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著名的心理谘詢師歇爾女士作了一個比喻:這就好像過去所有針對你需求的體貼都結束了,你將進入一個完全不是為了容納你而設計的競技場,在工作世界中,盡管你仍如稚齡幼兒般,但椅子已是成人尺寸,你被期望要盡早適應,“孩子”或“學生”的身份已不複存在。
在這個階段,很多社會新鮮人脫離不了惶恐,不知道自己到底是不是選對了工作?進錯了公司?還是自己能力不足,無法承擔大任?而這才隻是第一關,你就感覺自己快要敗下陣來了!
其實,若是把整個生涯拉開來看,你未來的路還長得很,一口氣吃不成大胖子,何必在剛起步的時候自己嚇自己呢?除非是極少數的人,否則,現在已很少有人會在一個工作裏待一輩子,多數人在一生中總會換過好幾個工作。那麼,現階段這些不愉快的經驗,隻不過是你整個生涯裏的一小段插曲罷了!
小吳是某大學的學生,對一個大學生來說,小吳的生活的確夠忙了。
早上八點,小吳固定到學校上課,一直到傍晚六點離開學校,轉往一家補習班擔任夜間導師,晚上十點下班回家,則開始研究當天的股市行情,並把相關資料輸入電腦,一直要忙到深夜一兩點才上床睡覺。周末假日,小吳也沒閑著,幾乎都是到建築工地充當臨時油漆工。小吳一個月所賺的錢,加起來大約在4萬元上下,算是很不錯的收人。
和其他同學大都以打麻將、玩樂為重相比,小吳顯得很拚命,也比較“社會化”。事實上,他的家境不錯,足以供養他。不過,小吳堅持要自己賺學費、生活費。他說:“年輕要不要留白,完全看自己,至少我不喜歡渾渾噩噩過日子。”
雖然,一般人都說學生的“職誌”就是專心把書念好,小吳可不這麼想:“我認為應該利用學生生涯提早規劃自己未來的藍圖,否則,等到畢業或當完兵之後再來決定,都嫌太慢了。”
根據小吳的觀察,平均有百分之六七十的大學生,對未來幾乎都沒什麼想法,一到畢業的關口就變得很彷徨:到底是念研究生、就業還是出國?即使就業也不知道該走哪一行。總而言之,簡直不知該何去何從。“所以,我很早就打定主意,要利用四年大學生涯多方體驗人生,幫助自己找出興趣和所長。”
嚴格說來,小吳還算是一個用功的學生,他並沒有為了賺錢而荒廢功課,成績一直維持在中上程度。另外,他同時擁有珠算和心算初段的資格。不過,他強調自己絕非是為了分數而念書,而是完全依照自己的興趣作選擇。在學校裏,他最喜歡聽一些創業成功的企業人士演講,認為“聽一堂這種課,比聽其他三堂課還管用”。
學企管的小吳認為,在學校裏念了一大堆理論,但是課本上的東西都是死的,必須靠自己去活用。他舉自己投資股票為例:“譬如,投資學上講了很多種投資組合,如果我不實際去操作,怎麼能夠明白其中的奧妙呢?”
經過這些體驗,小吳說,他已經很篤定自己以後要做什麼,他有信心將來在起跑點上能交出一張漂亮的成績單。
即使工作不如預期順利,也別絕望,你隻要順著心中所想,遲早有一天會找到你的最愛。或許,有些人會在你的耳邊不斷叮嚀:“你該這樣!你該那樣!”也有一些人警告你:“你不可以這樣!不可以那樣!”別管他們,任何值得你去做的,盡管去做,你隻要確定一件事:你為什麼待在這裏?你是為了學習,而不是為了討好別人。
萬一是不合適的工作,也不妨試試看,隻有在嚐試錯誤中,你才能認清自己到底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不論是合適的或不合適的工作,目的隻有一個——讓你更了解自己。漸漸地你會發現,每次學到的東西,都是在累積你的籌碼。
因此,不論做任何工作,你都要想到是“為自己而做”。歇爾女士提出的建議就很值得參考:讓自己接近任何能引起你興趣的事,就像植物生長一樣,終將朝向有陽光、有滋養的一麵繼續成長。不必著急,生命會催促你向前。若幹年後,當你回首這段經曆,心裏將充滿喜悅:“多好,我年輕的時候沒有留白!”
不妨做個雙贏人
有時候,你是不是覺得自己活得簡直像個“雙麵人”?心裏麵總是有兩種聲音在不停地吵架,一種聲音說:“我看算了吧!沒什麼好爭的,不如回家算了!”另一種聲音卻說:“不行,我努力打拚了這麼久,我一定要讓全天下的人都知道我究竟做了什麼!”
“雙麵人”最大的苦惱,就是“工作”和“生活”永遠誓不兩立。既想在工作上做出一番令人刮目相看的成就,又想過著自在愜意的生活。可是,結果總是兩頭不討好,往往得到了這個,就得失去了那個。
你發現,白天的工作已經把你變成一隻好勇鬥狠的“鬥魚”,看到別人猛力衝撞,你不甘示弱地奮起直追。可是,一旦轉過身去,摘下“鬥魚”麵具的你,其實又累又倦,你隻想好好地睡一覺,到海邊釣魚,或者什麼事都不做,隻是愣愣地對著窗口發呆。
西洋有一句俗話:“工作可以使一個人高貴,但也可能把他變成禽獸。”你是不是覺得這句話真是說中了你的心事?意氣風發的時候,你覺得自己仿佛可以征服天下;沮喪、疲憊的時候,你看你自己可能連一隻小螞蟻都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