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走向未來的甘肅兒童文學(1 / 2)

走向未來的甘肅兒童文學

甘肅文學八駿專題

作者:李利芳

甘肅的地理與文化位置在整個西部地區具有獨特的優勢,與此相適應,當代甘肅兒童文學在“西部兒童文學”本土精神特征的建構方麵也有其突出的表現。主要體現在:對西北民間文化資源的再創造;對西北特殊自然、人文景觀、曆史文化遺產的挖掘與藝術升華;“鄉土性”的凸顯;現代童年精神品性的勘探與弘揚等。“本土”內容特征相應決定了“本土”藝術特征:民間智慧與鄉土氣息的進入,形成了作品純樸無華、稚拙真誠的審美品性;西部遼闊壯美的自然景觀,建構了作品粗放爽朗的硬漢氣質,兼具浪漫主義的精神風氣;瑰麗的曆史文化遺產則賦予了作品深厚的民族精神底蘊,生成了兒童文學民族想象的詩性空間。本土精神特征奠定了甘肅兒童文學在全國特殊而重要的地位,也為其未來可持續發展蓄積了豐富的能量。

甘肅當代兒童文學有優良的傳統。早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趙燕翼、金吉泰、王家達等知名作家就已在此開拓並取得了代表性的成果。後來更有王守義、法蘭、李百川、浩嶺、穀德明、冉丹、文素琴等作家的加盟,使得兒童文學這一美麗的文學版圖充滿了生機與活力。甘肅著名的成人作家都曾不同程度涉足過兒童文學,如浩嶺、林染、張弛、柏原、許維、閻強國、吳季康、高凱、陳自仁等,這表明甘肅作家普遍具有較強的為兒童寫作的意識,且他們均保留著純真的童年情懷。

趙燕翼是甘肅兒童文學的領軍人物,也是省內重要兒童文學活動的主持者之一。甘肅兒童文學觀念的普及、作家的培育等與他積極的文化舉措密不可分。1986年夏天舉辦首屆兒童文學創作講習班,結出《絲路新童話故事》(1988)的碩果。1997年第二次兒童文學創作講習班的舉辦,激勵了一批年輕作者的成長,同時策劃組織了《雙體童話》(1999)與《青春雨叢書》(1998)。1999年由他主編的《1949~1999甘肅文學作品選萃·兒童文學卷》更是對50年兒童文學成果的一次集中總結與巡展。

曾任職於甘肅少年兒童出版社的汪曉軍,不僅是甘肅重要的兒童文學作家,也是省內重要兒童文學活動的主持者之一,更是兒童文學理念的實踐者。少兒讀物編輯、出版、寫作等多重身份賦予了汪曉軍寬廣的文化視野與豐厚的藝術體驗。他精神上的對話同伴一直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以來發展我國兒童文學事業的重要人物。他前瞻的視野所創建的甘肅少兒出版的亮麗文化景觀,曾引起了兒童文學界相當的矚目。由他策劃組織的《少年絕境自救故事》叢書(1996)獲第三屆國家圖書獎提名獎及第六屆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中國當代中青年兒童文學學者論叢》(1994)獲第三屆全國優秀少兒圖書獎三等獎;《荒誕科幻係列故事》叢書(2001)獲2001年度全國優秀暢銷書獎;《敦煌童話》叢書(1998)獲第四屆全國優秀少兒圖書獎三等獎。1995年,汪曉軍與趙燕翼共同主持了甘肅省兒童文學研討會。1986年和1997年,他倆還共同主持了兩次兒童文學創作講習班。

著名詩人高凱,是新世紀以來甘肅兒童文學文化推廣活動又一個重要的人物。2002年5月,他的童詩《村小:生字課》獲得第五屆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該詩的獲獎及其被全國兒童文學主流界及大量讀者的肯定,都為甘肅兒童文學贏得了良好的聲譽。高凱曾參加過魯迅文學院中青年作家高級研討班(兒童文學作家班)的學習。他與知名學者王泉根一起策劃組織的《中國新兒童文學大係·選集卷》“特一代係列”於2008年出版。2013年,他擔任了“甘肅兒童文學八駿”評委會秘書長,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對於總結推動甘肅兒童文學的發展作出了重要成績。高凱目前是甘肅兒童文學從業人士的重要代表,也是推進當下和未來甘肅兒童文學事業發展的主導力量。

兒童小說與童話是甘肅兒童文學各文體發展中的重頭,童詩、科幻文學、兒童散文、寓言等雖然在作家作品數量上不成規模,但均自具特色,在作品質量與實際影響力方麵都很突出,也是甘肅兒童文學未來發展的主要構成力量。

上世紀60年代以來,趙燕翼在兒童小說中持續創作出係列西部少年英雄形象,這些形象在甘肅、青海、新疆等地的藏、哈民族的少年身上體現出典型的“西部”精神風氣,是西部民族情感與民族文化精神的化身,在國內原創兒童文學中具有獨特的藝術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