嫉妒之心人皆有之。我們大多數人都會具有武斷、固執、嫉妒、猜忌、恐懼和傲慢等缺點,在這些缺點中,最害己又害人的莫過於嫉妒和猜忌了。嫉妒的危害一是打擊了別人,二也傷害了自己、貽誤自己。遭到別人嫉妒的人自然是痛苦的,嫉妒別人的人一方麵影響了自己的身心健康,另一方麵由於整日沉溺與對別人的嫉妒之中,沒有充沛的精力去思考如何提高自己,恰恰有繼續延誤了自己的前途,一舉多害。
“盧剛事件”真相
1991年11月1日,這個震驚全美的事件是這樣發生的:
下午三點半左右,愛荷華大學凡艾?倫物理係大樓(Van AllenHall)三樓的309室正在進行專題研究討論會。在一片揚聲爭議與喁喁低語交織成的天文物理討論會上,盧剛出現了。這個28歲的青年博士、北大物理係高材生穿著大茄克,帶著一個提包,悄悄地推開門,像一塊隕石般地急促而又無聲地降落在309會議室,他裝出世界上最無害的樣子在角落裏翹了翹腳。窗外,他能看到愛荷華城的一部分。他在這裏生活了6年,從1985年出國直至現在,在這間房間裏通過博士論文。整整6年,他沒有離開過愛荷華大學,現在他就要和它告別了。他望著窗外,天上剛剛起風,毫無趣味。一種惡心的、報複的快感籠罩著他。他把手再次伸進口袋,那裏有一把0.38cm口徑左輪小手槍,全部荷滿了子彈。“隻要夠用就行。”他想。5月份他向愛荷華地方長官辦公室申請到了槍支許可,6月份他跑到愛荷華市一家叫Fin&Feathers的漁獵商店花了200美元買下這支巴西製金牛星手槍。他仔細挑選過,這是一把仿製美國警方用的史密斯—威森牌的左輪手槍。從那時起他就想幹這件事。“我早就有這個意思了,但我一直忍耐到我拿到博士學位。”他在給他二姐的最後遺書中寫著:“你自己不要過於悲傷,至少我找到幾個貼背的人給我陪葬。”光溜溜的手槍柄仍然有些冰涼,他臉上現出毫無表情的樣子看著一切,看著所有的人。哪怕最靠近他的人,也不易察覺到他眼裏閃過的一瞥陰冷凶獰的光芒。靜靜地旁聽了約五分鍾,他突然拔出手槍開槍射擊!他首先開槍擊中他的博士研究生導師、47歲的戈爾谘教授,戈爾谘教授應聲倒下,他又在教授腦後補了一槍;繼而他又朝史密斯教授身上射擊了兩槍。在場人士一時還未反應過來,以為他拿玩具槍惡作劇,直到看到兩位應聲倒地的教授的腦門和身上流出大攤鮮血才知他真在殺人!一位中國同學李新不堪刺激當場昏倒,另一位中國同學嚇得奪門而逃,跑到一處有電話的地方報警求救。這時盧剛已經冷靜地將槍口瞄準他嫉恨已久的“競爭對手”——原中國科技大學高材生山林華博士。他一連朝小山的腦門和胸膛連放幾槍,山林華連哼都來不及哼一下就當場被槍殺。盧剛在第一現場槍殺了這三個人之後,又噔噔地從三樓跑到二樓,打開係主任的辦公室,一槍射殺了44歲的係主任尼柯森。他確認係主任已經死了後,又跑回三樓第一現場以確定戈爾谘、史密斯、山林華三人是否已經都死了。室中有幾名驚嚇得目瞪口呆的證人,其中之一是研究科學家鮑?漢生,他和另兩名同學正圍著奄奄一息的史密斯教授。他還沒有死,生命從他的眼裏突然逃遁,剛才還那麼靈活、大聲地激烈雄辯的學者臉上一下子被死亡來臨罩上一層灰白。盧剛沒有打中他的心髒,他鮮血湧注,在書桌下麵掙紮著。三個人正準備把他抬起來送去搶救,這時盧剛在309室門口揮舞手槍叫他們出去。