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模型主要用於計算跟隨購買意願的程度,這個程度值又受到網絡口碑IW、消費者行為CB、信任TR的影響,同時信任TR對跟隨購買意願的影響FP又受到網絡口碑IW、消費者行為CB的影響,最終產生了上述模型,其中A1表示IW->;TR的直接效應、A2表示CB->;TR的直接效應、A3表示TR->;FP的直接效應、A4表示IW->;FP的直接效應、A5表示CB->;FP的直接效應。基於以上信息建立了電子商務環境下消費者跟隨購買意願影響因素模型。
(三)變量定義與模型假設
綜合本文文獻前述部分,對各變量與跟隨購買意願之間假設如下:
1.信任。在電子商務中,商家的誠信、善意都會對消費者的信任產生影響,當消費者對商家的產品或服務表現出信任時,最大的可能是會將購買意願轉化成購買行為,因此,可以看出信任對於跟隨購買意願有著很強的相關性。
H1:信任與跟隨購買意向成正相關
2.網絡口碑。口碑營銷的正麵效應會使得消費者的信任感增強,從而促進消費者跟隨購買意願的產生(林家寶、魯耀斌、張金隆,2009)。
H2a1:網絡口碑與跟隨購買意向成正相關
H2a2:網絡口碑對信任成正相關
傳播者特征。當傳播者的專業性較強時(傳播者具有一定專業知識),會被接受者認為是具有較強可信性的。口碑的傳播是發生是在兩個或多個主體間,而任何兩個主體間關係的親疏遠近則為關係強度,關係強度的強弱則會直接影響到口碑信息接受者對口碑信息的信任程度。
H2b1:傳播者特征與跟隨購買意向成正相關
H2b2:傳播者特征與消費者信任成正相關
口碑信息特征。關於某項產品或企業的評價越多,人們越有可能會對同樣的觀點產生信任感。實證研究表明,網絡口碑數量越多,對消費者購買行為的產生影響越大(李桂華、張雲飛、劉鐵,2012)。
H2c1:網絡口碑信息特征與跟隨購買意向成正相關
H2c2:網絡口碑信息特征與信任成正相關
接受者特征。信任傾向是個體對他人表現出信任的一種態度的傾向,信任傾向與信任的行為有著很強的相關性。
而在消費者購買行為的產生過程中,產品的涉入對產品認知的深度、範圍有著重要影響,對接受者的信任乃至跟隨購買的意願產生影響。
H2d1:接受者的特征與消費者的信任成正相關
H2d2:接受者的特征與消費者跟隨購買意願成正相關
3.消費者行為。隨著生產水平的提高,消費內容日趨拓寬和多樣化,且這種變化趨勢與社會總體消費情況下的變化趨勢是大體一致的。
H3a1:網絡口碑與跟隨購買意向成正相關
H3a2:消費者行為對信任成正相關
感知風險。從心理學延伸出來感知風險的概念是哈佛大學的Bauer(1960)最先提出的。他認為任何的消費者購買行為,都也許無法明確知道預期的結果是否正確,而結果可能令消費者不愉快(潘勇、孔棟,2008)。
H3b1:感知風險與消費者跟隨購買意願成負相關
H3b2:感知風險與信任成負相關
感知利益。在電子商務活動中,感知有用性主要是消費者認為通過網上購物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改善其生活質量。感知易用性是用來描述消費者想要的網絡口碑是否能夠容易獲得(張新安,2010)。
H3c1:感知利益與消費者跟隨購買意願成正相關
H3c2:感知利益與信任成正相關
消費者動機。動機把消費者的需要行為化,因此消費動機為把握消費者購買行為的內在規律提供更具體、更有效的依據。決定個體消費者每一次具體購買行為的動機,是通過其在購買活動過程中的言談舉止、行為方式顯現出來的(魏蕾,2013)。基於以上信息得出假設:
H3d1:消費者動機與接受者的跟隨購買意願成正相關
H3d2:消費者動機與信任成正相關
4.跟隨購買意願。消費者行為意願是行為的結果出現前的決定,是對行為過程的一個解釋。本文在跟隨購買的研究上是一個創新點,目前國內外對於消費者購買意願的研究上已經有了很大的成就,但是對於跟隨購買的研究非常有限。基於以上信息得出假設:
H4a1:網絡口碑傳播者特征與接受者的跟隨購買意願有相關關係
H4a2:網絡口碑接收者特征與接受者的跟隨購買意願有相關關係
H4a3:網絡口碑信息特征與接受者的跟隨購買意願有相關關係
H4a4:感知風險與接受者的跟隨購買意願有相關關係
H4a5:信任與接受者的跟隨購買意願有相關關係
H4a6:感知利益與接受者的跟隨購買意願有相關關係
H4a7:消費者動機與接受者的跟隨購買意願有相關關係
在上述分析基礎上,構建了本文的理論模型,明確了模型中9個變量的定義,並根據模型中的變量之間的關係給出了相關假設。
調查問卷設計與數據分析
(一)問卷方法的選擇
本文在網絡口碑及消費者行為的相關變量測量的基礎上,設置了調查問卷的相關題項,在對問卷內容進行了小規模訪談測試後,對問卷進行了修改,最終形成了本文設計的問卷。本文因為篇幅所限,略去問卷設計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