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付諸行動(2 / 3)

安特塔姆戰役的硝煙剛剛散盡,林肯總統在國會上就宣布:“我們不能再等了,必須現在就頒布解放奴隸法。”

林肯知道,這一法令將會獲得大多數人的支持,因此,他決定一定要將這一法令實施到底。他發誓說:“假如李將軍無法再在賓夕法尼亞待下去的話,他將以奴隸們獲得自由來慶祝此事。”

做不出決定固然不好,但對做出的決定缺乏足夠的信心同樣很糟糕,因為對自己的決定缺乏信心將會導致決定不能夠很好地貫徹實行下去。

莎士比亞這樣評價愷撒:“愷撒是個先做後說的人,他說的時候實際上已經做了。”

喬治·艾略特說:“等到各種條件都成熟、都具備的時候再行動的人,實際上他什麼也幹不成。”

4.用行動點亮想法

青少年朋友們,思想是一個人的靈魂,人的一生應該是有思想的活著,但思想絕不是人生的目的;決定人生價值的不僅是人的美好思想,更重要的是行動。行動決定一切,行動才是首要的。墨子說“誌行,為也”,也就是說意誌付於行動,那是作為。

勤於行動,勝於勤說

青少年朋友們,俗話說:“莫坐而言,要起而行。”在做一件事情之前,一定要做周詳的計劃,若沒有實際行動,就是紙上談兵的結果,終究也是一場空。比如說,作為一名學生如若想獲得好成績,就必須花費相當的時間去準備功課,用心去吸收、反芻書中之意,才能真正學得書中的知識。倘若沒有實踐,任何事情都不會有圓滿夢想的時候。行動勝於空談,也因此,千萬不要躊躇在原地,蹉跎歲月。行動是獲得成功的法寶。

據說,從前有一個人經常出差做事情,但是,每次出差都很難到有座位的車票。幸運的是,無論長途短途,無論車上多擠,他總能找到有空的座位。為什麼會如此幸運呢?

他的辦法其實也就是很簡單的一種,就是耐心地一節車廂一節車廂地找過去。這個辦法聽上去似乎並不高明,但卻很管用。每次,他都做好了從第一節車廂走到最後一節車廂的準備,可是每次他都用不著走到最後就會發現空位。他說,這是因為像他這樣鍥而不舍找座位的乘客實在不多。經常會有的這種情況就是在他落座的車廂裏會有若幹個座位,而在其他車廂的過道和車廂接頭處,居然人滿為患。

他說過,許多乘客輕易地就被一兩節車廂給擁擠的表麵現象迷惑住了,所以,就不去行動長座位。不去細想在數十次停靠之中,從火車十幾個車門上上下下的流動中蘊藏著不少提供座位的機遇;即使想到了,他們也沒有那一份尋找的耐心。眼前的一方小小的立足之地就很容易讓大多數的人很滿足了,為了一兩個座位背負著行囊擠來擠去,在這些人的眼裏是很不值的。他們還擔心萬一找不到座位,回頭連個好好站著的地方也沒有了。這就像生活中一些安於現狀的那些人一樣,他們不思進取害怕失敗,因此,他們永遠隻能滯留在沒有成功的起點上,這些不願主動找座位的乘客大多隻能在上車時最初的落腳之處一直站到下車。

因此,青少年朋友們,勤於行動,勝於勤說。現實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間隔著湍急的河流,行動則是架在河上的橋梁。

行動勝於一切

青少年朋友們,行動勝於一切言語。成功者的路有千條萬條,但是有一條路卻是每一個成才者的必經之路,那就是付出行動。革命先驅李大釗曾經說過:“凡事都要腳踏實地去做,不馳於空想,不騖於虛聲,而唯以求真的態度作踏實的工夫。用此態度去求學,這才是真理,以態度去做事,則功業可就。”而年輕的日本企業家孫正義卻以自己的行動為這一名言做了最好的注腳。

