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 心胸開闊,謙虛謹慎(4)(1 / 3)

許多領導者喜歡順從自己的人,認為這樣的人“聽話”、“好管”。隋煬帝曾對大臣宣稱:“我天性不喜歡聽相反的意見,所謂敢言真諫的人,都自說其忠誠,但我最不能忍耐。你們如果想升官晉爵,一定要聽話。”最後他便變得驕奢淫逸,大肆揮霍,成為了一個眾叛親離,迅速走向死亡的帝王。

這是獨裁者的獨特性格,他說的話,不許說不對;他做的事,隻能順著他,不許違背。也就是說,他唯一喜歡的就是那些唯唯喏喏、吹牛拍馬的人;最不喜歡的則是有自己的思想,善於分清是非,又敢說話的人。於是,在他的身邊打轉的都是那些想升官而聽話的人。其實,這樣的人已經失去其存在的價值,對個人、對組織都是百害而無一利的。

同樣,古時虢國的國君也是這樣一個糊塗蟲。平日裏他隻愛聽好話,聽不得反麵的意見,在他的身邊圍滿了隻會阿諛奉承而不會治國的小人。直至有一天虢國終於亡國,那一群誤國之臣也一個個作鳥獸散,沒有一個人願意顧及國君的。最後,虢國的國君總算僥幸地跟著一個車夫逃了出來。

車夫駕著馬車,載著虢國國君逃到荒郊野外,國君又渴又餓,垂頭喪氣。車夫趕緊取過車上的食袋,送上清酒、肉脯和幹糧,讓國君進食。國君感到奇怪,車夫哪來的這些食物呢?於是,他在吃飽喝足後,便問車夫:“你從哪裏弄來這些東西呢?”車夫回答說:“我事先準備好的。”國君又問:“你為什麼會事先做好這些準備呢?”車夫回答說:“我是專替大王您做的準備,以便在逃亡的路上好充饑、解渴呀。”

一聽這話,國君便不高興了,於是又問他:“你怎麼知道我會有逃亡的這一天呢?”車夫回答說:“是的,我估計遲早會有這一天。”這次國君真的生氣了,不滿地說:“既然這樣,為什麼過去不早點告訴我?”車夫說:“您隻喜歡聽奉承的話。如果是提意見的話,哪怕再有道理您也不愛聽。我要給您提意見,您一定聽不進去,說不定還會把我處死。要是那樣,您今天便會連一個跟隨的人也沒有了,更不用說誰來給您肉吃酒喝了。”

國君聽到這裏,氣憤至極,紫漲著臉指著車夫大聲吼叫。車夫見狀,知道這個昏君真是無可救藥了,死到臨頭還不知悔改。於是連忙謝罪說:“大王息怒,是我說錯了。”

之後,兩人都不說話了。馬車走了一程,國君又開口問道:“你說,我到底為什麼會亡國而逃呢?”車夫這次改口說:“是因為大王您太仁慈賢明了。”這樣一說,國君很感興趣,接著問道:“為什麼仁慈賢明的國君不能在家享受快樂,過安定的日子,卻要逃亡在外呢?”車夫說:“除了大王您是個賢明的人外,其他所有的國君都不是好人,他們嫉妒您,才造成了您逃亡在外的。”國君聽了,心裏舒服極了,一邊坐靠在車前的橫木上,一邊美滋滋地自言自語說:“唉,難道賢明的君主就該如此受苦嗎?”他頭腦裏一片昏昏沉沉,困乏地枕著車夫的腿就睡著了。

這時,車夫總算是徹底看清了這個昏庸無能的虢國的國君,他覺得跟隨這個人太不值得。於是,車夫慢慢地從國君頭下抽出了自己的腿,換了一塊石頭給他枕上,然後離開了國君,頭也不回地走了。最後,這位亡國之君就這樣死在了荒郊野外,成了野獸的口中之食。

經驗要訣

大凡古今中外的成功領導者,都非常善於聽取別人的意見,並努力把眾人的智慧為己所用。

一個偉人,之所以能夠成為偉人,絕不是僅僅由於他有什麼驚人的智慧、過人的膽略和良好的機遇。因為這些是其成功的必要條件。即便是偉人,他首先也還是一個人,而一個人的智慧、膽略、體力等等這一切構成其能力的組成必然是有限的。回首偉人們成長的曆程,我們會發現,他們的成功應該是來源於他們善於學習別人,善於借鑒別人,善於利用別人,甚至是善於控製別人,能夠虛心納言,鼓勵幕僚直言敢諫。所以他們成為偉人的過程,就是他們學習別人、借鑒別人、利用別人、控製別人的數量的不斷積累,最終成就了他們走向偉大的質的飛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