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8日,林子怡一行四人從乞力馬紮羅山山腳下的莫西鎮出發。當時氣溫為30°C,穿著短袖。第一天,穿越非洲熱帶雨林。對於這片廣域茂密的森林,子怡特別著迷。紅色土壤之上,盤繞著錯節樹根。樹,高大得即便抬頭都望不穿;天,被層疊相依的樹葉遮蔽;陽光透過葉隙灑下來,斑駁了一地;蜿蜒而過的溪水,潺潺的聲響沁人心脾。“行走在這樣的林間小路,特別舒適。”子怡拿起鏡頭,拍個不停。
第二天,穿越低矮的灌木、成片的草原。天地豁然開朗,藍天白雲自在頭頂。子怡看到了課本中的麵包樹、教材中沒有的球狀樹。每次,她都會興奮地挨上去合影。
第三天,她們已走到海拔4750米,漫步雲端。當天傍晚6點,4人都出現不同程度的高原反應:頭痛、惡心,不想吃東西。林鬱泉的朋友及其兒子,放棄繼續登頂。
當晚11點半,林子怡跟隨母親再次出發,馬年初一9點,她們成功衝頂。“死火山,是這樣的安靜。火山口裏,覆蓋著冰川。”
登山學習兩不誤
這一程,有連續幾千級高而陡的石階;這一程,有漫過登山靴及楊柳腰的積雪;這一程,有沒心沒肺下了好幾個小時的暴雨;這一程,有一望無際且綿厚的冰川;這一程,還有那隻能容雙腳一前一後的懸崖小徑。
“我們經曆了旁人無法想象的艱辛,可同時我們也收獲了旁人無法親眼目睹的海拔5895米上下群山的壯麗雪景。那是足以回憶一生的震憾,那是怎樣讓人動容的美麗。為了那一刻的乞力馬紮羅,我願意。”
這是林子怡未發出去的QQ簽名,因為當她站在非洲之巔時,發現手機連微弱的信號也沒有。
喜歡運動的林子怡非但沒有落下學習,反而因為勞逸結合,再加上見多識廣,成績非常棒。高一上學期期末溫州聯考,她的成績是全校第一,溫州市第二。
登頂雪山,是件孤獨的事,走在沒有人煙的冰天雪地,體力與心力被一點點地消蝕。在騎虎難下之時,是向前還是折返?但這些,都被韌性十足的林子怡踩在腳下。雪山歸來的她,不再浮躁、耐得住寂寞、沉得住氣,即便在成績下滑之時。“這就像爬雪山途中,會有放棄的念頭。但我會對自己說,人生沒有極限,一定可以走下去。”子怡如是說。
在學校裏,林子怡被同學們稱為“學屌”。學屌,徘徊於學霸與學渣之間的異類存在,他們有時超越學霸,擁有學霸所沒有的天賦;有時又埋身在學渣之中,對任何事不聞不問。他們沒學霸的執著,也沒學渣的頹廢,但擁有無盡的放浪與一顆堅強樂觀的心。
讀雜書、聽音樂和看動漫,可以說是林子怡業餘生活最愛做的事。“歐美的輕音樂,尤其是喜歡德彪西和班得瑞的樂曲。暖冬的午後,躺在沙發上,聽聽班得瑞的《仙境》,看一些武俠小說,或者漫畫,那真是一大幸事啊!”林子怡邊說邊遐想著,嘴角露出了爛漫的笑容。
“現在,我有一個夢想,希望能實現‘7+2’。”林子怡說。“7”,就是攀登七大洲最高峰;“2”,是徒步到達南北兩極點的極限探險活動。這9個點,代表地球上各個坐標係的極點,是全部極限點的概念,也代表著極限探險的最高境界。
(源自《體壇大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