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序言(1 / 1)

良好的人際關係是個體心理健康的重要標誌之一,是社會繁榮、穩定與發展的前提,人際關係的和諧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俗話說“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這是幾千年來的經驗之談,也充分說明了人際關係的重要性。小到家庭,大到社會,如果處理不好人際關係則會影響到家庭的和睦,甚至影響到社會的健康發展。在家庭夫妻恩愛,會促進家庭成員共同進步;在單位同事團結,會促進工作;在社會人們和睦相處,會集中精力搞經濟建設。和諧健康的人際關係會給我們帶來快樂,對社會發展起推動作用。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我們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競爭愈演愈烈,下崗、失業、考學、就業、複雜的人際關係、信仰危機等因素影響著社會中的每一個人,另外我國已經進入獨生子女成人化時代,許多父母對子女期望過高,對孩子的教育過分投資,而忽視了對孩子社交技巧、耐受挫折力等心理素質的培養。調查發現,在“90後”大學生常用的交流方式中,發短信、“聊QQ”分別以74.1%和63.7%的比例高居前位;而傳統聚會聯誼和信件交流等溝通方式則不被青睞,僅有17.4%和13.8%的大學生願以這種方式交朋友。同時,77.4%的大學生感到缺少知心朋友,會因自己無人傾訴而覺得“莫名空虛”和“無助”。進入大學後,許多大學生一時難以適應,心理矛盾加劇,學習缺乏動力,人際關係緊張。

在長期的心理谘詢中,我發現,人際交往方麵出現了許多新的問題。社交障礙已經成為當今社會尤其是青少年的主要心理問題,是導致當今社會人們心理痛苦的主要原因。社交恐怖症(socialphobia)就是一種常見的心理疾病,它已經嚴重危害了人們的身心健康。

社交恐怖症,又稱社交焦慮、對人恐怖症,是一種常見的心理障礙。社交恐怖症患者精神極度痛苦,嚴重影響社會功能。嚴重者往往閉門不出,有更高的患抑鬱症及自殺的危險性。美國等調查發現其患病率為10%~13%。日本社交恐怖症的發病率占神經症的30%,青少年發病率尤其高。在中國還沒有確切的數據報告。

在我國,社交恐怖症尚未引起足夠重視。對中國科技期刊數據庫1979~2007年論文檢索發現,有關社交恐怖症的論文僅為200餘篇,而抑鬱症的論文為12500餘篇,前者僅是後者1.6%。

2001年我去日本九州大學從事對人恐怖症及森田療法的學習研究。回國後發現,中國有很多的社交恐怖症,由於症狀的多變性及複雜性,醫生往往無法進行恰當診斷,常常被誤診為精神分裂或其他精神障礙,許多患者求醫無門,飽受社交恐怖症的折磨。我為國人對社交恐怖症的知識了解得少之又少的現狀而深深地憂慮,從日本歸國後就暗下決心,一定要寫一本有關社交恐怖症的書。經過五年多的臨床探索,在總結國內外專家及患者的臨床經驗的基礎上,終於2008年完成了專著《社交恐怖症的森田療法》,由於這本書比較專業化,被擺放在精神病學專業書籍裏,不能被眾多的人發現,也不適合由於各種原因導致輕度社交障礙的閱讀,故總結各種案例,又撰寫了這本通俗易懂的科普版,期望讓更多的人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