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或致兒童炎症性腸病
人人健康醫院
作者:李樹清
最近的一項研究顯示,青黴素、四環素和某些其他常見抗生素有可能導致兒童炎症性腸病(IBD)。該項研究結果發表於去年10月份的《兒科雜誌》上。
據西雅圖兒童醫院的Matthew P. Kronman博士和同事的報告,兒童期暴露於上述可殺死腸道厭氧菌的藥物與發生IBD的風險總體升高84%,出生後第1年暴露導致的風險最高(升高超過5倍),且該風險隨著年齡增長而降低。 根據上述結果,造成傷害的病例數為14300例,而當前每年抗生素處方率提示美國每年新增1700例IBD病例。
他們提出的假說是,腸道微生物的改變(無論是致病性細菌增多還是保護性細菌減少)觸發了炎症。“然而,仍有很多待解決的問題,例如特殊的難以培養的微生物是否在IBD發病機製或保護免患IBD的過程中起了作用,以及抗生素暴露所致菌群改變是否直接使免疫係統發生了變化。”研究者寫道。
他們的回顧性研究使用了英國464次門診實踐的健康改善網絡(THIN)登記的數據。在數據庫名基線無IBD的兒童(在1994~2009年期間隨訪至少2年)中,0.07%發生了IBD。大多數兒童至少有某種程度的抗生素暴露,其中58%暴露於至少1種抗厭氧菌抗生素(32%使用了1~2周,26%使用更長時間)。
抗厭氧菌抗生素包括青黴素、阿莫西林、氨苄西林、青黴素/β-內酰胺酶抑製劑複方製劑、四環素、克林黴素、甲硝唑、頭孢西丁、碳青黴烯類以及口服萬古黴素等。
抗厭氧菌抗生素暴露組的IBD發病率更高,為1.52例/10000人/年,相比(非暴露組)0.83例/10000人/年,絕對風險增加0.69例/10000人/年。兩組的校正風險比如下:
1歲之前暴露為5.51(95%,正常範圍為1.66~18.28)
5歲時暴露為2.62(95%,正常範圍為1.61~4.25)
15歲時暴露為1.57(95%正常範圍 為1.35~1.84)
每個抗生素療程使IBD風險升高6%,呈劑量—反應效應,而暴露每增加1周其風險升高1%。1~2個療程抗生素治療的校正風險升高3.33倍,相比超過2個療程時升高4.77倍。IBD包括的兩種疾病(克羅恩病和潰瘍性結腸炎)結果相似。
值得注意的是,“有人可能會預期這類感染主要位於胃腸道,但是對於我們的發生IBD的受試者,隻有1.6%的抗生素處方是針對胃腸道感染,並且將這些受試者從分析中排除並未改變我們的結果。”研究人員稱。
他們警告,相反的因果關係是可能的,IBD診斷時機的分類錯誤可能會導致上述相關性,因此患者接受了抗厭氧菌抗生素治療未診斷的I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