實力,一時消滅不了,答應講和,退兵回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