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閻錫山在台灣的最後日子(1 / 2)

閻錫山在台灣的最後日子

往事

作者:黃禹康

伯父黃秀善離家60多年杳無音信,家裏人都以為他老人家早不在人世了。可沒想到年已80多歲高齡的伯父於2005年9月竟奇跡般地從台灣回到了老家。

伯父17歲被抓丁到了國民黨部隊,轉戰南北,許多人血染沙場,九死一生,伯父卻因做得一手好飯菜,被閻錫山某部選做夥夫,後被閻錫山看上留做廚師。在伯父的敘說中,我了解了一些關於閻錫山敗走台灣後的軼事。

(一)

1949年12月初,中國人民解放軍以摧枯拉朽之勢,橫掃國民黨殘軍敗匪,一舉攻下貴陽、遵義後,分兵三路,直指成都。

12月8日,國民黨“行政院院長”閻錫山率“副院長”朱家驊、“總統府秘書長”邱昌渭等人,在一片淒風愁雨中,乘專機飛抵孤島台灣。從此別祖離鄉,再沒有回過大陸故土……

閻錫山到達台北後的當天下午,即在寓所召開新聞發布會,正式宣布“國民政府”自即日起遷移台北辦公。自此,國民黨在大陸的統治徹底宣告結束。

閻錫山剛到台灣時,還頗有幾分臥薪嚐膽、卷土重來的意味。他頻頻召開新聞發布會,反複宣傳來台灣後的施政方針,並多次發表演講,批評國民黨內部不講誠信、不講團結,大講總結在大陸失敗的經驗和教訓,決心立足台灣好好幹一番事情。

殊不知,這個時候的蔣介石對閻錫山這幫不忠不孝的部下心存芥蒂,正在重新考慮“國民政府”的人事安排。

蔣介石的用人政策,曆來是以我為中心。順我者昌,逆我者亡。曆史上,被稱之為“山西土皇帝”的閻錫山曾幾次倒蔣,甚至在中原大戰中與蔣介石直接對壘。蔣介石對他一直心懷不滿,但考慮到國民黨剛到台灣,百廢待興,一切以穩定團結為要務,於是對閻錫山還比較客氣。

但閻錫山有自己的個性,雖然他知道自己這個“行政院長”,看似權力很大,其實是一切事情以老蔣的意見為旨,老蔣說什麼,他就得幹什麼。這種仰人鼻息的生活,閻錫山十分討厭,但也無可奈何。

盡管如此,閻錫山還是到處發表講話,痛斥國民黨的腐敗無能。

閻錫山的講話,盡管是出於一片苦心,但卻處處刺到了蔣介石的痛處。這些話如果讓老蔣本人來講,一點事也沒有,而閻錫山卻毫不顧及蔣介石的麵子,句句話帶刺,這就使蔣介石感到難堪。於是,馬上換掉閻錫山的想法很快就在蔣介石的腦子裏形成。

1950年元旦剛過,蔣介石便把閻錫山叫到辦公室,說是與他商量“行政院”改組人選的事,其實就是通知他應該換調哪些人。在蔣介石的授意下蔣介石的嫡係接替了閻錫山的人馬,就連閻錫山本人任職多年的“國防部長”一職,也失去了。

(二)

蔣介石頻繁幹預“行政院”的正常事務,弄得閻錫山十分窩火,時間一長,他就產生了卸任的念頭。

1950年3月1日,蔣介石一腳踢開李宗仁,在台北正式複職。“登基”儀式完畢,閻錫山便向蔣介石提出了辭去“行政院長”的請求。

閻錫山提出辭呈,蔣介石心裏很高興,但嘴裏仍假意挽留一番。第二天,蔣介石親自來到“行政院”閻錫山的辦公室,與閻長談,安撫閻錫山。

3月6日,國民黨中央常委召開了由蔣介石主持的臨時會議,會議批準了閻錫山的辭呈報告,決定由陳誠繼任“行政院長”。

卸去“行政院長”後,第二天閻錫山就將家搬到了台北地處偏僻的麗水街。搬到新家的當天,他就開始寫《人應當怎樣》。在這篇文章中,他表述了自己離任後對時勢的悲觀,同時也對未來充滿幻想。

從此,閻錫山深居簡出,將自己關在家裏著書立說。

半年後,閻錫山又由麗水街搬往台北市郊的陽明山邊的菁山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