③清除浮色。顏色幹透後,常浮現一層不透明的髒色和雜質,稱為“浮色”。浮色映出時呈現不透明的黑斑,所以必須用半幹的濕棉球擦掉浮色。擦時需注意隨時把染上顏色的棉球翻新換麵,以防止汙染其它部位。

④勾線。用繪圖筆蘸碳素墨水勾出草圖上的輪廓線和表示陰暗麵的線條,寫上必要的注記,一張單線平塗彩色幻燈(投影)片即成。

在繪製著色中常見的問題和原因大致如下表所述:

問題原因分析色髒不透明①膠膜麵洗擦次數太多,出現了毛麵

②未幹時落下灰塵、指印、或膠麵貼在紙上,造成纖維粘連

③浮色未擦掉色彩不均勻①著色筆太小

②著色筆蘸色水太少

③塗色接筆速度太慢色彩混濁、沉悶①著色時混色、串色

②擦浮色時出界、汙染

(2)洗漆法和“改正液”遮蓋法

地理幻燈(投影)片中,有些是表示星空或雲彩的,如暗藍色的天幕上,星星閃爍;蔚蘭色的天空中,白雲朵朵……。這類幻燈(投影)片在繪製時可采用洗漆法或“改正液”遮蓋法。

材料、工具:同彩繪法。另需準備:快幹漆、汽油(或香蕉水)、打字臘紙改正液,脫脂棉等。

繪製方法:將透明膠片的有膠麵朝上複蓋在草圖上,先用快幹漆蓋住繪有星星或雲彩的部分,等全幹後,再用毛筆或棉球飽蘸蔚藍或暗藍色透明水彩渲染天空或星空。待色幹後用汽油或香蕉水將漆洗去、上漆的部分便透明無色,似星空中的星星或蘭天中的白雲。

若用“打字臘紙改正液”代替快幹漆,則更方便。以繪製一框“仙後星座”複合片為例,其繪製程序如下:將透明膠片的有膠麵覆蓋在繪有仙後圖像的草圖上,固定好。用改正液毛刷細心地將繪有仙後圖形部分塗上改正液,並用火柴棒削成小木棍將滋出的部分輕輕刮去。再用毛筆或棉球飽蘸深藍顏料塗在仙後圖像周圍表示夜空。色幹後,用幹棉球將改正液擦去,便出現透明無色的仙後圖像的外輪廓。然後,用各種彩色透明水描繪出仙後美麗動人的圖像。仙後星座的另一片也可如法繪製。隻需用竹針蘸改正液滴在五顆星星的圓點部分,再著蘭色表示夜空,色幹後用幹棉球擦去改正液即成。

如果是畫雲圖,用改正液毛刷蘸改正液覆蓋雲彩部分,效果尤佳。你將會在很短的時間裏畫出一張又一張絢麗多姿、變幻莫測的雲圖。

還有一種與之相似的“洗墨法”。具體作法是:先描墨,用繪圖筆蘸繪圖墨汁將要寫的字或要畫的圖繪在透明膠片的有膠麵上;後染色,待描墨的明膠片八分幹燥時,即用軟毛刷飽蘸透明顏料,均勻塗刷在描墨的有膠麵上;再洗墨,待染色的明膠片稍幹用水洗去墨膜,晾幹即得。(若幹透了,水洗不脫,用藥棉蘸酒精即可洗去)。

3)刻製法

指用鋼針或鐵筆代替繪圖鋼筆的畫法。用於勾線和打光影。

材料、工具:同彩繪法,另備鋼針或刻臘紙用的鐵筆。

繪製方法:將透明膠片的有膠麵朝上蓋在草圖上,用鋼針按畫稿勾線或打光影,使畫麵具有立體感。然後著色。也可以先繪色彩,再用鋼針勾勒線條。刻痕時落筆要準,因無塗改餘地。此法的原理是刻痕破壞明膠片上的藥膜表麵,經投影到布幕上後,刻痕部分便產生黑色效果了。

(4)複寫紙製法

準備幾種顏色的複寫紙數張,將其一複在透明片有膠麵上,再在複寫紙上放置草圖,用圓珠筆繪畫,(可根據需要改換不同色彩的複寫紙)即可。

(5)剪紙法

剪紙是我國廣泛流傳的民間藝術,也可以把它移植到投影片的製法上來。將一些透明色紙剪成的作品,夾在兩片明膠片之間即可。也可用不透明的紙剪成造型美觀的風景和動物。例如,用不透明的紙剪成曲折幽深的峽灣海岸,再襯以藍色透明紙表示天空和海洋。又如,用不透明紙,中間剪空,構成太陽係九大行星的畫麵等。

