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期我國服務貿易發展的環境約束及應對策略
商貿流通
作者:黃鶴
我國服務貿易發展速度提升的根本原因
(一)貿易結果的優化和類型的轉變
總的來說,服務貿易的優點包括:有著寬泛的空間,消耗的資源並不多,有著顯著的社會效益而且有著廣闊的前景。在貿易發展水平提升的過程中,我國貿易結構也能夠得到優化,同時使貿易的國際競爭力得到提升,使我國貿易得到迅速發展。2013年我國綜合貿易就已經達到4.2萬億美元,然而在增長過程中依舊屬於粗放模式,商品沒有較高的科技成分,相對於我國貨物貿易而言,發展速度比較慢。因此促進我國貿易結構調整主要內容就是服務貿易加速。
(二)貨物貿易的保障促進技術進步
如今,在全球貿易化的 背景下,服務貿易對於貨物貿易能夠起到保障作用,而且使其附加值得到提升。隻有依靠金融、計算機等服務貿易,才能夠對網上交易平台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另外,國家製造業的水平與服務貿易有一定關係,加快其發展能夠提升國家的政治地位。服務貿易的發展對於技術進步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將我國現在的勞動密集型貿易作為基礎,能夠通過貿易範圍的擴大、貿易量的提升以及國際合作和交流,對於人員流動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從而促進轉移相應的高新技術以及隱性知識,對於技術進步提供保障。
(三)就業機會的增多促進社會穩定
從發達國家的實踐過程可以發現,服務貿易對於就業渠道的拓展有一定的促進作用,能夠使就業水平進一步得到提升,並對於經濟發展起到促進作用,使得社會的穩定和諧得到維護。通常來說,一百萬的投資會使中輕工業有幾百個就業崗位的增加,但服務貿易方麵則能夠增加一千個就業崗位,相對於其他行業而言,就業容量更大。另外,在2013年我國城鎮新增就業達到了一千三百多萬人,在曆史上屬於最新高度,同時失業率則是最低。我國就業趨勢整體比較平穩,但是就業壓力依然比較大,形式依然非常嚴峻,尤其是一些大學生等具有較高素質的人難以就業,企業難以進行招工,導致存在大量隱性失業的問題,進而使我國社會和諧受到影響。如果服務貿易的發展速度提升,能夠解決我國就業崗位不足的問題,使就業難的問題得到解決,將就業壓力轉變為人力優勢,對於社會穩定有一定的維護作用,並對於和諧社會的建設起到一定促進作用。
服務貿易發展過程中的環境限製
(一)國際市場不夠穩定,貿易保護主義盛行
第一,國際石油價格持續上升,導致我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費國家麵臨巨大的經濟壓力,導致服務貿易中的交通成本以及有關行業的經營成本被迫提升。第二,國際金融市場的穩定性欠佳,美國出現的次貸危機導致暈輪效應,從而對全球金融市場產生巨大的影響,世界各個國家為了避免損失的出現進行了貿易以及貨幣政策的調整,進一步導致服務貿易市場更加不穩定。第三,出現了相應的貿易保護主義,發達國家利用自身存在的技術優勢,設置貿易壁壘,對於技術人員的流動進行限製,隻是允許一些技術人員以及管理人員的流動。另外,有些國際競爭力不強的國家為了對國內的相關產業進行保護,設置了關於本國市場的一些技術標準限製以及外彙要求限製,這對於服務貿易的發展產生了嚴重的阻礙作用。
(二)貿易結構不夠合理,服務貿易出現逆差
2013年我國服務貿易在總額之中僅僅占據了13%的比例,相對於歐美等國家比較落後,全球平均水平則比我國高了7%。服務貿易的比重顯示我國產業價值鏈依舊處於弱勢地位,利用服務貿易所得到的經濟利益以及附加利益比較少。服務貿易內部並沒有較為合理的結構。在貿易出口過程中,我國旅遊、建築以及運輸是有著較大優勢的產業,在服務貿易出口中占據了45%的比重,而金融保險、計算機信息等服務雖然相對有一定的提升,達到了38%,但是發展依舊不夠迅速,不僅相對於發達國家存在較大差距,而且相對於發展中國家也較為落後。在服務貿易進口方麵,2013年,我國運輸服務以及旅遊服務的進口比重達到了67.8%,尤其是入境遊已經變成我國服務進口的重要類別,同時,谘詢、專利使用費等附加服務比重則有了一定程度的降低。服務貿易之間存在較大的逆差,21世紀以來,我國服務貿易逆差出現一定的上升,其中逆差主要集中在旅遊、運輸以及保險等服務領域,而順差則是在建築等領域出現。這種長期逆差表明,我國服務貿易所具有的提升空間還是比較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