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英才畫報社一九九二年有職工150人。社長賀敬之,總編輯王霄鵬。

地方畫報——

至一九九○年底,全國以省、市、自治區名稱命名的地方畫報共有24家。其中多數為雙月刊,一小部分為月刊,個別為季刊;開本以8開占絕大多數,也有16開的。這些畫報都是以攝影圖片為主,兼有美術作品或書法,都是以反映本地區的社會主義建設成就、風土人情、名勝古跡、自然風光為主要報道內容的綜合性畫報,服務對象以本地區人民群眾為主,麵向全國,各具特色。例如,東北地區,《吉林畫報》從一九七九年第五期起,先後連載了《美麗富饒的長白山》、《鬆花江兩岸》,設了“可愛的吉林”專欄;《黑龍江畫報》則設有專欄“北國風光”、“黑龍江集錦”等。位於中原地區的河南省,具有悠久的曆史文化傳統,名勝古跡林立,古城棋布。《河南畫報》利用這一優勢,有計劃地開設了“中州曆史名城”、“龍門石窟”、“河南漢畫”、“八百裏伏牛山”等欄目。在西南地區,《四川畫報》的“巴山蜀水”、“天府特產”,《貴州畫報》的“高原新貌”、“貴州畫壇”,《雲南畫報》的“錦繡邊疆”、“雲南近代史話”,都突出了地方特色。甘肅省,昔日有“絲綢之路”,今天有以蘭州為中心的工業基地和科研部門,所以《甘肅畫報》有計劃地報道了敦煌莫高窟、麥積山、炳靈寺、嘉峪關等文物古跡,和遠近聞名的河西走廊以及石油化工、毛紡、水電、有色金屬等大型企業的生產情況。

在少數民族地區,民族特色則是畫報地方特色的重要方麵。如《新疆畫報》,把維護和鞏固民族團結放在首要地位,把民族團結的題材作為“永恒不朽”的題材。其專欄“團結頌”,專門報道在加強和維護民族團結方麵的先進人物和典型事例。其“新疆風情”專欄,經常報道各民族的民情風俗、民間藝術等。《內蒙古畫報》不僅以蒙漢兩種文字刊出,而且在內容上注意反映蒙古族的曆史和文化,反映各族人民團結一致努力建設兩個文明的生動事跡和顯著成就。設有“少數民族”、“內蒙古文物”、“內蒙古稀有動物”等專欄。

也有些地方的畫報,根據實際情況,更偏重對外報道,如廣東是中國的南大門,毗鄰港澳。在海外的3000萬華僑、華人中,廣東籍占一半以上。實行對外開放以來,廣東一省就有深圳、珠海、汕頭三個經濟特區和廣州、湛江兩個沿海開放城市。所以《廣東畫報》提出“立足本省,麵向海外,兼顧國內”的方針,著力反映了本省在社會主義建設中實行特殊政策所取得的成就,重點介紹了特區建設和僑鄉風貌。《廣東畫報》發行到35個國家和地區。福建省地處中國東南沿海,與台灣省隔海相望,具有光榮的革命曆史,也是全國重要的僑鄉之一。所以《福建畫報》提出以“使福建了解世界,使世界了解福建”為辦報方針,重點報道福建僑區、廈門特區、福州開放區、閩南金三角地區的建設、風光、人物等,並開設了“福建風情”、“我愛家鄉”、“八閩勝景”、“華僑史話”、“海峽兩岸”等欄目。上海是中國最大的城市,又是全國經濟、科技、貿易、文教的重要基地之一,最大的外貿口岸。從這一客觀實際出發,《上海畫報》確立其辦報方針是“立足上海,麵向全國、兼顧對外”。主要欄目有“上海印象”、“友好城市”、“長江三角洲”、“上海人在國外”、“外國人在上海”等。《上海畫報》有中、英兩種文版,發行到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名列全國省、市級地方畫報之首。在一九九○年全國首屆期刊展覽會上,《上海畫報》獲評比總分第一,摘取了“期刊印製質量獎”的桂冠。

行業性和專業性畫報——

除了上述全國和省、市、自治區綜合性畫報以外,還有內容各異、讀者對象不同的許多行業性和專業性畫報。

創刊於一九八○年的《農民畫報》,先是以報道農村實用科學技術為主的科普刊物,後又改為麵向廣大農村的綜合性畫報。該報由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牧漁業部宣傳司和農業出版社主辦,報道範圍涉及農、林、牧、副、漁、農墾、鄉鎮企業以及農民生活的各個方麵,是當代中國唯一的一家麵向全國農村的畫報。遼寧的《新春畫報》前身是一九五二年創刊的《東北農民畫報》、一九八五年改為現名。它主要是麵向農村青年,以報道農村的新人新事新風尚,促進精神文明為主,普及科學技術知識為輔。《林業畫報》由中國林業雜誌社出版,創刊於一九八一年,主要報道中國的林業建設、自然保護區、山林名勝、城市園林以及林區職工生活等。

