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開放更多基礎資源設施、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加大能力累積、擴充市場容量等措施,刺激創新種群密度增長速度繼續增加,實現係統最大承載力的提升,以擴大係統種群成長規模;通過增進創新組織間合作信任度、技術知識共享度等措施,緊湊創新主體間的網絡關係,實現創新種群結構優化與穩固,增加更多創新種群的成長空間。
(二)發揮成長性的協調作用,形成運行機製間的合理分工
在產業技術創新生態係統形成初期,創新鏈網絡相對較簡單,主體的創新潛力有待激發。此時,通過市場需求、創新效益與市場競爭等動力因素作用,使創新主體產生誘導性技術創新活動;通過相關政策引導,相關科技和相關資源等動力因素作用,使創新主體產生激勵性技術創新活動。動力機製促進技術創新成果積累,同時配合係統內部簡單的擴散與傳導機製,使技術創新在係統內由高勢位創新主體向低勢位創新主體定向有序擴散、傳導。
在係統成長期,創新主體間的聯係網絡得到鞏固與拓展,技術創新勢差的主體增多,勢差擴大,係統內模仿與學習的創新活動頻繁,形成技術擴散與傳導的專業化分工,出現技術擴散與傳遞的中介機構種群及服務網絡。係統內動力機製持續發力的同時,擴散與傳導機製逐步壯大完善,上升為主要調控機製。
當係統發展到成熟期時,係統對資源耗散與積累進行自主協調,實現動態平衡,創新鏈網間聯係緊密、複雜,規模達到最大且趨於穩定。此時係統內技術生態位重疊現象增多,主體間競爭激烈,快速協調創新和係統整體創新效益最大化成為主要任務,協調機製擔當起砥柱機製角色。按市場需求與經濟規律引導方向,創新主體通過自我調節與控製機製對自身技術創新活動進行選擇與調節,加快生態位深化、分離與對劣勢創新主體的淘汰,加強係統內的資源利用率,實現係統的動態穩定。
衰退期產業技術創新生態係統主要以保障機製為支撐,通過創新組織要素與創新環境製度要素的不斷流動、更新、完善來發揮保障機製作用,形成係統內協調的組織網絡和與係統發展相適應的運行體製機製,維持係統運行。
(三)發揮成長性的選擇作用,推動演化過程的螺旋向上
產業技術創新生態係統與自然生態係統類似,都存在生態演化現象。產業技術創新生態係統的成長性促使係統演化過程實現從無序到有序、從低級到高級的螺旋向上的穩定變化。
在產業技術創新生態係統的演化過程中,各創新主體之間,存在著遺傳、衍生和變異等現象,表現為創新慣例的更迭。創新主體通過采取內稟增長率最大策略,產生多樣的技術創新,即為產業技術創新生態係統中的變異現象,產生新式慣例。創新主體通過優勝劣汰,對新式慣例進行選擇,挑選出更具有技術優勢與環境適應優勢的慣例,通過采取規模化發展策略,來增強自身能力,鞏固自身在係統中的地位。隨著技術創新的擴散與傳導,通過創新主體間的協作策略與差異化競爭策略,將優勢慣例在係統中進一步遺傳與衍生,將劣勢慣例進行替換與淘汰,促進係統內創新主體專業化分工與差異化程度,增強係統市場需求變動應對能力與穩定性。麵臨衰退期係統內諸多不確定性,創新主體通過采取多元化創新策略,探尋係統新變異,推動係統進階演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