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課運用綜合程序教學法的實驗探索(2 / 2)

綜合程序教學法不僅在作業上按小中步子方法循序漸進,在教學過程中,還要首先由學生閱讀、思考、討論和回答問題,然後再由教師補充、概括、提高。因此先要讓學生自學、然後教師進行輔導,在調動學生積極性的過程中,教師發揮主導作用,這就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的被動的教學方式。

在課堂教學中進行新課時,教師簡要的由前課引入新課,然後引導學生閱讀課本和地圖,在閱讀過程中思考作業。這樣就使學生首先把課本和地圖的內容進行自學、思考,劃出要點,進行回答,再請別的同學補充,教師再加提示,接著轉入以下問題的回答與討論。最後教師總結概括,深化、提高,並提出一兩個問題或地圖內容,讓學生在課堂中進行練習,以檢驗本堂課教學的效果。

讓學生自己閱讀課本和地圖,並思考作業題,使學生智力處於積極活動狀態,不斷提高他們的自學能力,在自學、思維、表達的過程中,不斷地掌握知識、發展智能。因此綜合程序作業,不是由教師在課堂上灌進去,而是啟發引導學生,通過自學而牢固地掌握。學生們反映說,地理知識不是由老師從頭到尾的講一遍給我們聽,而是讓我們自己看書、讀圖,先有一個初步的印象,接著按程序作業題回答,討論,印象就加深了,最後教師再簡明扼要地概括、補充、深化,使我們進一步理解。這樣,我們不僅學會了,而且也會學了。

三、教師主導作用的發揮

過去我們認為熟習了大綱,鑽研了教材,寫好教案,在課堂教學中按照擬好的教材提綱,有係統地講解課程內容,學生安安靜靜地聽講,並抄寫簡要的筆記,就認為算是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一些人也習慣地認為,教師主導作用,是在課堂教學中能夠掌握重點、難點、關鍵問題進行分析,能夠吸引學生,就算是發揮了主導作用。

長期的課堂教學實踐,使我認識到年齡較小,注意力不易持久的初一、初二學生,即使老師在上課的開頭和結尾各運用五分鍾時間提問、鞏固,還要用三十分鍾左右的時間講課,使學生被動的聽講,思維往往處於睡眠狀態,講的時間一長,課堂紀律趨於鬆弛。即使高中學生,若是一堂課講到底,自己以為發揮了主導作用,實際上學生是處於被動的聽講狀態,沒有通過自己的學習勞動,理解得也不深刻,很容易陷於死記硬背的老傳統。要改變這種狀況,必須在課堂上善於指導學生自學,不斷培養學生閱讀能力和表達、思維、分析、綜合運用等能力,充分調動學生智力活動的積極性,使他們自覺地、主動地學習地理,使他們想學、要學、愛學地理。把發揮教師主導作用落實到培養能力,發展智力的途徑上來,致力於智力的開發。在引導啟發學生自學的基礎上,教師把學生初學的地理知識,進行深化,把片麵的內容加以完善、提高,真正做到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