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司要贏得下屬的心悅誠服,一定要寬嚴並施。所謂寬,則不外乎親切的話語及優厚的待遇,尤其是話語。要記住下屬的姓名,每天早上打招呼時,如果親切地呼喚出下屬的名字再加上一個微笑,這名下屬當天的工作效率一定會大大提高,他會感到,上司是記得我的,我得好好幹!對待下屬,還要關心他們的生活,聆聽他們的憂慮,他們的起居飲食都要考慮周全。
所謂嚴,就是必須有命令與批評。一定要令行禁止,不能始終客客氣氣,為維護自己平和謙虛的印象,而不好意思直斥其非。必然拿出做上司的威嚴來,讓下屬知道你的判斷是正確的,必須不折不扣地執行。上司的威嚴還在對下屬布置工作,交代任務上。一方麵要敢於放手讓下屬去做,不要自己包打天下;一方麵在交代任務時,要明確要求,什麼時間完成,達到什麼標準。布置了以後,還必須檢驗下屬完成的情況。
寬嚴並施,才能駕馭好下屬,發揮他們的才能。
對於部下,應用慈母的手緊握鍾馗的利劍。平日裏關懷備至,錯誤時嚴加懲誡,寬嚴並施,如此才能成功統禦。
諸葛亮一紙救江東
當曹操得知周瑜病逝的消息後,就準備再次興兵進犯江東。但是,他又擔心西涼州的鎮東將軍馬騰,會乘機襲取空虛的許都。為此,曹操特派使者西去涼州,以朝廷的名義給馬騰加以征南將軍的頭銜,命令他隨軍討伐孫權。於是,馬騰帶領次子馬休、馬鐵及5000西涼兵卒應召來到許昌城下。不久,西涼兵被曹操消滅,馬騰父子三人也慘遭殺害。此後,曹操自認為解除了後顧之憂,即時起兵30萬,直撲江東。江東聞報之後,立即讓魯肅派使者西上荊州,向劉備求援。諸葛亮看罷江東的求救信,胸有成竹地對劉備說:“既不用動江南之兵,也不用動荊州之兵,我自有妙計使曹操不敢進兵東南。”他讓使者帶回江東的信中說:“如果曹軍南犯,劉皇叔自有退兵之策。”諸葛亮告訴劉備說:“曹操平生最擔心的就是西涼之兵。現在曹操殺了馬騰,馬騰長子馬超仍然統領著西涼之眾,曹操的殺父之仇定使馬超刻骨切齒。主公隻要修書一封,派人結援馬超,讓馬超興兵入關。這樣一來,曹操豈能兵犯江東?”劉備聞言大喜,立即修書,派使者投送西涼的馬超。
馬超聽說父親和兩個弟弟遇害的消息後,放聲大哭,悲傷倒地。他咬牙切齒,痛罵曹賊。正在此時,劉備的使者持書趕到。馬超拆書一看:劉備在信中除了大罵曹操之外,還回憶了昔日與馬騰同受漢帝密詔、誓誅曹賊的往事和舊情。指出,現在曹操與馬超又結下不共天地、不同日月之深仇。他建議馬超率西涼之兵以攻曹之右,他統荊、襄之眾以遏曹之前。認為此舉不但曹操可擒、奸黨可滅、大仇可報,而且漢室可以複興。馬超看罷,立即揮淚複信,打發使者先回,隨後便點起西涼兵馬。正準備進發時,西涼太守韓遂使人請馬超相見。原來韓遂與馬騰是結義兄弟,韓遂與馬超以叔侄相稱。韓遂告訴馬超:曹操派人送來書信,以封西涼侯為誘餌,讓韓遂擒拿馬超。韓遂還向馬超表示:既為叔侄,不忍加害,願意與馬超一起聯軍進擊曹操,以報仇雪恨。韓遂殺掉曹操的使者,又征調手下8部兵馬,合自己與馬超共計10部,20萬大軍,浩浩蕩蕩殺奔長安。曹操得到關中警報以後,遂放棄南下攻擊孫權的計劃,專力對付關中的馬超、韓遂之軍。諸葛亮一封書信就輕而易舉地製止了曹軍的南下。
經驗要訣
古人雲:“治兵如治水。”麵對來勢凶猛的強敵,一味硬碰,無異於以卵擊石,所以應采用分流的辦法:或者打擊其薄弱的部位,或者是繞到敵人的背後打擊它。
“圍魏救趙”之計的奧秘所在,是不要就事論事,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而是致力於抓住對方的要害和薄弱環節,把強敵分散、調動開再打。也就是避高就下、避實擊虛、避強攻弱、避銳擊衰的戰術。凡事切忌直來直去、不知變通,要把握好事物變化的規律,掌握好切入的時機。
直徑近,曲路遠,這是普通常識。然而,世上萬物卻非盡然。《孫子兵法》中就有“以迂為直”的謀略。英國軍事理論家哈利也曾說:“在戰略上,那漫長的迂回道路,常常是達到目的的最短途徑。”
欲要進擊先行退,避其鋒芒,迂回誘敵,這是以迂為直的攻心法在空間方式上的表現;為了盡快解決棘手難題,挽救失誤,而采取持久戰略,迂回應對,這是以迂為直在時間方式上的表現。
從容淡定 處之坦然
一個有真實本領的人,在自己麵臨考驗的時候,才能夠從容不迫地回答問題,解決事情,從而體現出自己的能力。濟南的大明湖有一副膾炙人口的對聯:“四麵荷花三麵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這副對聯以簡潔生動的14個字,把濟南這座泉城特色和大明湖的詩情畫意表現得淋漓盡致。那麼是何方高手,為大明湖寫此楹聯的呢?提起此人,在曆史上也很有名氣,他就是曾做過濟南府太守的劉鳳誥。
劉鳳誥是清代乾隆年間的一名秀才。此人自幼苦讀詩書,立誌進取。然而家境貧寒,讀書艱難。他白日務農,當教書先生;晚上在殘燈如豆的茅草寒舍中讀書寫文章。天長日久,竟得了眼疾。家中又無錢醫治,不久,一目失明,他仍然不灰心,繼續苦讀。數年後,進京趕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