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5歲溫州女孩征服“非洲屋脊”(1 / 2)

15歲溫州女孩征服“非洲屋脊”

社會

作者:徐冬梅

林子怡——這個出生於1998年的丫頭,沒有一絲嬌氣,有的隻是一股子韌勁。特別是從青海到新疆,再到坦桑尼亞,她玩起戶外登山活動的那股勁——老到、無畏。

2013年7月20日9點15分,成功登頂海拔7546米的新疆慕士塔格峰;2014年1月31日9點,站在海拔5895米的烏呼魯峰頂。林子怡是這兩座雪山年齡最小的中國女性征服者。現在,她即將與母親林鬱泉一樣成為一名國家健將級登山運動員。

因為母親子怡開始了登山運動

說起來,林子怡真正接觸雪山,完全是受母親林鬱泉的影響。林鬱泉是樂清中學的教師。她有個多年的老朋友,叫侯賢生。老侯最喜歡的戶外運動,就是爬山。在樂清130多萬人裏頭,愛爬山的人不少,但像侯賢生這樣一爬就爬海拔8156米的馬納斯魯峰的,還真沒幾個。侯賢生不時跟林鬱泉講述自己爬雪山時的奇聞趣事,一來二去,林鬱泉也有了爬雪山的興趣。

2012年7月,林鬱泉趁著假期體驗爬雪山之樂,居然爬上了7546米的新疆慕士塔格峰。

下了慕士塔格峰,林鬱泉才知道,女隊員登上海拔7500米以上的獨立山峰頂峰,可申請成為國家級運動健將。而根據《登山運動員技術等級標準》,申請成為國家級運動健將,必須有登上6000米山峰的經驗。

於是,林鬱泉叫上了還在讀初三的女兒林子怡,在十一黃金周去爬海拔6000多米的青海昆侖山玉珠峰。與別人被禁錮在培訓班不同,每年寒暑假、法定節假日,林鬱泉都會帶著子怡去看外麵的世界。

高原、雪坡、雪峰之巔——在與雪山的第一次“親密接觸”中,林子怡邊用鏡頭記錄,邊問:“媽媽,登山也很重要,為什麼我們隻能回去讀書?”

林鬱泉知道,女兒明白讀書的意義,隻是覺得有意義的事情很多,不應該隻是讀書。答“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裏路”好,還是“人生的意義在體驗過程”?就在林鬱泉沉思時,侯賢生的回答耐人尋味。“去未知的地方走一走,你就知道自己有多渺小,你才會看淡人生。”

有了一次成功的登山經驗後,林子怡跟隨母親來到了慕士塔格峰下。“這是媽媽之前登頂的大山,你想不想上去看看。”“沒問題。”由於太陽大,林子怡的臉上被曬傷了,眼睛四周都出現了傷痕。另外,冰天雪地裏,刷牙、洗臉都成了奢侈的事,更別提洗頭洗澡了。盡管如此,林子怡還是克服了困難,向海拔7546米的頂峰發起衝刺。

“每一腳踩下去,積雪都沒過膝蓋,舉步維艱。”曆經4天3夜,7月20日9點15分,林子怡成功登頂。

麵對選擇她們堅持了下來

成功的登山經驗,讓林子怡無法止步。“在那前麵聳立著乞力馬紮羅山,它的山頂像整個世界一樣廣闊、雄偉、挺拔,白得令人難以置信。”海明威眼中的乞力馬紮羅山,吸引了子怡的目光。

“媽媽,我想去那裏看看。”“好!”1月下旬,母女倆遠赴坦桑尼亞,一路同行的,還有另一對母子。

上山3天半,下山1天。頭三天,基本徒步,每天7小時的行走。最艱難的一段路,恰是登頂的最後一段路。不少人,在這裏放棄折返。而此時,需要的不是突破身體極限,而是心理極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