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旅遊化視角下縣域產業轉型的實現模式研究
區域經濟
作者:舒波 石書慧 翟燕霞
我國縣域產業在原有產業轉型基礎上麵臨著企業動力不足、公共服務體係不完善、主導產業難選擇等問題。泛旅遊化發展戰略在不放棄原有產業優勢的基礎上,提供產業轉型發展的全新理念。
產業泛旅遊化轉型理念的內涵和特征
(一)產業泛旅遊化轉型的內涵
我國旅遊業的發展正從“門票旅遊時代”向“泛旅遊化時代”過渡,在“泛旅遊化時代”,觀光、休閑、商務旅遊共同發展,具有旅遊者泛化、旅遊活動泛化、旅遊活動空間泛化、旅遊產業綜合化的特征(吳必虎,2012)。“泛旅遊時代”的來臨,旅遊業綜合帶動效應更強,旅遊業愈發成為綜合性產業,更多行業融入旅遊業發展中;同時旅遊業發展進行空間結構的優化調整的思想(聶銘等,2015)、對環境的要求也在其他產業發展中發揮作用。產業泛旅遊化是指利用旅遊業泛化的思想,利用旅遊業的帶動作用,尋找產業間的資源、空間、市場、資金和技術等方麵的聯係,在一定區域範圍內,實現產業內部、產業間的資源泛化、空間協調、市場共享、資金互補等。產業泛旅遊化轉型是指充分發揮旅遊業的帶動效應,以旅遊業的發展要求、發展本質、發展目標為指導,以一定區域為空間載體,根據產業內部、產業間的聯係,進行產業鏈延伸(在原有產業鏈基礎上進行橫向和縱向延伸)、產業融合(利用產業間聯係進行產業業態創新)和產業集聚發展,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實現農業現代化、工業綠色化、服務業特色化的產業發展特點,合理化和高級化產業結構,優化產業布局,達到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三效統一的產業發展模式。
(二)產業泛旅遊化轉型的特征
首先,不同於旅遊業的泛化中旅遊活動空間的全景化,產業泛旅遊化必須限定在一定的區域範圍內。旅遊者是旅遊活動的主體,人的活動涉及到每一個角落,而產業間聯係轉化具有一定的成本,不能是全範圍內的無成本的轉化,因此,產業泛旅遊化轉型必須是在一定的區域範圍內實施。然後,旅遊業在產業泛旅遊化轉型中發揮重要作用。旅遊業具有極強的帶動作用,“泛旅遊時代”的來臨使得這種帶動效應更為明顯,同時,旅遊業發展對於生態的要求較為強烈,是產業泛旅遊化轉型的指導思想。但是,產業泛旅遊化轉型並不一定是將旅遊業作為區域經濟發展的主導產業。
其次,產業泛旅遊化轉型涉及到產業內部和產業間,轉型的紐帶是產業內部和產業間的資源、市場、空間、資金等方麵的相互聯係;產業內部和產業間的資源泛化(產業間生產前、生產過程中、產成品可以互為產業發展資源)、空間協調(在一定空間範圍內,可以實現多種產業的發展,例如在工業發展空間可以進行農產品種植、旅遊空間開發)、市場共享(某一產業的市場可以轉化為其他產業的潛在市場或是現實市場)、資金互補(產業內部和產業間通過資金流的流動進行資金的互補)是其轉型發展的動力。
再次,產業泛旅遊化轉型的本質要求也是根本目的是可持續發展。通過產業泛旅遊化轉型發展,對產業的結構、布局和經濟增長方式進行調整,最終達到三效統一。產業泛旅遊化轉型是維護、改善縣域生態環境、經濟環境的一種有效手段。
縣域產業轉型對泛旅遊化模式的需求分析
縣域產業是以縣域區劃內的國土為載體而形成的具有同類屬性的經濟活動的係統。縣域產業泛旅遊化轉型是以縣域為地理空間範圍的產業泛旅遊化轉型。
(一)縣域產業轉型中麵臨的困境需要尋求新的轉型模式
首先,縣域產業的主體一般為中小企業(劉娟,2006),存在著企業轉型動力不足的問題,具體表現為:觀念動力不足、創新動力不足、利益拉動動力不足等;其次,縣域產業轉型公共服務體係不完善。技術服務體係建設相對滯後、政府信息服務係統建設不完善、公共金融體係建設不完善。再次,縣域產業轉型的主導產業難以選擇。縣域經濟的發展模式,按照主導產業的分類,分別有農業、工業和服務業主導型三種(劉娟,2006)。縣域經濟的發展模式,一般都是從當地的資源優勢出發。農業主導型發展模式麵臨著農業的現代化發展、技術的革新以及農產品的銷售渠道以及深層次加工等問題;工業主導型發展模式麵臨著資源枯竭、環境破壞、國家政策調整、基礎設施建設為工業服務為主等問題;服務業主導型縣域的發展麵臨著其他產業的融合發展以及如何將服務業作為長期支柱產業的問題。
(二)縣域產業基礎決定可以選擇泛旅遊化模式
首先,政府政策支持縣域產業轉型。縣級政府是縣域經濟的調控主體(梁興輝、王麗欣,2009)。縣域產業發展存在著交易成本高、製度失靈等問題,需要改變政府職能以促進縣域產業的發展。然後,縣域經濟總量巨大,為縣域產業泛旅遊化轉型提供了經濟基礎。按照社會科學院發布的《中國縣域經濟推動產業升級實踐》報告,2010年全國縣域GDP占全國的近一半,經濟發展潛力巨大。其次,縣域基礎設施建設取得重大成就,可進入性加強。隨著國家大量的投入,縣域交通以公路為主且有一定的發展。再次,技術發展、資本運作,使得產業鏈延伸、產業融合和產業集群壁壘變小。技術發展尤其是信息技術發展,帶來新價值鏈形式——虛擬產業鏈,使得產業鏈深度和廣度大為增加。資本的運作能有效解決在企業發展過程中資金不足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