青少年朋友們,孫正義在年少時期,就胸懷大誌,並且心中擁有一個非常美麗的夢想,他夢想著有一天能成為一名企業家,在企業界呼風喚雨。初中畢業以後,孫正義就考入了日本很有名望的久留米大學附屬高中。父母對他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希望他能考上東京大學,出入於政界。但是,在他高中讀書的期間裏,一次美國之行卻改變了他對人生的看法和道路。那次孫正義從美國旅行回來,便不顧周圍一切人的反對,毅然從高中退學了。因為對美國的憧憬使他下決心一定要孤身闖一闖。他要為世界上第一流的企業家的夢想而去奮鬥去努力。

過了一段時間,孫正義來到了美國,便開始了他成才的第一步,也是他取得成功的關鍵一步:行動。他的所有行動幾乎都是為了那個美麗的夢。用了三個星期的時間繼續學完高中的課程以後,他成了加利福尼亞大學巴克雷分析經濟係的學生。在大學裏,他成了一個邋邋遢遢的學生,一半的精力都用在學習上,使孫正義無暇顧及自己的形象,他總是穿著一身皺皺巴巴的汗衫和褲子,拖著一雙拖鞋在校園裏埋頭走著。有一次,有一對美國的老夫婦甚至把他當做從越南逃過來的難民。他除了學習之外,另一半精力都用在了發明上。他下定決心要盡快地研出成果,因為他需要錢來創辦屬於自己的公司。為此,孫正義專門設立了一本專門記錄新發明的本子,他規定自己每天都要提出一項新發明的設想。他把這些奇怪的念頭都寫在了本子上,他知道了這些想法不可能都變成現實,但是他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從中發現一個更加合適的、能變成現實的念頭。

孫正義在大學畢業以後,便回到了日本。他回國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從銀行貸款1500萬日元,並在博多設立了一個隻有三人組成的小公司。這個公司就是孫正義的“智囊團”,專為他進行調研,目的是要發現一種別人沒幹過的事業。一年以後,孫正義發現了目標——微處理機軟件銀行。於是有了這個想法,他就開始進行實施行動。1981年9月,銀行正式成立。但是,這並不等於他已經取得了成功,他知道,這隻是向他的事業邁出了第一步。為了實現他的這個“世界第一”的夢想,孫正義仍在不斷地努力的行動著。他挖空心思地去選擇人才,從東京一家獨自經營的小出版公司裏,他挖來了頗懂出版發行的田鎖洋治郎,使這位40多歲的“頭兒”成了隻有26歲的他麾下的一員猛將。接著,他又在同年的秋天結識了日本警備保障株式會社的副社長大森。在交往中他發現,大森的技術觀點雖然不行,但卻很有經營頭腦,經過一番苦口婆心,兩人大有相見恨晚之感。沒有過多久,大森也就歸屬於他的旗下。

從此,他有了誌同道合的朋友,他們跟自己玩命似的。有的人一連五個月沒有回過家,有的人一看見方便麵就惡心,有的人全靠咖啡提神……他們知道,再輝煌的成績也是幹出來的,沒有苦幹是無法在科學技術日新月異和企業競爭異常激烈的今天站穩腳跟的。隻有行動才有一切,行動勝過一切。除了他的這個勤奮和果斷以外,還告訴我們成才必須要從行動開始的。當他在小時候有一個企業家的夢想之後,就一直在為這個夢想而選擇著,為“世界第一”而行動著。無論是讀高中,還是後來到美國去留學,搞發明創造,還是開辦公司,挖掘人才,都是為著這一個目的。

青少年朋友們,孫正義的不斷努力和不斷行動,成就了他今天的輝煌。現在的孫正義已經成為了公司的總裁兼董事長。他在不到二十年的時間內,創立了一個無人相媲美的網絡產業帝國。他的這個帝國並非是受其統治的帝國,而是一個由他支持扶助的高科技產業帝國,他不是在自己獨自享受,而是為使更多的人掌握高科技信息,貢獻出他的智慧與才能,成了日本軟件銀行的總裁,讓真正掌握網際網絡財富的蓋茨自歎不如,成為IT行業裏全新的一位傳奇的人物。

