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試論生態型產業集群的模式選擇(2 / 3)

(一)規則網絡型

規則網絡型的生態型產業集群具有規則的網絡拓撲結構,其網絡結構以最近鄰耦合網絡結構和星形網絡結構為主。在最近鄰耦合網絡結構的生態型產業集群中,主導產業與關聯產業間的生態合作相對穩定,整個產業集群的生態化主要表現在以主導產業為核心的基於供應鏈上下遊的生態合作。其實施通常是由中小型企業所構成的主導產業在環境政策與規製的壓力下以供應鏈為契機,通過自身綠色采購、綠色生產、綠色分銷、再製造舉措及評價體係的實施,推動周圍具有穩定合作關係的供應鏈節點企業不斷提高產品及工藝的環保性能。由於產業集群內具有眾多的基於供應關係的生態合作鏈條,因此極易實現主導產業與關聯產業的生態化發展,如溫州製鞋產業集群、佛山家具產業集群等。

在星形網絡結構的產業集群中,主導產業與關聯產業的生態合作更加穩定,在這種產業集群內主導產業通常是大型核心企業,關聯產業為中小型的供應鏈合作企業或下屬子公司企業。主導產業由於是大型核心企業,因此其自身從產品設計到最終的廢物處理全流程的生態化,以及對合作企業和子公司的環保標準的製定,往往不僅是出於環境政策與規製的壓力,更多是企業為了突破環境壁壘限製,實現產品綠色競爭優勢而產生的自發行為。在主導產業的帶動下,關聯產業包括子公司企業實現了與主導產業生態化的協同發展。該類生態型產業集群包括舟山漁業產業集群、紹興輕紡產業集群等。

(二)小世界型

小世界型的生態型產業集群中大部分企業間聯係並不十分緊密,主導產業與關聯產業區別也不明顯,因此這類生態型產業集群通常是由具有獨立全流程生產能力的中小企業聚集而成。產業集群內各個企業節點的同業製造性強,彼此間競爭性突出,因此,在環境政策與規製的壓力下,個別企業的環境友好行為就會引發其他企業的爭先效仿,從而引發整個產業集群的生態化發展。集群內企業的同質性也導致了企業產生的最終廢物的趨同性。這些同質類生產企業所產生的廢物會根據類型的不同直接運送到專業的廢物企業進行資源化和最終的處置。如果生產型企業產生的廢物具有重複利用性強、相對處理成本低、潛在經濟價值高的特點,專業處理企業可以以此生產出滿足其他企業需要的產品,從而有利於區域廢物資源化產業的孵化和廢物資源化技術創新能力的培育。如壽光農副產品加工產業集群、景德鎮瓷器產業集群等。

(三)隨機網絡型

隨機網絡型的生態型產業集群由於產業鏈長、節點眾多、分布較廣、集群進出壁壘較低等原因,無論對於集群內企業而言還是企業間的生態合作關係而言均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通常該類產業集群具有突出代表性的主導產業和領域廣闊的關聯產業,產業集群內專業分工鏈條和同業競爭鏈條彼此交錯,形成複雜的關係網絡。雖然主導產業內通常具有一個或若幹個核心企業,但與之合作的企業之間往往也存在著彼此間的合作與競爭。在這樣的複雜多變的產業網絡體係中,主導產業的生態化源於核心企業。核心企業通過自身清潔生產和環境管理活動的實施,帶動專業分工鏈條上下遊的企業實施環境管理,而核心企業間的競爭則會進一步優化主導產業內部的環境管理,從而形成基於供應鏈網絡的產品設計、原料選取、產品製造、物流與回收全流程的資源流通與交換。由於隨機網絡型生態型產業集群的主導產業的複雜性,會導致主導產業以及關聯產業產生多種副產品和廢棄物,這也會進一步吸引專業吸納這些物質的關聯和輔助產業的集聚,從而形成一定區域範圍內的產品、副產品和廢棄物等物質的循環流通,進而形成物質、信息、技術和人力資源相互交融的複雜生態網絡,如南京化工產業集群、上海鋼鐵產業集群等。

生態型產業集群模式選擇的影響因素

生態型產業集群的模式選擇與許多因素密切相關,如政策規製、區域經濟、資源稟賦、產業特征、市場競爭、技術創新、貿易壁壘等,根據這些因素對其作用強弱以及作用方式的不同,本文將從產業稟賦、區位環境和政治環境三方麵來深入分析其對生態型產業集群模式選擇的影響,具體如下:

(一)產業稟賦

行業特征。主導產業所屬行業特征是影響生態型產業集群模式選擇的最根本原因。行業特征的不同,使主導產業具備不同的橫縱關聯、輻射能力和連鎖效應。一般而言,主導產業為能源、金屬製造、化工等具有複雜產業關聯的產業集群,因其內部通常具有大型核心型企業,上下遊產業鏈漫長且橫向關聯密切,這類主導產業具有極強的區域輻射能力能夠有效帶動關聯產業和附屬產業實現生態化發展,因此更易發展隨機網絡型生態型產業集群。對於主導產業為加工製造業,如農副產品、電子、陶瓷、五金等的產業集群,其主導產業具有一定的生態引領性,但因其產業網絡橫向關聯性相對較弱,不能形成穩定而致密的網絡結構,也不具備較強的源於主導產業的生態輻射和連鎖效應,因此較適合發展小世界型生態型產業集群。而主導產業為紡織、服裝、漁業、家具等的產業集群,因主導產業內具有零星核心企業或主導產業與關聯產業間具有緊密的鏈接關係,導致其更容易形成規則網絡型生態型產業集群。

企業規模。產業集群中企業的規模也直接影響著生態型產業集群模式的選擇。在產業集群中無論是是主導產業、關聯產業還是附屬產業,其中大型企業所占比重越大,產業集群中橫縱向關聯越密切,越容易自發的履行生態責任形成彈性而複雜的網絡結構,即隨機網絡型生態型產業集群。反之,中小型企業所占比重越大,盡管可能存在若幹大型企業,產業集群內橫縱向產業關聯依然較多,但由於彼此間依附性較強,建立穩定鏈接關係較多,較易形成規則網絡型產業集群。而小世界型生態型產業集群則根據具體產業類型的不同,產業集群內的企業規模也有所差異,但從實踐所獲得的結論來看,往往傾向於中小型企業較多的產業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