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人是犬科動物(1 / 2)

地球上的動物大致可分為兩種:獨居動物和群居動物。貓科動物(獅子除外)差不多都是獨居的動物,而犬科動物是群居的動物,所以流浪的貓可以生存得很好,流浪的狗卻死得很快。美國的自然科學電視節目,拍攝到深山的一隻老虎(貓科),它獨自生存著,自得其樂。鏡頭展現它吃飽睡足到一個池塘裏沐浴,非常擬人化的行為,搔首弄姿,雖然不會笑,卻眼帶滿足,你不得不認為那家夥過得很滋潤。流浪的狗和孤獨的狼一樣,是驚恐不安的,夾著尾巴的,它們可以忍饑挨餓,千裏迢迢去尋找自己的族群,或者趕快投入新主人的懷抱。人也是一種群居的動物,又稱社會性動物,如果沒有良好的人際關係,人會感到痛苦甚至患病。

一位哲人說過:“沒有交際能力的人,就象陸地上的船,永遠到不了人生的大海”。在社會生活中,個人必然與他人發生聯係,產生交往的需要。和諧的人際交往可協調人們的認識、情感、行動、增進人們的了解,有利於個體身心健康發展及形成良好個性。但在現實社會中,每個人的交際質量卻有所不同:有的人左右逢源、靈活應變,人緣廣結;而有的人處處受製,舉步維艱,人際關係很緊張。心理障礙者常常伴有社交障礙,因此,了解人際交往的意義、社交障礙的主要表現及影響因素,學習一些社交的技巧知識,掌握人際交往中自我調節的方法,對人們的心身健康是非常有用的。

一、社交是人類生存的需要

人們學習知識進入社會,了解自我,獲得新生和愛情,都是在人際交往中發生的。沒有與別人的交往,人類就無法生存。

荀子論人時說:“力不若牛,走不若馬,而牛馬為用,何也?曰:人能群,彼不能群也”。人為了求生,不得不和大自然搏鬥,在古代,一個人不可能鬥得過虎豹,必須聯合起來,通過群體的合作才能實現。在現代社會,人們的衣、食、住、行,任何事情都要他人的合作。離開合作,一個人無法生存。人要生存,必須能夠防禦大自然的侵害和他人的侵犯,這就得與人聯合。對現代人而言,安全感內涵更為廣泛,希望考試成功,職業穩定,危機時有人救助,希望自己受到社會的保護,不為社會遺忘和拋棄。為此,一個人必須投身群體,隻有在群體中才能獲得安全感。

二、社交是人類身心健康的需要

每一個人,都希望善於交往、都希望通過交往建立起和睦的家庭關係、親屬關係、鄰裏關係、朋友關係、同學、同事關係……而這些良好的社會關係可以使個人在溫馨怡人的環境中愉快地學習、生活和工作。

所有的靈長類和人是群居動物,看看動物世界,猴子們因為害怕被趕出群體,甘願屈尊受辱。當一個猴王老了,新的猴王取代了它,對它最嚴厲的懲罰就是群起而攻之,把它趕出族群,猴王離開這個族群的時候,離死亡也就不遠了。即便滿山遍野都是豐富的果實,它也不能獨自存活下去。由此我們可以推論出,人之所以會去追求社會認同,甘願放棄個性,遵循共性,正是由我們天生不能孤獨的屬性而非道德所決定的。印度哲學家克裏希那穆提認為,人們讀書、娛樂、交友、戀愛、結婚、宗教、信仰、工作、活動、興趣、愛好、權力與金錢欲望都是為了分心。分什麼心?分孤獨的心。怕自己無事可幹而感覺到孤獨,怕因為孤獨而引發莫名的焦慮、恐慌與不安。

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心理疾病與人際關係失調有著密切的關係。人際交往的需要得不到滿足,會增加挫折感,引發內心的矛盾與衝突,情感上的孤寂、惆悵、空虛就會經常出現,從而帶來一係列不良的情緒反應。而不良的情緒作用於生理活動,將會成為各種疾病的催化劑,削弱人的抗病能力,使正常機能減退,並且削弱神經係統的工作能力,導致障礙。我們常可看到剛從工作崗位上退下來的老人,生活內容驟變,交往頻度大大減少,缺乏信息刺激,容易患各種疾病,智力也迅速下降。因此,人際交往是身心兩方麵健康的基本保證。

三、社交是個人發展的需要

1920年,在印度加爾各答附近的一個山村裏,人們在打死大狼後,於狼窩裏發現了兩個由狼撫育過的女孩,其中大的年約7、8歲,被取名為卡瑪拉;小的約2歲,被取名為阿瑪拉。印度“狼孩”剛被發現時用四肢行走,慢走時膝蓋和手著地,快跑時則手掌、腳掌同時著地。她們總是喜歡單獨活動,白天躲藏起來,夜間潛行。怕火和光,也怕水,不讓人們替她們洗澡。不吃素食而要吃肉,吃時不用手拿,而是放在地上用牙齒撕開吃。每天午夜到清晨三點鍾,她們像狼似地引頸長嚎。她們沒有感情,隻知道饑時覓食,飽則休息,很長時間內對別人不主動發生興趣。‘狼孩’的事實,證明了人類的知識和才能並非天賦的、生來就有的,直立行走和言語也並非天生的本能。而是人類社會實踐的產物。人不是孤立的,而是高度社會化了的人,脫離了人類的社會環境,脫離了人類的集體生活就形成不了人所固有的特點。從出生到上小學以前這個年齡階段,對人的身心發展極為重要。因為在這個階段,人腦的發育有不同的年齡特點,言語的發展可能有一個關鍵期,錯過這個關鍵期,會給人的心理發展帶來無法挽回的損失。因此長期脫離人類社會環境的幼童,就不會產生人所具有的腦的功能,也不可能產生與語言相聯係的抽象思維和人的意識。成人如果由於某種原因長期離開人類社會後又重新返回時,則不會出現上述情況。因此,社會交往對一個人形“猿類”動物發展成人是至關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