心中有夢,我們隻有為之付出行動,美麗才不會遙遙無期。青少年朋友們,也許每一個人都有著一個很輝煌的夢想,但並不是每個人都能為自己的一生而書寫輝煌的。而其中一個最重要因素就是行動,沒有行動就沒有成功,更不可能有輝煌。有的人想得很多、很絢麗,卻不愛把這些想法與行動結合起來。所以最後,美麗的夢幻也隻能像肥皂泡一樣,一觸就破,自己也成了好高騖遠、眼高手低的一個庸才。

行動鑄就輝煌!偉人之所以輝煌,是他們付出了很大的勞動和代價才得來的。徐悲鴻臨摹了三十年中外名家大作!錢學森為了精通數學、物理學、空氣動力學、係統工程學等理論,整整用了二十餘年時間。經過多少個無數個春夏秋冬,數不清的多少個清晨和黃昏,他們都在行動著,為理想而行動著。青少年朋友們,生活中不歡迎空想家,而是要做一個實幹家!

總之,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要腳踏實地一步步地去走,就如要一口口地去吃飯一樣,即使有再燦爛的夢,同樣也需要從邁步開始。“坐著說,不如起來行。”行動決定人生,如果你已經發現了目標,有了自己的夢,那麼就從現在開始行動,從今天開始行動吧!

5.積極思想,主動行動

青少年朋友們,行動改變人生,機會創造財富。同樣的時機,對有行動的人,是發展的機會;而對沒有行動的人,則是以後遺憾的機會。事實上,很多人離成功隻有一步距離,但通常就是這一步阻止了人們得到他們渴望的成功。行動是一種習慣,行動是一種做事的態度,行動也是每一個成功者共有的特質。想法決定所需,行動決定所得。無論你想什麼,如果沒有行動,它就是空想!

思想進取,行動加油

青少年朋友們,每個人都是自己命運的設計師,那我們如何才能掌控自己的命運呢?掌控人生命運的法則就在於四個字——積極主動。也就是思想要積極進取,行動要主動加油!

如果說思維是一頭耕地的牛,那也就毫無辦法了,隻好聽天由命的勞作於田地。如果說思維是一隻虎,那就大有可為,力挽狂瀾則是它的本能。這就是牛與虎的區別,其實,一個人的行動如何又何嚐不是這樣呢?一個人要想取得成功,首先要積極主動,絕不等著挨打。起碼要保持中國的虎虎生氣和利爪尖牙,使對方不敢輕易叫陣。在生活中,積極主動就像是虎的法則一樣。

美國文學家梭羅說:“最令人鼓舞的事實,莫過於人類確實能主動努力以提升生命的價值。”態度決定一切,一個人的成長不在於經驗和知識,更重要的在於他是否有正確的觀念和思維方式,並是否為之付出了行動。人生中最小的差別是一念之差,但是,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它卻可以導致我們人生中最大的差別——成功與失敗。青少年朋友們,決定你人生的正是你的人生態度。

我們的一生無法改變所遭遇的環境,但是我們可以改變那種心境。我們無法完全控製人生中將要發生的每件事,但卻可決定要怎樣去想、去相信、去感受和去麵對,當我們決定了要如何去麵對時,也就注定了我們會有怎樣的人生。心境改變做事的態度,如果你用積極的思想去麵對人生中的遭遇時,那麼你就會有積極的行動,也就可能得到積極的結果;如果你用消極的思想去麵對你的人生遭遇時,那麼你就會有消極的一些行動,因此便會得到一些消極的結果。所以,青少年朋友們,積極的思想與主動的行為會決定你生活的質量與事業的成敗!

作為青少年朋友,一定認識愛迪生,他曾經發明燈泡的時候,實驗了上萬種的材料做燈絲才得到了最終成功。別人問他:“你怎麼能做到在失敗了9999次後,還能堅持下去呢?”愛迪生回答:“我沒有失敗9999次,我隻是發現了有9999種材料不適合做燈絲。”

