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防人篇(5)(1 / 2)

在現實生活中,諸如此類的例子並不少見。八十年代中期,山東威海市一位幼兒園女教師用自己的柔情感化了一位小偷,此人決心洗心革麵,重新做人。癡情的少女最後以身相許與之結為夫妻。這個故事當時曾轟動全國,被寫成報告文學,排演成廣播劇。一時間成了改造失足者的正麵典型。但現實是殘酷的,這位梁上君子在婚後故態複萌,重操舊業,辜負了這位姑娘對他的一片癡情。真可謂“狗改不了吃屎”。在絕望之餘,這位姑娘終於硬起心腸來“慧劍斷情絲”與他分手了。這一傳奇式的婚戀最終以悲劇結束。

應該說,這位姑娘的最後選擇既是無奈和痛苦的,同時也是非常明智的。麵對這樣一個“人之初,性本惡”難以救藥的小人,也隻能做出這一抉擇。至於逝去的青春,就姑且算作交了一次代價高昂的“學費”吧!

兔子逼急了也會咬人

在為人處世中,人們感到難於把握的是“度”,因此常受“度”的困擾。古代有一個喜好溜須奉迎的小官,為了迎合上司貪色的愛好,就把自己的丫環中容貌最好的一個送給上司,上司自然給了小官很多好處。過了不久,這個地方小官又在別處買了一個絕色佳人,並把她改成自己的名字送到上司那裏上司說:‘為什麼把她叫你的名字?”這個馬屁精說:“佳人留在大人身邊,就好比下官跟隨大人左右大人喚佳人之名,就能常常想起下官來。”

造作之態令人作嘔!

恐怕沒有哪個喜愛別人吹捧巴結的人樂意接受這個地方,官的所作所為的。因為他的作為,未免太那個了。過猶不及,超過了劄的規定,就像落後於禮的規定一樣要不得,做事過頭就同做事不夠一樣徒勞無益。所以,在待人接物中,無論追求功名或打擊別人,都必須謹慎地思索,適可而止,見好就收。

孫子有一句名言,叫“窮寇勿追”。在打仗時,孫子強調對於陷入絕境的敵人,不要去逼迫他。他認為,陷於絕境的敵人,已無所顧忌,一副誓死如歸的氣派。如果這時給予打擊,敵人將會與你拚命。“狗急跳牆,兔子逼急了也會咬人。”一旦遭受這種孤注一擲式的抵禦,就算你不會失敗,也將會使大受到損傷,從而付出不必要的代價。對付奸佞小人,道理也是一樣的。如果操之過急,他便有可能狗急跳牆,亂咬一通,對你自己也不見得有什麼好處。正所謂“投鼠忌器”。

有位朋友講過這麼一個真實的故事。朋友所在單位有人搬遷,單位決定把這套即將空出的單元分配給朋友住。在移交過程中,原房主因為買下房子後曾作過裝修,就提出讓朋友從經濟上作一些補償:按原物價照價碼照付。

朋友爽快地答應了。可臨到交鑰匙的時候,原房主又要求朋友交付他在住期間購房款的利息。

朋友說:“太過分了。他那些舊東西現在市場上半價就可以買新的,我寧願吃點兒虧成全他。自從他提出退房,我交納了我的購房款,也就是說從他提出退房到真正搬了出去的一年半時間裏,是我出錢他住房。他竟然還要我賠償利息!

一氣之下,這位朋友撬鎖砸門,先人為主。他對原房主說:“我不是收破爛兒的,請把你的東西統統搬出去!”那房主理屈,隻好強飲下他自己釀造的苦酒。

有一位哲人說過:“沉默嗬沉默,不是在沉默中爆發,就是在沉默中滅亡!”生活中確有這_類人,平常默默無聞,與人為善,處處小心,甘願吃虧,如果發起怒來,他可能讓所有認識他的人瞠目結舌。“不叫的狗,咬人最凶”。超負荷的逼迫,往往是使人產生反常舉動的導火索。

著名作家尤鳳偉的一部獲獎小說《泱泱水》中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

主人公是一個處於兩大對立麵夾縫中的人物。他所在的村子兩姓家族的爭強鬥勝由來已久。而主人公又不願受製於家族的束縛,他桀驁不馴,不滿意於族長為他設計好的道路,因而招致族內外勢力的巨大打擊:兩姓和解不成,自由戀愛不成,他還被綁捆看押,既將受到族現更嚴厲的懲罰。

他忍元可忍,掙脫繩索,扒開堤壩,讓泱泱大水灌進村莊,頓時一片汪洋洶湧。

主人公的行為也許慘無人道,其家族的做法也許與現實格格不人。但是,我們不難看出主人公的行為是出於一種報複心理,而這種心理的來源,卻是世俗勢力的逼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