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是我們每個人生活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對於大學生來說,尤其顯得重要。對於多數大學生,開始離開父母的懷抱,逐步擺脫對父母的依賴,並把朋友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現在的大學生大多生活在獨生子女家庭,這一特殊性決定了他們在成長過程中與父母等成年人交往多,而缺少與同齡人之間的交往,並缺少這方麵能力的培養。所以在進入中學、大學後,特別是在需要住校過集體生活時,這些孩子非常容易出現人際交往障礙,進而產生焦慮、沮喪、鬱悶等負麵情緒,甚至引發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
案例1
我是一個女大學生,很想和其他同學一樣出去玩,一大夥人逛街,唱歌,吃飯,可不知為什麼我自認為玩得比較好的同學出去玩從不叫我,讓我很沮喪。我覺得自己很孤獨,周圍的人與我格格不入,我覺得自己簡直就是另類。
我小的時候,父母因為我是女孩子,從不鼓勵我和其他小朋友交往,獨處的時間比較多。上高中的時候,我的一位班主任很凶,還時常打人,再加上我們學習壓力普遍比較大,於是開始產生了緊張感,現在更加嚴重了。例如有時上課時,老師看看我,我就特別不舒服,很緊張,課也聽不下去,有時候,老師如果講得很吸引人,我就會忘了緊張,但多數情況下,總覺得老師在看我。參加集體活動,例如演講會等,即使不要求我去演講,隻是做一個聽眾,我都會緊張。和同學交往中,特別是在彼此距離很遠時,同學會大聲叫我,和我打招呼,但我卻不能大聲反應,同學就以為我冷漠。實際上並非如此,而是擔心他們大聲地叫喊,會讓身邊的人用異樣的眼光看我,覺得怪怪的,如果是比較近的距離,我還比較自如。最近,我剛參加了一個文藝社團,結果有一次在路上一個剛認識的社團成員和我打招呼,我又覺得特別緊張了,心慌意亂,說話時語無倫次。他是一個男生,我心裏知道,那隻是一個簡單的打招呼而已,但就是控製不住自己的緊張。前天,校團委召集開會,我就借故回避了,可又覺得這樣不好。
我覺得同宿舍同學身上缺點太多。例如:李某,成績雖不錯,但性格太古怪,我不喜歡;張某,與我倒是能談得來,但她有一毛病,晚上睡覺愛打鼾,我受不了;劉某,成績太差,家裏又窮;明某,不講衛生,很髒……
案例2
王某是獨生女,父母長期駐外。王某從小與外祖母生活,很少能和父母在一起。因為父母不在身邊,外祖母對歡歡百般嗬護,很怕王某發生問題,經常是千叮嚀萬囑咐要注意安全、別遇上壞人。從上幼兒園到小學畢業,都是由外祖母或保姆接送;從家到學校到回家,十多年兩點一線不讓接觸外界。王某在幼兒園時就不愛合群,性格溫順、聽話,膽小孤僻。上學後學習用功,成績優秀,成績稍不理想就著急、煩惱;喜愛文學和繪畫;家裏藏書很多,有時間就把自己關在房間裏閱讀,讀了上百篇中外小說名著。就是不愛與人交往,從中學到大學畢業,也沒有幾個要好的朋友。在大學5年的校園生活中,人際交往問題仍然沒有明顯的改變。與同寢室的女同學關係緊張,經常為瑣碎小事產生矛盾。有些男同學主動來試圖接近她時,她經常采取冷淡的態度,認為他們會有不好的企圖。臨畢業時,她對一個外班的品學兼優的男同學有好感,聊了幾次天,覺得很合得來,就鼓足勇氣約他周末去公園玩,沒有想到他以論文沒有寫完婉轉地拒絕了。這使她非常氣惱,男人都是假情假意,再也不想理他了。後來從別人那裏得知他在原籍已有女朋友後,她對他又有了非常強烈的崇敬感,懊悔自己沒有能早些認識他。還感到自己冒失地去約會他,被他拒絕是一個天大的恥辱,心裏又想他又怕見到他。白天,在校園從宿舍到教學樓的路上或食堂裏,誠惶誠恐地搜索著他的身影;夜晚躺在床上滿腦子都是他的音容笑貌,經常自編自演地遐想著與他聊天、散步、郊遊,甚至會有性幻想。可是在內心又深深譴責自己怎麼會這樣無恥下流,為此忍受了兩周的煩亂與失眠。平時很正常的例假不知為什麼也錯後了10天,懷疑自己是不是懷孕了,如果真的懷孕了,那太丟人了!隻有一死了之。看到別人有意無意看自己時,就覺得他們一定知道了自己的“醜事”而馬上逃避開對視的目光。一天在食堂排隊買飯,聽到有人在背後小聲叫她,回頭一看,正是那個男同學。對視著他的眼睛,她感到心慌意亂,麵紅耳赤,就像自己裸體站在眾人麵前一樣無地自容,馬上低頭跑回宿舍大哭了一場。她沒有參加畢業典禮的合影和會餐,也沒有和同學們主動聯係過。
案例3
小林,女,19歲,某大學二年級學生
從小性格內向、膽小、孤僻。父母對她要求極嚴甚至苛求。父親動起怒來非常可怕,某次考試成績不理想,父親把筆甩到她臉上,刺傷了她的臉。父母正統、古板,對當事人的禁忌很多,不準她和男孩子交往。父親認為女孩子在外蹦蹦跳跳、打打鬧鬧是不正經的,還容易上壞人的當。所以除了學校和家,不允許她在外玩耍,從不和男生交往。中學時,見到男女生之間的往來很反感。初中時,一次提問沒答好,遭到老師的當眾批評、挖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