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學熙這樣說是有根據的,因為,當初他籌劃複建水泥廠時,曾經聘請了一位德國技師,名叫漢斯。周學照經過考察,感到漢斯確有真才實學,所以對他非常信任,並給予較優厚待遇。漢斯是個正直的工程師,工作非常出色。他看到英國商人騙取開平煤礦,對這種卑鄙行徑十分痛恨,便主動果斷地將唐山水泥廠的資料文件全部保管起來,拒不交給英國人。麵對英國人重利誘惑,他明確地答複說:“這是中國的企業,所有的文件資料屬於中國人。我受周學熙先生的禮聘管理這個企業,決不能做背叛雇主而謀取私利的事!"後來,他又將這些資料全部交到了周學熙的手中。所以,英國人雖然占據了唐山水泥廠的地盤,但一直沒有取得這個廠的產權。經過一再交涉和鬥爭,到1906年農曆七月初七,唐山水泥廠終於回到了中國人手中。周學熙帶著工人在廠門口大放鞭炮,慶祝這一勝利。
接著,周學熙一邊整頓舊廠,一邊籌建新廠,並改名為"啟新洋灰公司"。在漢斯的幫助下,他製定了詳細的發展計劃,工廠很快恢複了生產。由於當時全國隻有這一家水泥廠,產品質量又好,所以銷路很暢。啟新水泥很快被全國重大的建築工程所采用,津浦鐵路上的淮河鐵路橋、黃河大橋,京漢鐵路上的洛河鐵橋,北寧鐵路上的渭水鐵橋,以及青島、煙台、廈門、威海等地的海壩、碼頭,用的都是啟新生產的馬牌水泥;北京圖書館、輔仁大學、燕京大學、大陸銀行、交通銀行、河北體育館、上海郵政總局等當時的有名建築,也都是用馬牌水泥建造的。經過幾十年的風風雨雨,這些建築大部分仍然完好無損,與現代化的高樓大廈並肩挺立。
外國商人、特別是日本商人為了爭奪中國水泥市場,與啟新公司展開了一場殊死的競爭大戰。日本商人仗著日本水泥產量高、質量好,又離中國最近,大量運到中國傾銷。為了擠垮啟新公司,他們孤注一擲,拚命壓低價格。他們的水泥在日本的銷售價是每袋2.97兩白銀,運來中國的運費合到每袋2.5兩白銀,但他們卻以每袋3兩白銀的價格出售,也就是說每賣出一袋就要虧損白銀2.47兩。這是一場不見刀光血影、沒有呐喊衝殺的戰爭。啟新公司也及時采取了應付措施,將原來每桶的售價2.25兩白銀降到1.55兩白銀,袋裝水泥從每包1兩白銀降到0.7兩白銀。由於周學熙十分重視生產設備的更新與改良,啟新公司的水泥生產在產量和質量上不斷提高,成本不斷降低,並且多次在國際賽會、博覽會及國內展覽會上獲得獎章和獎狀,所以日本商人那種自殺式的傾銷,最終是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啟新公司壟斷中國的水泥市場達14年之久,銷量達到全國水泥總銷量的92%以上。
啟新公司的成功,為多災多難的中國民族工業爭了光,也為中國人在國際上贏得了寶貴的榮譽。
盡管如此,周學熙仍時時不忘收回開平煤礦的使命。1907年,他發現英國人又在開平煤礦周圍進行勘查,企圖開設新礦,更大規模地掠奪中國的經濟資源。周學熙當機立斷,說服袁世凱建立灤州煤礦,將開平礦區四周有煤層的地區全部劃入灤州礦區,以中國的灤州煤礦來製約開平煤礦。僅僅幾個月的時間,"灤州煤礦有限公司"的牌子就正式掛出未了,並由周學熙擔任總經理。由於直隸各界人士對英國人以卑鄙手段騙取開平煤礦都很憤怒,所以對中國人自辦的灤州煤礦都積極支持,紛紛投資入股,使灤州煤礦很快就籌集到足夠的資金。
開平煤礦周圍豎起了一座又一座土礦井。灤州公司的煤礦經理趙元理是個非常能幹的人,他早就佩服周學熙的為人和辦事效率,他也是一個工作起來不要命的角色。他不等新式采煤機械運到,就先以土法上馬開采,最先建成的是陳家嶺礦井,每日生產煤1700多噸;隨後又在印子溝、桃園、趙各莊、狼尾溝等地開挖了礦井,並在各礦之間建成了專用鐵路,安裝了電話。與此同時,周學熙派精通德文的得力助手李希明到德國訂購適合灤州煤礦使用的最新式采煤機械。灤州煤礦安裝使用了這些最新采掘機器後,如虎添翼,產量猛增,又因為所產煤炭質量比開平煤好,在市場上大受歡迎,對開平煤礦形成了很大的威脅。
正在這時,周學熙的母親在揚州去世了。周學熙請假回去辦理喪事。在家中過完年,便接到了新的任命,要他到北京去創設"京師自來水公司"。
清朝末年,隨著城市經濟的繁榮發展,人口增多,北京城裏的用水和消防問題越來越使人頭痛。特別是每年春秋兩季,氣候幹燥,常常發生火災,因為沒有水救火而損失巨大。北京居民紛紛呼籲,要求興建自來水廠;清政府也考慮過幾次,都因為沒有合適的經辦人而泡了湯,這一次終於選中了周學熙。周學熙曾幾度在北京居住,對於這些情況是了解的。上任以後,他立即挑選富於實幹精神、又有真才實學的人,組成了一個精幹的工作班子。他們勘察水源,設計水廠,丈量水管線路,僅用一個多月,就完成了這項龐大工程的設計工作。
由於這是一件同人民生計有關的大好事,又可為工商業發展提供了用水的便利,所以受到社會各界的歡迎和支持,工程很快投入施工。但是,當時國內還沒有生產自來水器材的廠家,所有的設備材料都要進口。尤其是水塔建築,連式樣都要向洋商定製。周學熙決定采取向洋商招標的辦法。消息一傳出,天津、上海的幾十家洋行立即蜂擁而至,爭著要做這筆大買賣。他們通過各種關係找到周學熙,有的買通了當朝權貴,以勢壓人;有的試圖行賄收買經辦人……周學熙穩坐釣魚台,不動聲色地看他們表演;同時悄悄地對這些洋商洋行進行反複的考察和比較。通過調查研究,他發現德國商人開辦的瑞記洋行,商業信譽比其它洋行要好,工程報價也接近原先的設計估價,而且瑞記洋行曾經辦理過天津的自來水業務,對中國北方的天時地利都相當熟悉,所以最後選定了瑞記洋行,與他們簽訂了購置設備、承包工程的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