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砰!砰!”那名保安人員使用了P226手槍,對準15米外的安裝了包裝紙的背心連續射擊了五六槍,打得背心上的布條亂飛。
這使得大家有點疑惑,莫非這紙還能擋子彈不成?古代滿清軍隊確實使用紙盔紙甲,但是那種也不是簡單的把紙塞進衣服就算完的。
保安人員收了槍,跑到前麵把背心取了過來讓大家觀察。果不其然,被塞進了一百多張複印張的胸前出現了幾個大坑。掏出紙來,可以看到子彈穿越了20-30張紙的樣子。
“這個效果真不錯,快要趕上軟式防彈衣了。”韓明瑞在美國也是個業餘的射擊手,平時工作閑暇之餘,總是到射擊俱樂部打上幾槍。他摸著那幾個還帶著餘溫的槍眼兒感慨道,一般的纖維材料也不外如此,在這麼近的距離也是這樣的效果。
接下來他突然明白了,轉頭一看,才發現不少人都在這一刻明白了原因,能幹到這個級別的都不是傻瓜啊。
“成本!成本才是這種產品的最大有利之處!”有人喊出聲來。
“賓果!”黨為民從剛才的觀察中看到,這些人反應大部分都是很短的時間內想明白了這個問題,而且相差無幾。這種東西的防彈效果還在其次,最主要的是它的成本太低了。想想看,一包複印紙才多少錢?但是防彈效果居然比通用的軟式防障背心還好些,可以說把防彈衣的價格搞成了白菜價。
“這個發現者是誰?把他叫過來,我問問。”黨為民長出了一口氣,這種紙的原型技術經過加厚後是一種的外殼裝甲。經過處理後確實跟“紙”很像,當然在技術上做了大副減化之後,防彈效果降低了極多。他在最開始要求生產這種材料時,還在想這個秘密要多長時間能被人發現。
結果幾個月後,這個秘密被發現而且展開了一副良好的發展前景。
一個20多歲的年青人跑了過來,看他的相貌應當是華人無疑,也可能是看到了這麼多大人物,他顯得有點緊張,兩隻手交叉在一起來回搓動著。
“你叫什麼名字?什麼時間來到公司的?”黨為民問。
“我叫孫占偉,是西南科技大學的碩士,來公司兩個多月了。”孫占偉認真的答道,他知道這是自己的一個飛躍的開始。
“西南科技大學?那什麼會來到印度,要知道我們公司並沒有在國內招人啊?”黨為民有點奇怪,紙業公司由於在印度直接建立的,80%以上的員工是當地人,還有因為總經理的緣故,日本人也有一些。
這時韓明瑞插話了,他轉過頭小聲對黨為民道:“他是萬寶強經理介紹過來的,原來這小夥子是準備進新樂製藥的。因為所學的專業不對口,因此調劑到這裏來了。”
經過詢問才知道,這個孫占偉是學高分子聚合物的,念完碩士後家裏的情況也不太好,自己決定不再念書直接找份工作來做。開始他也是亂投醫,這種專業在國內並不算難找工作,但找好工作就不容易。
他的家也在北湖省,父母上了年紀於是想在本省內解決工作,但在本省內尋找了幾家公司和工廠後都不是很滿意。正好趕上萬寶強正在極力擴張新樂製藥廠,招收不少人,雖然孫占偉的工作跟製藥並不很相合但仍然留下了。
又過了幾個月,穩固紙業在印度占住了腳,也開始招收人員。以集團公司的人力統一調配下,新樂製藥廠大約有20多人做為技術人材被派到了印度支援。
而發現這個功能也很意外,孫占偉在一次維修中得到了幾張被裁下來的加厚複印紙。閑得無聊,便自己在這幾張紙上做了一個飛鏢盤,用來玩玩遊戲。
當時把這張紙覆蓋在一塊木板上,孫占偉拿起了用釘子製做的飛鏢一投。本來應當順利插進去的飛鏢沒有戳進去,反而被彈落在地板上。最開始的他並沒有在意,又扔了幾次,次次都沒有紮進去。
這下子他有了興趣,開始直接用釘子用力紮,結果仍然是不能紮透貌似極薄的一張紙!直到他換了更大號的水果刀,采取了又割又切的方式才終於弄破了那張紙!接下來他試驗了那幾張紙,基本上都是一樣防割防刺!
第二天,他顧不上幹別的,直接奔赴了材料庫,由於他是實驗人員因此有權力試驗一些紙張的品相。經過一整天的測試,他發現全部的20多個紙產品中有三個有這種效果,其他的同一般紙張並沒有區別。
經過考慮,他把這個情況向上級做了彙報,至於為什麼不把這個事情自己隱瞞下來?因為那個鈽料處理設備的流程在整個企業基本沒有人知道,就算他向外投露也毫無作用。
很快的,整個公司上層都知道了這個秘密,高木重二郎推掉了別的事務,立即組織試驗室人員進行了全麵的測試。包括拉、磨、撕、切、刺、割各種破壞性試驗,結果證實了孫占偉的發現是正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