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循環經濟聯動發展探討
區域經濟
作者:劉煒 陳景新
京津冀循環經濟區域合作博弈模型構建
(一)模型構建
京津冀循環經濟區域合作涉及三個利益相關方,即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三個參與方對於區域合作問題都有兩個選擇,即惡性競爭和協調合作,根據不同情況下各方的收益情況,建立京津冀循環經濟區域合作博弈模型。
在表1中,x是各方都采取惡性競爭後每一方獲得的收益,a是各方都采取協調合作後每一方獲得的收益,m是其他各方采取協調合作,第三方采取惡性競爭後獲得的收益。這時由於合作方未得到任何投資和市場,同時也未付出成本,故收益為0。
當x<;0,說明采取惡性競爭的收益非常差,各方會選擇(協調合作,協調合作)策略的最優均衡。
當a>;x>;0時,以上博弈就會具有兩個納什均衡和一個混合均衡。當任意兩省市以θ的概率選擇惡性競爭時,第三方選擇惡性競爭而非協調合作的淨收益。
(1)
設θ*為V(θ)=0的解,則混合策略(θ*,1-θ*):
(2)
這時,如果第三方認為其他兩省市選擇惡性競爭的概率小於或等於θ*,就會選擇協調合作策略;如果認為其他兩省市選擇惡性競爭的概率大於θ*,就會選擇惡性競爭策略。顯然,θ*的值越小,選擇惡性競爭的傾向就越大。由式(2)可知,在a值一定的情況下,x值越大,則θ*越小,選擇惡性競爭的傾向就越大。
(二)模型分析
京津冀循環經濟區域合作博弈並非簡單的單次協調均衡,實際上各地政府經常進行兩方或多方之間的協商,這說明這類博弈是重複博弈,表1所示的博弈模型應該是無限次重複博弈模型的一個階段博弈。
假定雙方的時間偏好(容忍度)為δ,若無限次重複博弈均衡取高效均衡策略(協調合作,協調合作),則須滿足:
(3)
(4)
若無限次重複博弈均衡取混合均衡(θ*,1-θ*),則須滿足:
(5)
取以上各式交集,當δ滿足式(5)時,博弈雙方將會超越低效均衡狀態,實現混合均衡或高效納什均衡。提高雙方收益,合作就能成功。
由此可知,增大δ或降低δ*都會提高協調合作的概率。根據式(5),降低m或x可以降低δ*,也就是說,如果要促進區域合作,就要減少選擇惡性競爭時的收益,也就是要使x和m變小。因為收益=運營收入-運營成本,所以可以在收入一定時提高運營成本。從循環經濟聯動發展角度分析,這裏的運營成本主要包括稅收、資源使用成本、環境保護成本等。
應該強調的是,提高運營成本並不是人為增加企業的負擔,而是使運營成本支出更加合理化。我國的水、土地、環保費用等價格尚未完全市場化,地方政府行政幹預較多,資源價格普遍偏低。同時地方政府為吸引投資常常製定過多的優惠政策,進行稅收減免,導致人為提高本地惡性競爭策略的收益,降低了整個區域協調合作的積極性。在這種情況下,地方政府會傾向於選擇惡性競爭策略而不是協調合作策略。為了改善這一局麵,必須推進資源環境定價的市場化改革,嚴格監管地方政府的稅收優惠政策。另外根據前麵的博弈模型可知,a代表博弈雙方都選擇協調合作策略時的收益,提高a意味著增加博弈方的協調合作收益。由於政府幹預企業決策是低效率的,因此必須減少政府對企業決策的幹預。在區域合作過程中,決策模式要逐步由以政府主導轉變為政府引導、企業主導,以提高區域合作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