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閉症不是一個困著一個正常小孩的殼或罩—隻要打破殼或罩,自閉症小孩就可變回常人;
藥物不能治療自閉症,隻能治療一些附帶的征狀;
它與注射MMR疫苗無關;
自閉症人士不一定沒有眼神接觸或避開人。
相對於上述,對自閉症的正確理解應該如下:
它是生理方麵的失調;
它是成長性的失調,隨著年齡、智力、能力、性格顯示不同的行為,有些障礙並不是明顯可見的;
自閉症的行為會因上述而改變,但它背後的障礙是終身性的,Freemanetal(1991)的研究:12年後為同一群病人測試,發現稍微多於20%的人有了改善,雖然認知能力分數增高了或保持一樣,但所有病人的社交能力還是顯示出很大的障礙;
自閉症人士的智力或能力表現是不平均的,能力較高的範圍包括硬記的記憶力、砌拚圖、朗讀文字、英文串字,能力最差的是在回答普通常識問題、或杜撰圖畫故事方麵;
自閉症見於所有不同的智商水平,但很多伴有智障問題,約四分三的智商是70以下;
成因——遺傳(單卵孿生兒是90%,雙卵孿生兒是10%,兄弟姊妹是3%)、腦部疾病或創傷,多種不同的生理原因均有可能造成自閉症。
如何判斷寶寶是否自閉?
如果孩子出現以下症狀,就應該懷疑孩子是否得了孤獨症:孩子不大願意與外界交往,自言自語,別人跟他講話沒反應,講話與周圍的環境不切題,遊戲活動簡單,做事刻板重複,老玩一種玩具或一種方法的遊戲等,嚴重者還會喪失語言,或有自殘自傷行為,如咬自己,揪自己的頭發等。如有上述症狀就應該帶他(她)到醫院的心理專科或兒童保健門診去就診。
自閉症兒童的判斷原則
(一)兩歲前自閉症兒童的判斷原則
1、出生:沒有特征。
2、3——10天:沒有明顯特征。
3、4——6周:常哭鬧,但並不是由於有需求,如:餓了。
4、3——4個月:不笑或對外界逗引沒有笑的反應,不認識父母。
5、6——7個月:對玩具不感興趣,別人要抱他時,不伸出手臂。舉高時身體僵硬或鬆弛無力,不喜歡將頭依偎在成人身上,沒有喃喃自語。
6、10——12個月:對周圍環境缺乏興趣,獨處時呈滿足狀。長時間哭叫,常刻板行為(搖晃身體、敲打物品等)。拿著玩具不會玩,隻是重複某一固定動作。與母親缺乏目光對視。對其他人不能分辨,對聲音刺激缺乏反應(像耳聾),不用手指人或物品,不模仿動作,語言發育遲緩(發音單調,或莫名其妙的聲音,不模仿發音,更沒有有意義發聲)。
7、21——24個月:睡覺不穩,有時甚至通宵不眠。不嚼東西,隻吃流食或粥樣食物。喜歡看固定不變的東西,有刻板的手部動作(如:旋轉、翻動、敲打、抓撓等)。肌肉鬆弛,常摔倒。缺乏目光對視,看人時隻是一掃而過即轉移別處。沒有好奇感,對環境的變化感到不安或害怕。可能出現學舌,對詞語理解遲緩。
(二)兩歲後自閉症兒童的判斷原則
對於兩歲以後的兒童,如果在以下的行為中同時具備7種或7種以上的行為,就可以懷疑他有自閉症傾向。
1、對聲音沒有反應。
2、難於介入同齡人。
3、拒絕接受變化。
4、對環境冷漠。
5、鸚鵡學舌。
6、喜歡擺弄物品。
7、莫名其妙的發笑。
8、奇怪的玩耍方式。
9、動作發展不協調。
10、抵抗正常的學習方法。
11、對疼痛不敏感。
12、缺乏目光對視。
13、特別依賴某一物品。
14、不明原因的哭鬧。
15、特別好動或不安。
16、拒絕擁抱和親吻。
17、對真正的危險不懼怕。
18、用動作表達需求。
1到2歲為最佳判斷年齡
雖然自閉症患者年齡最小的隻有3個月,但要看出幾個月大的寶寶是否有自閉傾向卻並不容易。一般到1歲後,父母才能看出寶寶的異常行為。最佳判斷年齡為1到2歲,如果家裏孩子到2歲還不會說話,排除耳朵、發音器官的病障後,應該立即做自閉症檢查。
5歲以上才查出自閉症的孩子,自閉症的影響就更大了。甚至有20多歲的患者,不會使用生活中最簡單的工具,遇到不順心的事便大吼大叫,更別提外出工作,正常的戀愛了。
自閉症家長診斷:看眼睛
和患自閉症的孩子語言交流很困難,常常答非所問、自言自語。其實判斷自閉症,看眼睛比聽他說話更重要。孩子若患自閉症,和人很少有目光交流,隻關心自己感興趣的東西。但這種興趣通常很奇怪,比如出門前後,一定要做一套完整的儀式,否則就大吵大鬧。想要東西,卻不會望著家長的眼睛說出來,而是像對待沒有生命的物體一樣,達到目的即可。
正常孩子的心理發育過程
了解正常孩子的心理發育過程對判斷是否自閉有幫助。如果你的孩子愛哭,別擔心!
