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船王盧作孚(3 / 3)

盧作孚同他談不通,隻得再去成都找劉湘。這一回竟得到了個意外的收獲。原來,就在幾天前,劉湘在自己的公館內,抓到一個刺客,審問出來是劉文彩派去的。劉湘本來就想找機會吞並劉文輝,正好抓住了這刺客事件大做文章。劉文輝此時還不想同劉湘翻臉,所以忍氣吞聲地作辯解。他知道盧作孚同劉湘有合作關係,便想請盧作孚從中調解,於是大罵劉文彩不懂事,叫劉文彩無條件地將輪船賣給民生公司。劉文彩嘴上答應了,但是拖著不辦。沒想到劉湘的大軍已經打了過來,劉文輝兄弟吃了敗仗,退出宜賓,輪船也落到劉湘手中。盧作孚乘機同劉湘商量,將3艘輪船並入民生公司。其他軍閥看見這個情況,也就樂意在劉湘麵前賣個人情,將自己的輪船都賣給盧作孚。

1929年,盧作孚當上了川江航務管理處處長。他利用工作之便,獲得了其它輪船公司所沒有的優勢和特權。然後,他再以比較優厚的條件,吸引其它公司和民生公司合並。由於措施得當,到1935年,民生公司共合並、收買了39艘輪船,基本上統一了中國四川方麵的航運業。

同外國輪船公司的鬥爭是一場硬仗。英國的太古、怡和公司,日本的日清公司等,都是老牌的航運公司,他們串通起來,想用大幅度降價的辦法擠垮民生公司。外國客輪將船票價格降到一半以下,甚至讓乘客免費乘船,還贈送一把洋傘。洋人想用這種辦法,把生意都搶過去,使民生公司無客可載、無貨可裝,隻好關門。

但是,外國老板的如意算盤並沒有得逞。因為外國船員一向拿中國人不當人,隨意打罵欺淩。盧作孚就看準了這一點,教育民生公司的船員一定要尊重乘客,平等和氣,並且對船員的服務質量進行專門培訓。為了保證服務質量,盧作孚常常親自上船,和船員穿一樣的衣服,幹一樣的活,以身作則,對乘客態度和藹,問寒問暖,扶老攜幼,端茶送水,甚至為乘客提行李,打鋪蓋,還熱情地向乘客介紹沿途的名勝古跡、風土人情。當人們知道這位跑前跑後的熱心人就是民生公司的總經理時,都十分感動。乘客們都感到,乘中國船不僅生活上便利,更重要的是人格上受到尊重。所以大家都願乘民生公司的船。有許多乘客寧可多住幾天旅館,也要等到民生公司的班船。

同時,民生公司也盡量降低票價。這樣必然影響到公司的利潤。但是全公司職工都憋著一口氣,一定要把外國佬的氣焰打下去!大家紛紛表示,寧可少領工薪、不要年終獎金,也不能讓公司垮掉!這使盧作孚更堅定了同外國輪船公司鬥爭到底的決心。他常常幾個月不領薪金。他一再對公司職工說:“我們要鼓足勇氣,提高信心。凡是白種人做得到的,黃種人也一定能做得到!凡是日本人能做得到的,中國人也一定能做得到!”

盧作孚還利用航務管理處的名義,收回了原來由洋人把持的海關巡江公司竊取的航務管理權,對外輪在川江航行采取了限製措施,規定凡是外國輪船進入四川,必須向航務管理處申報,要接受中國士兵的檢查,遇到木船要減速行駛,如衝翻中國船隻,應賠償一切損失……開始,外國輪船還想擺洋大人的威風,拒絕接受這些條件。但盧作孚強硬地表示,凡未向航務管理處申報的外國輪船,一律不準裝卸。因為碼頭工人都是中國人,都執行有關規定,所以外國輪船也就不得不服從航務管理處的管理。因為無利可圖,外國輪船終於逐漸退出了川江航運。

在這場鬥爭中,民生公司不但沒有被擠垮,反而得到了大發展。短短10年間,民生公司發展到40多艘輪船,開辟了9條航線,西到宜賓,東到上海,在長江沿線各大中城市都設立了分公司和辦事處。

九一八事變後,全國抗日情緒高漲,盧作單不失時機地提出了"中國人不乘外國船、中國船不裝外國貨"的口號,使中國的航運事業得到進一步發展。民生公司更明確地提出了"服務社會、便利人群、開發產業、富強國家"的企業精神。正是在這種精神力量的支撐下,民生公司在抗日戰爭中,為國家為民族作出了重大的貢獻,搶救了大批國家財富;而民生公司也因此作出了巨大的犧牲:100多名員工壯烈犧牲,60多名員工光榮負傷,16條船被日軍炸沉。

到40年代末,民生公司已擁有140艘輪船,3個附屬企業和95個投資企事業,成為中國近代規模最大的民族資本集團。

盧作孚也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國船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