(6)燙印法

又稱染料升華轉印法。是將設計好的投影圖像用特殊的染料配成彩色幻燈墨水描在紙上,製成轉印紙。然後將上色後的轉印紙與聚脂薄膜相覆蓋,在熱壓力(一般用熨鬥壓熨,溫度180℃左右),使轉印紙上的染料升華轉移到薄膜片上(轉印時間約40秒)即成。一般轉印紙可轉印二、三片,每次轉印,要逐次增加轉印時間約20秒鍾左右。

3複合片製法

製作複合投影片的程序是:先構思安排畫麵,將整體分解為各個有機聯係的部分,並將它們分別繪在數張明膠片上。繪畫時要注意其相對位置的準確性。分幅圖片畫好後,先將基片固定在片框上,其它分片依次貼在片框的各邊。粘貼時,各分片與基片的位置要對準。使用時逐張複合,使畫麵內容由少到多,由簡單到複雜,由局部到整體;或逐張揭開,使畫麵呈現的內容由多到少,由複雜到簡單,由整體到局部。

還有一種添加紙張的複合片。隻用一張透明膠片,繪上全部圖像,再用幾張薄紙,每張挖出空檔,突出需要著重說明的部分內容,然後將它們分別固定在片框上,位置要準確。演示時,逐層掀開,每次顯示一部分,最後給學生一個整體印象。例如,“我國地形特征”複合片,即采用此法製作。依次出現山地、高原、丘陵、平原、盆地的分幅圖像,再產生我國地形多種多樣,山區麵積廣大的結論。

4活動片製法

(1)抽動式投影片製法:這類投影片由圖形底片和用於抽動的蓋片組成。抽動蓋片可演示直線移動、往複運動等現象。製作時,應根據教學內容的要求確定蓋片的片數、畫麵、連接和運行的方式,並根據圖形中的活動規律找出運行軌跡,在片框夾層留出導向縫隙,使抽動片裝框後能準確、靈活地抽動。例如“河流的活動曆程”投影片,由下而上抽動;“石鍾乳石筍、石柱的形成”投影片,在操作時,則將兩張抽動片上下同時抽動。

(2)轉動式投影片製法:這類投影片是由底片與動片在軸心固定複合而成。動片圍繞軸心旋轉,可演示曲線移動、往複運動等現象。轉動片的組裝很重要,製作時若無空心或實心鉚釘,可用尼龍絲或用線打結來替代。例如,“陽光的直射和斜射”、“地球的公轉和四季”、“時區和日界線”、“世界陸地自然帶”等都可製成轉動片。

(3)線迭式投影片製法:這種投影片的蓋片上畫滿了豎直的平行線,間隔均勻。圖形底線片上需活動的部分,根據所表示的運動方向要求,也畫有不同密度、不同方向的平行線條。若將蓋片和圖形底線片重迭,慢慢抽動蓋片,便會因為線條的波紋運動引起視覺上的“動”感。線條作波紋運動的方向與圖形中線條的密度及線條的方向有關,其規律如下表:

波紋運動方向上下左右〖〗左上左下右上右下圖形中線條密度同同密疏密密疏疏圖形中線條方向向右斜向左斜豎豎向右斜向左斜向右斜向左斜若蓋片中線條的密度為每厘米8條豎直線,圖形中線條密度為每厘米10條豎直線,則當蓋片在圖片上向右抽動時,圖像中的波紋運動向左;若圖形中線條密度為每厘米6條豎直線,則波紋運動向右。

線迭式投影片常用來表示流動現象。例如,“地球上的氣壓帶和風帶”、“地形雨”、“鋒麵雨”、“地球上的水循環”等均可用此法製作。

(三)幻燈(投影)片的裝幀方法

為了便於放映和保存,必須認真做好投影片的裝幀。一般采取裝框的辦法。經過裝幀的投影片,片子平整地被夾持在片框內,保存時不至互相摩擦、粘連;操作時,不致弄髒片子表麵;放映時不致因受熱而卷翹變形。

裝幀投影片要注意以下事項:投影片插入片框要保持片子的平整,防止用力過大,將片子損壞;投影片應放在片框中間,四周不留空隙,以免放映時光線射出;片框內裝好片子後,按內容編號裝入片盒,放在幹燥通風的地方,以免片子產生黴斑,影響使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