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課運用綜合程序教學法的實驗探索
為了在地理課堂教學中開創新局麵,三年多來我們運用綜合程序教學法,改革地理教學方法。以下談談我在教學實踐中的一些體會。
一、綜合程序作業要循序漸進
有順序地編製地理綜合程序作業,是運用綜合程序教學法的關鍵之一。首先教師要深入鑽研地理教材,並根據學生的知識基礎,精選課本和地圖中的地理信息,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感性到理性,從現象到本質,按小中步子方法,把地理信息,編製成具有思考性的程序作業,通過教師的提示,啟發學生有順序地掌握地理信息。地理信息集合在課本與地圖中,是一種儲存狀態,編製作業時,就要變換成地理信息的傳輸狀態,再傳輸給學生。這樣的作業,能否有效地傳輸給學生,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作業的步子和質量。因此編製作業必須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作業要運用小中步子方法。開始學習地理時,要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上,有順序地提出較多的重要題目,啟發他們思考回答,並提出問題。如果一開始步子太大,題目太少,不免抽象、籠統、概括,不能深入細致地掌握具體的地理知識,這就不利於打好基礎,不利於能力的培養和智力的發展。當學生已經打好初步基礎、學習能力有所提高之後,步子不妨大一些,題目可以少一些,進一步突出重點、難點和關鍵問題,以提高他們分析、綜合和運用知識的能力。
2作業的難度要逐步加深。有些同誌認為地理教材內容這麼多,課時又比較緊,各個年級的教學進度很不容易完成。如果運用小步子方法,題目多一些,重點就不夠突出,教學進度更難完成。因此,他們主張步子要大,題目要少,重點要突出,難度要大,速度要快,才能完成教學進度。我們認為各年級一開始,隻抓住重點和難點的內容,就會把一般的地理知識忽略了,不能奠定紮實的基礎,所以,開始時步子要小,難度不大,到了各年級的第二學期,從初一到初二,從初中到高中,步子逐步擴大,難度逐步加深,速度逐步加快,象這樣循環漸進地不斷培養學生能力,發展他們的智力,才能獲得良好的效果。
3作業要富於啟發思考。運用綜合程序教學法的一個難點,是編製綜合程序作業,我們必須化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更深入地鑽研教材,了解學生的情況,才能精選地理信息,編製出好的作業。作業題目,要能夠引導學生的思路,善於啟發學生的智力活動。要培養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說明新的問題,引導他們從“什麼”說出“為什麼”,培養他們運用各個因素綜合分析問題。不僅要啟發學生經過思考回答問題,還要善於啟發學生提出課本和地圖中的問題來探求知識,充分調動他們智力活動的積極性,就不致於把基礎知識變成死記硬背的內容。而是建立在理解和運用的基礎上,從而牢固地掌握地理基礎知識和地圖的基本技能。
二、重視培養學生自學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