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家康心如(1 / 3)

金融家康心如

1890年冬天,康心如出生在四川綿陽。當時,他的父親正從陝西前往四川彭山縣去做縣知事,一家人乘著一輛馬車,沿著驛道奔馳。就在經過綿陽小鎮的那一天,這個家庭中又增添了第二個兒子。

父親自然很高興。但是他絕沒想到,就是這個孩子,日後會成為重慶舉足輕重的金融家。

康家世代都有人做官,可也沒出過什麼大官。康心如的父親最大隻做到縣令。這樣的官階,下可以直接接觸民間疾苦,上可以了解官場的腐敗和沒落,所以,他一直傾向於變法維新,認為不改變現狀,中國就沒有出路。對於自己的子女後代,他也主張接受西方科學、民主的教育,從這裏尋找救國救民的道路。他的長子康心孚,就以優異的成績,考進了日本早稻田大學的政治經濟專科,並且成了康有為、梁啟超變法維新運動的積極追隨者,後來又加入了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家裏有了個革命家,康心如在十一二歲時,就開始閱讀新書新報。1906年,康心如考進成都的客籍中學堂。哥哥康心孚在書信中不斷向他灌輸革命思想,年輕的康心如也立誌投身革命,在家鄉開設了一家小小的"粹記書莊",大量推銷傳播哥哥從國外寄來的進步書刊。不久,康心如又來到當時的革命思想中心上海,在哥哥的介紹下加入了同盟會。1911年,他也像哥哥一樣東渡日本,考進了早稻田大學的政治經濟專科。除了學習,他還考察了日本的政治、經濟,特別是對明治維新後發展起來的大壟斷資本集團發生了濃厚的興趣,進行了深入的研究,認為這種大規模實業的出現,是民族複興的開端,也是謀求民富國強的出路。

不幸的是,幾個月後,他的父親在成都病逝。康心如悲痛地趕回家鄉奔喪。他本打算辦完喪事後仍回日本學習,可是就在這時,辛亥革命爆發了。康心如毅然放棄了繼續出國深造的機會,一頭紮進了革命的洪流中,徹底改變了他的人生道路。他和朋友們一起,在成都先後創辦了《公論日報》、《國民公報》等進步報刊,宣傳國民革命和三民主義。1913年,康心如以《公論日報》京滬特派記者的身份,由成都到上海,將上海、北京等地的革命訊息及時傳送到四川。當時,康心孚正在北京大學教書,在哥哥的支持下,康心如又在上海創辦了《雅言》雜誌,以學術刊物的麵貌出現,不斷發表抨擊袁世凱複辟倒退的重頭文章。同時,他還兼任了四川浚川銀行上海分行經理的職務,實際上成為他在金融界的最初的操練。康心如發現自己對新聞和金融具有同樣的興趣,也自信在這兩方麵都有才能。

袁世凱倒台後,康心如來到北京,與好友張季鸞一起創辦了《中華新報》。由於宣傳革命,抨擊北洋軍閥政權,報紙被封禁,康心如和張季鸞竟被北洋軍閥逮捕,關了將近一年。

在監獄中,康心如仔細回顧了十幾年來的經曆,認識到憑自己過去那樣的奮鬥,還不足以改變中國的命運。那麼,究竟應該怎麼辦呢,他在迷茫中一時找不到出路。這時,他的大哥又不幸病逝,一家人的生活重擔壓到他的肩上。康心如苦苦掙紮,家裏的經濟狀況還是越來越差,最後不得不靠上當鋪當衣物過日子。康心如不得不開始尋找謀生的手段。

康心如並不缺少賺錢發財的能力,他缺少的是機會。嚴格地說,過去他一心投身社會革命,根本沒有注意過這種機會。現在,他不能不關注這種機會了。

機會很快就來了。1921年,康心如的四川同鄉、重慶大鹽商鄧芝如來到北京,並且住進了康心如的家中。鄧芝如的父親和康心如的父親是結拜兄弟,兩家的交往很深。鄧芝如雖然是個土老財,但在社會風氣的影響下,也想在北京尋找一個同外國人合資辦銀行的機會。康心如這時也接受了"實業救國"的思想,所以熱心地為鄧芝如幫忙。當然,他也希望能在未來的銀行中,為自己謀取一個小職位,解決全家人的生活困難。

康心如原來有過銀行工作的經驗,對從事金融業也有興趣。在尋找外資合作的過程中,他對中國的金融業也做了深入的調查研究,料定金融業在未來的經濟發展中會有大發展,而中外合資的銀行就更加有利可圖。在康心如的積極努力之下,鄧芝如與上海美豐銀行的代表談妥了在重慶設立分行的意向。不久,美豐銀行總經理、美國人雷文來到北京,與鄧芝如、康心如等正式簽訂了合資合同。在談判中,康心如充分顯示了自己的學識、教養。眼光和才能,不但取得了鄧芝如的完全信任,而且也獲得了雷文的賞識。雙方一致認為,四川美豐銀行要想搞好,就不能缺少康心如這樣一員幹將。因此,美方和中方都邀請康心如擔任這家新建銀行的協理。但是康心如卻婉言謝絕了。

因為,按照規定,銀行的上層領導人,必須由銀行的股東擔任。可是康心如家境貧困,連飯都吃不好,哪裏有錢來投資入股當股東呢?

雷文舍不得放棄康心如。他仔細權衡著未來銀行的領導人選問題。總經理自然是由他來擔任,可他的事務太多,主要精力肯定無法放在這裏;經理由他經營上的夥伴赫爾德擔任,也可定下來;而預定的兩位協理鄧芝如和康心如,鄧芝如雖然富甲一方,但隻是個舊式商人,未必合適,要想搞好中美雙方的合作,他能指望的看來隻有一個康心如。

鄧藝如同樣也在盤算。他知道自己沒有辦"洋務"的能力,同時,他已經看到康心如與洋人打交道的能力。可以說,如果不是康心如,就不會有這個銀行,也就不會有他鄧芝如的協理位置;同樣,今後如果沒有康心如,他隻怕也難保住這個職位。他比雷文更離不開康心如。

實際上,美豐銀行四川分行還沒有成立,康心如就已經使自己站到了主角的位置上,成了不可缺少的人物。

最後,鄧藝如毅然決定,借給康心如1.2萬銀元作股本,使康心如取得股東的資格,名正言順地擔任協理的職務。

康心如非常感動。因為,這樣一大筆借款,不但使他從此可以養活一家人,更重要的是使他得以進入金融界。他今後的一切發展,都將在這個基礎上開始。1922年4月2日,四川美豐銀行在重慶熱熱鬧鬧地開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