美國前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在青少年時代可是一位不求上進,終日飽食無憂的花花公子,但有一次遊泳時,受了風寒,引發了小兒麻痹症,從此雙腿不能動了。當時羅斯福的心裏充滿了悲觀和恐懼,他甚至一度認為自己就這樣完了。但是,最後他決定用積極的思想去麵對,不向所遭遇的逆境屈服,決心要改變自己,成為一個卓越的人。於是,他努力地去學習,積極地參加一些社會上的活動,以至於最後他當選了美國總統,並成為美國曆史上最偉大的總統之一。

另外,還有哈馬斯精神領袖亞辛,他14歲的時候踢足球時不小心就受傷以致殘,導致終生隻能在輪椅上生活,但是他並沒有向命運者屈服,他仍然堅持自學,並考上了大學。其後他又用他的伊斯蘭思想去鼓舞大家,並創立了能影響全世界的哈馬斯組織。

青少年朋友們,隻有思想才能帶動行動,隻能行動才能取得成功。有一段猶太俗諺是這樣子說的:如果你斷了一條腿,你就該感謝上帝不曾折斷你兩條腿;如果斷了兩條腿,你就該感謝上帝不曾折斷你的脖子;如果斷了脖子,那也就沒什麼好擔憂的了。在猶太人的眼裏,擁有積極思想的人,對任何事都抱著樂觀的態度,即使遇上挫折,積極者也會認為那是成功前的必經考驗。所以,凡事永遠要向好的一麵想,用行動去擊敗我們生活當中的所有困難!然後,才能取得成功的桂冠!

行動源於思想

青少年朋友,在中國上一時有很大轟動的電視劇名叫《阿信的故事》,這個電視劇中的阿信的兒子——日本八佰伴的總裁和田一夫。和田一夫曾經風光過,他出入坐的是配有專職司機的“勞斯萊斯”,住的是寸土寸金的深院豪宅。可是,今天的和田一夫也隻能去搭乘地鐵出行,住處也變成了局促的簡陋兩室的公寓房。

和田一夫曆史上的成功,至今還保留著日本商業界傳奇人物的名聲。和田一夫把自家的蔬菜鋪子一舉辦成了年銷售額5000億日元的跨國零售集團。但是,和田一夫實施的盲目擴張戰略,也給八佰伴國際集團背上了沉重的債務包袱。在1997年,因負債額超過了1000億日元的八佰伴集團正式宣告破產。

在八佰伴破產以後的半年的時間裏,日本各界都充斥著對和田一夫的批評,因此不得不使田一夫過著隱居的生活。他躲在親戚家中,逃避媒體的追蹤。回憶起這段經曆,和田一夫說:“我一夜之間從天堂來到了地獄,我從家財萬貫淪落到一無所有。我至今仍然隻靠養老金過活。”

但是,68歲的和田一夫並沒有被打倒,1998年,他在朋友的幫助下又開辦了一家小型的經營顧問公司,希望把他失敗的教訓告訴後來者。

一直到2002年已達72歲高齡的和田一夫突然之間來到了杭州,在杭州的電視台節目中,和田一夫仍然對自己的未來滿懷了很大的希望。他說他的谘詢公司都是免費提供服務,他打算在不久後的將來開始收費,並準備在亞洲其他地區開設谘詢公司的分支機構。對於自己的谘詢網站,和田一夫的計劃是在2003年前推出英文版和中文版網頁。由此可以看出,這位老當益壯的和田一夫還是有著東山再起的意願,而且還充滿了信心。

是什麼力量能讓一位72歲高齡、遭遇了人生中最慘痛經曆的失敗之後,還能滿懷希望地高唱我們還有明天呢?是他精神的力量,是他那種積極的人生態度,也是他無怨無悔的行動!

青少年朋友們,隻要精神不倒,人就永遠不會倒。遇到挫折就放棄而不去付出行動的人,正是在人生的關鍵時刻出賣自己的人。真正的勇者就是決不在人生中的關鍵時刻出賣自己,而是用行動來證明我是可以做到的!

青少年朋友們,思想上積極便會產生行動上的積極,因此可得積極的結果;消極的思想會導致消極的行動,得到消極的結果。積極的人生就是一種要勇於跳進自己能夠把握的這個世界的態度,而且這個世界你不跳進去你是把握不住的,就像你要想學會遊泳的話,你不跳進水裏是學不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