為數可觀的普及各種知識的畫報,贏得了廣大的青少年讀者。創刊於一九三三年的《科學畫報》,是中國曆史最悠久的綜合性科學技術普及期刊,從一九五八年起由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主辦。它一直以介紹各種新的自然科學和技術知識為內容,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圖文並茂是它的一大特點。設有“當代科技”、“追蹤”、“科學家在想什麼”、“門診醫生”、“科海拾貝”、“巧作與巧用”等許多欄目。其他如雲南的《奧秘畫刊》、廣東的《科普畫刊》、浙江的《知識畫報》、山東的《求知畫刊》以及遼寧的《中國衛生畫刊》、雲南的《生活與衛生畫刊》都各具特色。

以少年兒童和嬰幼兒為主要對象的畫報有北京的《小朋友》(創刊於一九二二年)、《娃娃畫報》、《少年科學畫報》、《健康少年畫報》,江蘇的《兒童科學畫刊》、江西的《小獼猴》等。

此外,北京出版的《世界知識畫報》,創刊於一九八三年,是中國唯一的一家以介紹國外情況為主的新型畫報。知識性、趣味性、新聞性並重是它的特點。

本節所列各類畫報的表現形式,有相當數量的是以繪畫為主,攝影圖片不居主要地位。

各畫報社都把提高畫報質量放在首位,為此采取了種種措施,不斷總結、不斷改革,加強橫向聯係,協作共進。

這些年來,電影錄像等形象化的傳播工具越來越普及,讀者的需求和興趣也急驟地發生變化,競爭相當激烈。在新的形勢下,畫報如何揚長避短,就成了各家畫報社研究的重要課題。《人民畫報》把加強對外宣傳的針對性作為重要課題,除了建立業務研討製度,加強調查研究以外,還創辦了海外漢文版,用繁體字排印,在香港發行,以適應港澳讀者及海外華僑、華裔人士的需要。解放軍畫報社根據新時期部隊建設和八十年代讀者的需要,著重從“內容要新、報道麵要廣、形式要美”這三個方麵入手改進和提高。民族畫報社就畫報的性質、特點、方針和任務進行了深入探討,提出了提高專題報道質量的措施。吉林畫報社由采編人員組成的幾個調查組分別到各市、縣廣泛調查訪問,提出增強畫報的思想性、藝術性、知識性、趣味性,朝著“新、深、美、活”的方向努力。浙江畫報社在增強畫報的時代感,增強畫報文字稿件的可讀性方麵下了不少功夫,取得了可喜收獲。

業務人員素質的提高是辦好畫報的重要環節。為此,山東、雲南、江西、浙江等省的畫報都曾采取了有效措施。比如,組織采編人員深入工廠農村調查研究,或者送青年職工上電大夜大,或者讓他們到兄弟畫報社去學習取經。

加強橫向聯係,可以防止閉目塞聽,有利於開闊視野。《江西畫報》利用複刊五周年紀念活動,邀請兄弟畫報社的人員前往座談,組織采訪。人民畫報社在十幾家省、市、自治區的畫報社聘請了一批特約記者,以利於促進協作,互相切磋。從一九八一年起,一年一度的東北三省畫報工作座談會對加強區域內的合作起了有力作用。華東、華南、華中、西南、西北各地區的省級畫報社都建立了密切的協作關係。一九八三年九月,在北京舉行的全國畫報工作座談會,出席座談會的有中國攝影家協會、人民畫報社、解放軍畫報社、民族畫報社和省、市、自治區畫報社的代表70餘人,這在中國畫報史上是第一次。會上廣泛交流了辦報經驗,探討了辦畫報的某些基本規律,也增進了相互之間的了解和友誼。

由於中國印刷業仍然比較落後,畫報印刷周期短則四五十天,長則九十多天。所以畫報的新聞時效性,始終是個難題。改革開放以來,各家畫報社憑借其攝影人才和圖片資料方麵的優越條件,按照國家有關政策,努力開拓業務,擴展經營範圍,使長期處於困窘狀況的多數畫報社得以保證了正常出版發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