鮑?漢生輕輕喊了一聲:“Stopit!”(住手!)盧剛不予理睬,然後走到躺在地上的史密斯教授麵前,對準他驚恐萬狀、帶著哀求的眼睛又補發了致命的一槍。他馬上就死了。這時盧剛跑下物理係大樓,持槍飛快地跑到鄰近的生物係大樓,從一樓走到四樓,似乎在尋找一名女性目標(目擊者見他進入女廁所尋人),在這過程中他遇到生物係的幾位師生,並沒有開槍濫殺。在生物係大樓他沒有找到他的“射擊目標”之後,他又衝到大學行政大樓,推開副校長安妮?克黎利(AnneCleary)女土的辦公室,朝她胸前和太陽穴連射兩槍,副校長的女秘書驚恐、本能地拿起電話要報警,他又向女秘書頸脖上射了一槍然後舉槍自殺。整個凶殺過程隻有十分鍾。六人死亡,女秘書重傷。
殺手盧剛是研究電漿的。他的畢業論文是探討臨界電離速度。因為電漿是個極為專門的領域,目前全美隻有300名左右的科學家有能力從事電漿研究。盧剛在智慧上能夠思索宇宙蒼穹遼闊無涯的問題,可是在現實生活中卻成了一名高智商低智能者。他以瘋狂的行為來殘害那麼多師長、同學以及自己的生命,造成永遠無法彌補的悲劇。
那麼,盧剛究竟是個怎麼樣的人呢?盧剛絕對聰明。
他是北大物理係的高材生,也是家裏唯一的兒子。從小極為聰明,學習上一帆風順。在北大物理係畢業後他參加了李政道主持的嚴格考試,在數百名佼佼者中脫穎而出,名列前茅,順利考取由中國政府出資的公派生來到美國留學。以學業成績相比,盧剛和山林華的水平不相上下。盧剛參加博土資格考試時與山林華同時並列第一,各門科目全都是“A”,他所獲得的高分打破物理係曆屆記錄。要給盧剛和山林華分高下的話,乃是後者的博士論文更受學術界的首肯與讚揚,並因此被係方推薦獲得DCS學術榮譽獎,而前者卻落空。
盧剛和山林華都是愛荷華大學天文物理係1991年新出爐的博士。山林華比盧剛小一歲,比盧剛晚兩年來到愛荷華大學,拿到學位的時間卻比盧剛早上半年。畢業後,成績優異、研究成果豐碩的山林華被係裏留下來繼續做博士後研究,並按照ResearchInvestigator(調研員)的職位領取薪水。而盧剛則沒有那麼幸運,當他今年5月拿到博士學位畢業後,找工作的事始終沒有著落。全美各大學的研究經費都受到削減,根本沒有什麼機會,幾位教授為他推薦也無任何結果。他認為是教授們冷淡的原因。盧剛曾對人表示,盡管是“公派”,他也不願返回大陸工作。盧剛的研究工作一直不太順利,他的博士論文口試沒能當場通過,相反山林華不僅提前畢業獲得博士學位,而且他的博士論文還得論文獎,並有一份安定的工作。這些都是盧剛最不能忍受的,亦為他最氣憤而對山林華下毒手的原因之一。
盧剛是一個受過中美兩國高等教育,有理智,具有分析和思辨能力的人。盧剛也並無精神失常或任何變態表現。他感情從不錯亂,愛憎分明,也無酗酒、吸毒的習慣。因而他的行動決不是一時衝動,而是冷靜地思考,多次權衡的結果,是按照他所奉行的人生信念行事的結果。
據曾經與盧剛同住一室的愛荷華大學教育係博土生赤旭明回憶說:盧剛這種冷血殺人行為,不僅是由於妒恨,而且是因為他天性中潛伏著一種可怕的“殺機”,“性格決定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