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室設計的探索
一、地理教室的功能
規範化的地理教室應該是多媒體的地理電化教室,其功能主要體現在:
1進行地理教學
地理課堂教學的優化,必須借助地圖、標本、模型、儀器、圖片、幻燈、錄像等直觀手段,幫助學生建立地理觀念,形成地理概念,掌握地理事物現象分布和變化的規律。在地理教室內,各種型號大小不同的地球儀、經緯網儀、天球儀、岩石礦物標本就放置在兩旁的櫃內,隻要需要,可以向學生迅速提供各種實物儀器,進行觀察操作。這是普通教室和公共電化教室難以辦到的。由於視聽結合的信息傳輸,比其他直觀教具更形象、更生動、更能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要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地理表象,必須運用形象思維。方法是放映景觀片最好。
要讓學生懂得地理判斷和推理,必須運用邏輯思維。方法是設計知識結構片效果最好。
要揭示地理要素之間和人地之間的關係,必須運用辯證思維。方法是製作多種地理要素的綜合片(包括綜合性地圖)效果最好。
要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必須運用創造性思維。方法是選擇誘發想象的思考片效果最好。
可見,要使地理教室成為真正的進行地理教育的基地,在設計地理教室時,不僅要考慮硬件設備的購置,更要考慮配備各章節教材內容的軟件,隻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它的教學基地的作用。
2應用現代地理教育技術
現代地理教育技術中的視聽設備,主要包括兩類:輕設備如幻燈機、投影器等;重設備如錄像機、攝像槍、閉路電視教學網、計算機輔助教學網等。教師可以根據不同的教材內容,采用不同的設備去完成教學任務。例如,講授北美洲地形對氣候的影響,可以把輕、重設備配合使用。首先利用幻燈機或投影器,分析北美洲地形對降水的影響。將“西風”與“北美洲地形”兩圖複合並顯示:①為什麼西風不能進入北美洲內部?②北美洲降水的水汽主要來自哪個大洋?③受中部、東部地形的影響,北美洲降水的地區分布有什麼規律?結合課本《北美洲年降水量圖》進行回答。
接著,分析北美洲地形對氣溫的影響。在《北美洲地形》底圖上,先將“冬季寒冷氣流運動路徑”與之複合並顯示:①為什麼冬季寒冷氣流能長驅南下?導致北美洲冬季氣溫有何特點?然後將“夏季暖濕氣流運動路徑”與地形底圖複合並顯示:②為什麼夏季暖濕氣流可以直接進入北部?導致北美洲夏季氣溫有何特點?最後將上麵《北美洲地形》、“冬季氣流”、“夏季氣流”三圖複合,得到綜合圖像,啟發學生分析得出結論,由於受地形影響,使北美洲大部分地區冬冷夏熱,年較差大,從而弄清北美洲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的原因。
為了讓學生獲得北美洲氣候的感性認識,可以放映錄像一兩分鍾,內容是北美洲東南部的常綠闊葉林、中部草原、西部高山內陸的沙漠,使學生對北美洲的氣溫和降水分布規律有一個更深刻的印象。
繼而,教師運用計算機監控係統、信息處理係統向學生提出有關北美洲地形對氣候影響的一些選擇題、是非題,讓學生在規定時間內掀動自己課桌上的學習反應器按鈕來回答問題。利用計算機收集學生的反應數據形成響應曲線和S—P(學生——問題)統計表,根據響應曲線和對S—P統計表的分析,計算機可以向教師提供問題難度、不均勻度、平均得分和截止時間等多項數據,為教師的教學決策,轉換題目類型、數量、難度等提供可靠的依據。
3地理課外教育
創建了地理教室,對開展課外的地理教育活動很有利。例如,舉辦地理講座,尤其是結合形勢和實際,定期舉辦時事地理講座、地震防震知識講座、環境教育知識講座等。開展地理知識競賽活動和舉辦愛國主義地理晚會。放映地理知識的電影或錄像。編繪各種教學地圖和圖表。製作教具或地理模型。還可以利用地理教室作為地理小論文、科技作品和地理圖片的展覽室。或組織學生在地理教室內整理分析地理科技活動的資料數據,存放在資料櫃裏。舉辦小論文的報告會或彙報科技活動的成果。也可以把在野外采集到的岩石、礦物、化石、土壤標本進行鑒別,把名稱、特征、采集日期寫在標簽上,放到標本櫃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