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2章 與學習同行,與成功同行,與未來同行(3)(1 / 2)

一個著名的成人心智發展專家在研究中發現:不願接受心智刺激的中年人,在年歲漸長時身心衰退得比較快;相反,一直保持學習的人,在智力上幾乎沒有衰退現象,而體力上的退化程度也相對減少很多。

當我們停止學習,就會像木乃伊一樣,把自己禁錮在舊有熟悉的觀念和思維中,逐漸枯萎,最後成了化石。我們永遠都不可能洞悉一切,如果我們以為我們可以,我們就會停止學習。

對你生活造成改變的學習會使你心神不寧,它挑戰你的習慣性思維,逼迫你重新建立一個新的、更成熟的理解方式,然而這正是我們所需要的。

一家著名企業在北京大學招聘員工,提出的要求是英語能力和計算機能力要出眾,許多人對此表示不解。

招聘人員解釋說:“英語和計算機能力出眾,意味著你具備學習能力,隻要你具備了學習能力,我們就可能培訓你專業技能。”

現在許多大企業在招聘新人與過去的提問大不一樣,他們不再問:“你會什麼?”“你學過什麼?”而是問“你能否學會我們讓你掌握的東西”。

這就是一個變革的信號:學習比知識更重要!

然而,目前仍有許多人偏執地認為,學習是青少年時代的事情,隻有學校才是學習的場所,自己已經是成年人,並且早已走向了社會,因而沒有必要進行學習,除非為了取得文憑。殊不知,這種想法是一種錯誤的觀念。人類從生命的開始至生命的終結都在進行著知識的學習。從幼年的學吃飯,學走路,到學校學習係統知識,進入社會學習生存技能,學與異性交往,學建立家庭,學撫養孩子,為了適應社會需要不斷進行著再學習,直到進入老年,退出社會,還要學習養生保健,直至生命終結。

在當今這個急速變化著的時代,學習的重要性顯得更加突出。現在是一個知識急劇爆炸的時代,僅20世紀60年代的10年間,人類的發明創造已超過過去2000年的總和,知識轉化為直接生產力的過程大大縮短;加上新興學科大批湧現,知識的陳舊率大大加快。對麵這一切,我們唯有不斷學習,更新自己的知識,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才能處於行業的領先地位,起碼不至於做行業的掃尾者。

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無論是在怎樣的環境中,都有它的生存之道,隻有不斷地學習才能更好地去適應環境。而在商界,學習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種取勝智慧。

華立集團董事長汪立成曾說過:企業家不一定要求是專家,而應該是一個“雜家”,而這種“雜家”是靠企業家堅持不懈地學習和積累而成的。這是時代要求我們對學習的理解。在我們迎接知識經濟時代到來的今天,學習的內涵已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學習已沒有時間的分隔,學習已沒有人員的界定,學習已沒有場所的限製,學習已沒有內容的限製,學習變成了終生的事情,隨時隨地的學習。

在這一方麵,猶太人為人們作了很好的榜樣。

以色列的猶太人熱愛學習、好讀書、看報,全國500萬人口,平均5人有一份《耶路撒冷郵報》,每4500人就有一個藏書量達萬冊的圖書館,人均占有圖書館和出版社占全球首位。他們有個老傳統,書櫥一定要放在床的上首,一方麵表示對書的尊敬,另一方麵也方便閱讀。聯合國的一次調查表明,在以色列14歲以上的國民平均每月讀一本書。猶太人曆來崇尚學者,教師和學者具有很高的聲望。正因為猶太人如此熱愛學習,因此他們不論在以色列或世界其他地方都有非凡的成就。尤其在經濟方麵,猶太人獲得財富的能力是世界第一的。

永無止境的學習會讓人不斷地進步,相反,沒有永無止境的學習和良好的方法,則會讓人止步不前或挫折重重。台塑集團企業經營之神王永慶一再強調,過去不代表現在,更不能代表未來!活到老,學到老!彼得·聖吉在《第五修煉》中也強調個人要終身學習,企業、組織要組成學習型組織。成功的人都懂得使自己不斷學習,不斷複製,把掌握的知識融會貫通。

“活到老,學到老”的道理雖然人人都懂,但是卻很少有人能夠做到。現在,我們很少會聽到商人以書為話題,一提起書這一話題一般都是“唉呀,太忙了,哪有時間去學習啊”,以此逃脫。仔細想一下,又有誰不忙呢?雖然忙,但應該與吃飯、睡覺一樣,每天都確保讀書時間。讀書是智慧的營養來源,與身體一樣,如果每天不向大腦與心靈補充營養,那麼會因營養失調而倒下。所謂的倒下是指腦細胞死亡,大腦喪失其功能,感性也隨之衰退而變得遲鈍,這樣一來,大腦和心力將不堪維持經營,企業每況愈下,自然也就難以逃脫被社會淘汰的厄運。這樣的人之所以會如此,是因為他們不明白為什麼要學習,學習的好處在哪裏。

其實,學習有很多的好處,其中最大的好處就是:通過學習別人的經驗和知識,可以大幅度地縮短一個人的犯錯和摸索的時間,更快速地走向成功,對於經商者更是如此。通過學習,可以在經商過程中少走一些彎路,盡可能直線地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