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工工資
工資,在資本主義社會,是勞動力這一特殊商品的價格,或者說,是勞動力價格的特種名稱。舊中國是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工資還具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性。這個時候,中國人民遭受著帝國主義、官僚資本主義和封建主義三座大山的殘酷壓榨,經濟十分落後,職工工資低下,生活非常困苦。
中國人民革命的基本特點是武裝奪取政權,從建立革命根據地到奪取全國勝利。在革命戰爭年代,根據地的經濟任務主要是支援革命戰爭;經濟是戰時經濟,收入分配和生活待遇也都是戰時性的。革命軍隊和工作人員,主要實行軍事共產主義性質的供給製。
建國以後,隨著社會主義經濟基礎的建立和發展,為適應國家各個時期政治經濟形勢的要求,遵循社會主義按勞分配原則,對職工工資進行過多次調整和改革,使工資水平不斷提高,職工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體現按勞分配的工資製度在逐步發展和完善。在貫徹按勞分配原則的過程中,也曾犯過一些錯誤,遭到一些挫折,工作上既有成功的經驗,也有失誤的教訓。一九八五年,根據中共中央關於經濟體製改革的決定,國家對工資製度的改革作出了新的部署,並將在實踐中不斷探索能較好體現按勞分配原則的、更有利於社會主義有計劃的商品經濟發展的工資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