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居民消費環境的優化路徑
先驅論壇
作者:金延梅
消費環境是消費者在生產和發展過程中麵臨的、對消費者具有一定影響的因素。隨著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國居民消費水平也在不斷提升。消費的不斷增長促進了我國經濟的增長,據國家統計局公布數據顯示,2014年全年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了50%,較2013年提高3個百分點。但我國的消費環境依然存在嚴重問題,消費者對消費環境的滿意度不高。每年都會曝光大量的消費問題,如2014年曝光了奶粉、眼鏡、手機、麵粉、糖果、魚肝油、電話詐騙、白銀交易、代步車等產品出現的問題,2015年曝光了車輛維修、保健品、手機實名製等產品的問題。這些產品問題嚴重影響了消費環境,影響了居民的消費行為和購買意願。
我國居民消費環境的現狀
消費環境涉及麵非常廣,主要可以分為自然環境、經濟環境和文化環境。自然環境是物質資源的來源,是影響社會供給水平的關鍵要素,也直接影響了消費者的需求,如不同的氣候條件農產品的產出類型不同,居民對各類農產品的需求不同。同時,自然環境的改變會影響居民的消費行為,如夏天炎熱的天氣會促進西瓜的銷售與購買,而涼爽多雨的秋天會降低居民的購買意願。經濟環境是區域經濟的穩定性和發展水平。經濟不穩定會影響居民對未來的銷售預期,如國際金融危機會顯著降低居民的消費額度。經濟發展水平直接影響居民的收入水平,因此影響了居民的購買力。文化是影響居民行為的重要因素,文化環境必然會對居民的消費環境產生重要影響,如我國四川居民習慣酸辣食品,因此辣椒的人均銷量非常可觀,而廣東偏好清淡食品,因此辣椒的人均銷量會較低。以下就我國居民消費環境的現狀做進一步分析。
(一)居民可支配收入不斷上升,消費水平上升
據國家統計局公布數據顯示,2014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經突破2萬元,較2013年增長了10%以上。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將近3萬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突破了1萬元。實際上自2004年以來,我國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超過了12%。居民收入水平顯著上升,消費水平也呈現高速增長。2004年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水平為2319元,而截止2013年上升至7409元,增長了3.19倍,年均增長率超過了20%,高於經濟的發展速度。2004年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水平為8912元,2013年上升至22880元,年均增長率超過15%。可以看出,近年來我國居民可支配收入高速增長,消費水平已經達到了很高水平。
(二)經濟快速發展,經濟結構日益改善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經濟總量非常可觀,目前我國經濟已經進入新常態,處於穩定中高速發展期。在2012年之前我國GDP年均增長都在10%以上,而在2013年以後GDP增速放緩,增速為8%左右。截止2014年我國GDP總額已經超過60萬億元,較2013年增長8%。從產業結構看,我國第一產業的比重不斷降低,2004年第一產業增加值為2.09萬億元,占GDP的比重為13.01%,而2014年第一產業增加值上升至5.83萬億元,占GDP的比重下降至9.61%,下降幅度非常大;2004年第二產業增加值為7.35萬億元,占GDP的比重為45.75%,而2014年第二產業增加值上升至27.14萬億元,占GDP的比重下降至42.64%,下降幅度非常大;2004年第三產業增加值為6.63萬億元,占GDP的比重為41.24%,而2014年第三產業增加值上升至30.67萬億元,占GDP的比重上升至48.19%。可以看出第三產業的比重不斷上升,第二產業的比重下降。根據國外發達國家發展經驗,第三產業的發展水平與經濟規模比例反映區域的經濟發展質量與發展水平,我國第三產業快速增長,並高於其他產業發展規模,說明我國經濟水平已經上升到一定程度,經濟結構也日趨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