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主動型供應商視角下流通渠道優化策略探討(2 / 3)

主動型供應鏈係統中的流通渠道控製權外包易於誘發企業內部控製風險。傳統觀點認為,供應鏈係統收益會因應用外包而被改善,供應商在特定外包價格下尋求業務外包有助於提升供應鏈係統收益。但由於主動型供應鏈係統的運行有效性與供應鏈成員企業之間的合作穩定性密切相關,主動型供應鏈係統中各成員企業之間的合作穩定性下降將增加供應鏈下遊成員企業的流通渠道控製權轉移風險。由於我國當前對供應鏈成員企業間的跨企業管理庫存行為的相關法規製度缺乏完善性,企業間簽訂的主動型供應鏈合作契約在執行過程中暴露出的合同糾紛難以在現有司法框架下得到低製度成本的妥善解決,故這種製度設計增加了主動型供應鏈企業的投機動機。再者,為確保主動型供應鏈係統的平穩運行和供應鏈聯盟的穩定性,供應鏈下遊企業通常與單一的供應商展開合作。但當供應鏈下遊企業麵對著獨家上遊供應商包攬其流通渠道業務的局麵時,易於產生對上遊供應商的業務依賴性,從而降低該下遊企業在其核心業務領域拓展增值服務的空間。

(三)主動型供應商流通渠道運營的財務問題

第一,主動型供應鏈係統流通渠道運營可通過鏈式模式傳導其內部風險。在主動性供應鏈係統中,供應鏈成員企業的財務風險影響範圍不僅局限於具有直接業務往來關係的企業,其風險有可能沿著供應鏈內部的流通渠道向供應鏈係統其他成員企業擴散,而供應鏈上遊企業控製下遊企業的物資流通活動的行為則增加了上遊企業的風險擴散幾率。第二,主動型供應鏈係統的財務風險可以依循網絡式傳導模式。供應鏈核心企業的財務運營陷入困局通常是誘發供應鏈係統財務風險的主因,它以核心企業為中心節點,以其他業務關聯企業為節點,沿著供應鏈網絡向外擴散。通常而言,供應鏈下遊企業的內部財務風險向上遊企業傳遞的過程中存在著財務風險和企業的生產係統風險相融合的威脅,意即供應鏈下遊企業的終端市場運營狀態直接影響企業財務安全水平,而下遊企業的財務風險上傳到主動型供應商處則向生產領域擴散並演變為企業生產係統風險。供應鏈係統內部網絡結構的複雜性決定其財務風險傳播路徑的繁複性,由此增加了供應鏈成員企業對網絡式傳播模式下的供應鏈財務風險治理效能。

主動型供應商視角的流通渠道優化策略

(一)主動型供應商流通渠道的管理機製優化

供應鏈成員企業應形成與供應鏈集群化生存方式相匹配的係統決策新模式。由於主動型供應鏈係統的內部成員企業之間的信息傳導機製與傳統的供應鏈係統的信息傳導機製有著較大的差異性,為此,主動型供應鏈係統應當積極摒棄傳統單間企業決策模式,建立適合多家法人企業聯合決策的供應鏈係統化決策新模式。供應鏈上遊企業在決策的過程中應當積極考慮包括供應鏈下遊企業的觀點和利益在內的供應鏈係統的整體利益,上遊企業管理者應當將其管理注意力集中於建立跨企業的協同庫存管理模型上,並借助信息化技術來協調供應鏈成員企業間的短期利益和長期利益的平衡關係,協調企業獨立商業運營目標和供應鏈成員企業間的協同運營目標,進而增強供應鏈係統的整體價值。

主動型供應鏈係統應當重構基於供應鏈信息化管理的組織架構。當前的企業內部組織架構基於法約爾時代的職能部門專業化模式,該模式在適應傳統企業的管理模式上具有時代進步性,但卻難以適應供應鏈管理時代的集成化管理模式的新要求。為此,主動型供應鏈成員企業應當平衡供應鏈管理時代對集成化管理的新要求和企業自身利益訴求目標的基礎上,選擇性讓渡部分企業內部管理職能,並據此來製定適應供應鏈管理時代的開放型組織結構。新型組織結構下的企業間利益磨合應當以雙贏為目標來貫徹執行協商一致原則,從而形成供應鏈聯合體的高效行動力。主動型供應鏈成員企業可采用貫穿供應鏈各鏈條的分布式數據庫技術,對主動型供應鏈中的關鍵商業數據實時集中協調處理,以確保主動型供應商可及時跟蹤下遊企業的庫存狀況和終端需求水平,並據此來製定恰當的生產排程和物流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