交往是人類生存的本能反應,嬰兒一來到世界,就會哭,新生兒最有智慧的一點就是哭,他們知道一旦哭就會有人來照顧,如果不會哭,恐怕許多孩子會餓死了,1—30天的新生兒對於身體的感覺是很靈敏的,如果餓了、拉了或尿了,到達一定程度新生兒就會哭,哭也許是人類最早和大人的交往方式。
嬰兒社交的主要表現
到第2個月時,嬰兒每天將花費更多的時間觀察他周圍的人並聆聽他們的談話。當看到周圍人笑時他感到舒心,他似乎本能知道他自己也會微笑。他也會咧嘴笑。這些動作和表情是對愉快和友善的表達。
微笑是嬰一個重要的轉折點。在父母看到孩子第一次咧嘴笑時,會突然感到你的最初幾周日夜操勞和精神緊張的日子得到了最好的補償,為總能看到這種笑,會盡力做任何事情。在孩子方麵,他會突然發現僅僅通過運動他的口唇就可以完成與你的雙向交流,因為他開口笑使他更受關注,並且感覺更好。笑將是在除了哭泣之外,另外一個表達需求的方式,並使他可以控製周圍的事情。
到3個月時,孩子會掌握用“微笑”談話,有時他會通過有目的的微笑與你進行“交流”,並且咯咯笑引起你的注意。與成年人一樣,孩子也會更喜歡某些人。很自然他最喜歡父母,隨後在3~4個月內,他會喜歡其他小朋友。如果他有哥哥或姐姐,當哥哥或姐姐與他說話時,你會看到他非常高興。如果他聽到街上或電視中兒童的聲音,他也會扭頭去尋找。隨著孩子長大,他對兒童的喜歡程度也增加。
在這個階段,不用擔心過多的關懷會慣壞他。仔細觀察你的孩子並在他需要時立即做出反應。你可能不能每一次都使他平靜,但表示你的關心不會有錯。事實上,在半歲以前,你安慰孩子挑剔的反應越迅速,長大後他的要求可能越少。在這個階段,他需要你總能保證他的安全。如果你在這個階段幫助他建立了安全感,也會今後放心而自信地讓孩子逐步不再依賴你,並成長為一個堅強、自信的人而打下基礎。
本階段末期情感和社交發育裏程碑
開始出現社交性的微笑;
愉快地與他人玩耍,玩耍結束時會哭泣;
更容易溝通,用麵部和身體表達需求;
模仿一些活動和麵部表情。
自閉症康複有可能
一些患自閉症的小孩可能會在普通的學校就讀;而另外一些病情比較嚴重的小孩,則不得不接受專門的護理。他們當中,有一部分人能流利地講話,而更多的是木訥寡言。有一些屬於完全的自我封閉,另外一些人通過學習和輔導,則可能成功地擺脫困境,成為正常的人。
研究表明,有15—20%的兒童患者,通過有效的治療能徹底恢複健康,長大以後,能和正常人一樣擁有獨立的生活和工作。
自閉症的矯治
早期發現,早期療育,可以補足自閉症患者先天學習能力之缺陷,減少其不適應、破壞性行為之出現,並使其潛能得以充份發揮。自閉症如果能及早發現,及早矯治,對其病症的改善越有幫助。主要的矯治內容如下:
一、建立學習的習慣
在自然的情況下,兒童可經由主動的探索操作,觀察模仿以及他人的給指導,而學習各項新的技巧與行為,自閉症的患者,由於受到先天上病征的影響,自幼兒開始,便難以如一般兒童經由上述的過程而學習到種種的技能,他們在學習上,常出現注意力短暫、易離座、不受約束、不理人自己玩自己的,等妨礙學習的問題。學習習慣的建立,主要是運用增強的原理,以及孩子所喜歡的增強物並給予稱讚的方式來幫助孩子學習。
二、溝通能力
自閉症兒童在五、六歲前是否發展出語言,對其日後的發展有重要的影響,一般說來,溝通的能力培養可分為二部份:
(1)語言理解能力
理解為表達的基礎,為了要增進自閉症兒童的語言能力,宜透過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與遊戲中,配合簡短、清析的語句,將孩子在從事的活動說給他聽,例如:媽媽幫小強穿衣服,強強喝水,強強搭公交車,也就是靠著實際的動作與語言的配合,幫助自閉症兒童了解語言的實質義意。
(2)語言表達能力
語言表達能力的訓練為一個複雜且因孩子而異的長期曆程,一般的訓練進階如下:
1.模仿動作(訓練視覺注意力)
2.聽口令做動作(視覺與聽覺的配合)
3.叫名反應(訓練聽覺注意力)
4.強化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