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大腳馬皇後資深賢內助(1)(1 / 3)

馬皇後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的結發妻子,這是曆代史家公認的賢良淑德、仁慈厚道的一代賢後,馬皇後有個在今天看來很樸實很大眾的名字馬秀英,還有一雙在當時頗為罕見的大腳。朱元璋的千秋帝業,也有馬皇後濃墨重彩的一筆。

大腳伴君行

馬秀英生於公元 1332年,老家宿州(今安徽宿縣),祖上曾是當地富豪。父親馬公,為人仗義,喜歡結交朋友,樂善好施,祖上留下的一點家業逐漸耗盡,家境日趨窘迫。母親鄭媼,生下馬氏不久就去世了。馬公沒有兒子,將秀英視為掌上明珠。按當時習俗,婦女都要纏足,秀英卻堅決不纏,父親寵愛不願逼迫,於是一雙“天足”令秀英有了“馬大腳”之稱。

時逢元末亂世,元朝統治者們年年的歲賜和“做佛事”開支龐大,無節製的揮霍使得國庫日漸空虛,入不敷出,為了彌補虧空,一味地加重賦稅搜刮民脂民膏,名目之多讓人瞠目結舌,參拜要收“拜見錢”,過節要收“追節錢”,生辰要收“生日錢”,管事要收“常例錢”,送迎要收“人情錢”,打官司要收“公事錢”,沒事白要的叫“撒花錢”……而連年天災更是將百姓推入了水深火熱之中。1344年,黃河竟連決三次,一時間民不聊生,餓殍遍野。如此天災人禍必然導致天怒人怨,也加快了這個將老百姓分等列級統治了六十餘年的朝代滅亡的步伐。

“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也許用迷信來反抗專製煽動性才夠強大,和黃巢黃巾起義一樣,一個用來營造造反合理氛圍的民謠開始在黃河災區廣泛流傳。隨後事先設計好的道具獨眼石人如期在黃河河道被民工挖掘出來。萬事俱備,造反之舉似乎名正言順了。元順帝至正十一年(1351年 5月),韓山童、劉福通在潁州(今安徽潁上)揭竿而起,士兵們頭裹紅巾,號稱“紅巾軍”。紅巾軍起義爆發以後,一時“貧者從亂如歸”,僅僅數月,紅巾軍勢力便不斷壯大,江淮各地也紛紛響應。至正十二年(1352年)春,土豪郭子興在定遠起兵加入紅巾軍行列,攻占濠州後自稱元帥。

這郭子興是何許人呢?他就是馬秀英的養父。據說馬秀英的父親馬公早年便與郭子興(當時也尚未發達)交好,曾結為刎頸之交。馬公在老家宿州犯下殺人命案,帶著女兒逃難到定遠投靠郭子興,不料不久就死了,恐怕馬公自己也想不到這一逃竟真是亡命天涯。逃難定遠成了馬秀英人生的一大轉折,小小年紀就開始了在郭家寄人籬下的日子。也許是眼見著老友之女孤苦伶仃、無依無靠實在可憐,也許是小秀英聰慧伶俐、善解人意惹人喜愛,郭子興夫婦將她收為義女,精心調教。

就在這硝煙四起、紛紛擾擾的年代,小秀英度過了她的豆蔻年華。寄人籬下的日子裏,秀英勤奮好學,飽讀詩書,吟詩做對、筆墨丹青、刺繡女紅無一不精,當然更學會了察言觀色,學會了謙遜禮讓,學會了知足感恩,學會了“待人以寬,責己以嚴”,很快出落成一位溫文爾雅、端莊秀麗、知書達禮的大姑娘,深得元帥夫婦寵愛。“男大當婚,女大當嫁”,郭子興夫婦開始尋思著得為幹女兒找個好夫婿了。

就在這時,24歲的朱重八來了。這個自小家境貧寒,經曆了家破人亡,忍受了饑腸轆轆,承受了化緣白眼等重重磨難,走投無路的和尚朱重八在兒時夥伴湯和的勸說下、佛祖的暗示下投靠了郭子興。據說郭子興見前來投奔的和尚朱重八長相奇異,明史上記載他“姿貌雄傑,奇骨貫頂。誌意廓然,人莫能測”,總之,郭元帥不敢小覷,認為這樣的人能“長自家威風,滅敵人誌氣”,便將他收為親兵,留在身邊。

濠州投軍也成了朱重八人生的一大轉折。事實證明,投軍這步棋朱重八走對了。磨難是一筆無形的財富,先前經曆的所有苦難似乎都隻為將來朱重八榮登皇位而埋下伏筆。憑借在皇覺寺撞鍾之餘自學的知識,加上遊方化緣積累的閱曆,在郭子興帳下,朱重八沉著冷靜,深謀遠慮,英勇善戰,很快嶄露頭角,兩個月後被提拔為九人長,不久又升任軍隊中的總管,確立了自己的地位。

無意間招徠了個善打仗的小卒,郭元帥暗自竊喜之餘更對這個長相怪異的和尚刮目相看了,和夫人細細商量之後,決定將養女下嫁。朱重八也改名為朱元璋,所謂璋,是一種尖銳的玉器,事實是誅元璋,他把自己比成了誅滅元朝的利器。元帥夫婦肯定想不到,有朝一日這個無名小卒竟成了一代帝王,否則必該要嫁的應是親生女兒。不過多年後,郭子興的親生女兒還真做了朱元璋的小妾,也就是後來的郭惠妃。

就這樣一前一後,朱元璋、馬秀英來到了同一個地方,投奔了同一個人,開始了他們人生的交集,也許這就是冥冥之中注定的緣分吧。

聽從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至正十三年(1353年),25歲的朱元璋和 21歲的馬秀英步入洞房,從二人的年紀來看在當時應該算是晚婚了。盡管是父母一手包辦的,但婚後夫妻感情異常融洽。淳樸善良的馬秀英以她獨特的慧眼認可了這個出身貧苦、長相奇特的男子,也許一開始她就找準了定位,一生一世做這男人的賢內助,全心全意愛丈夫愛家,她無比深刻地知道,這個改名叫朱元璋的男人今後就是她的天,而她需要做的就隻有輔助輔助再輔助。而有幸蒙元帥賞識,娶了才貌雙全、知冷知熱的老婆有了家,從此漂泊的靈魂找到了溫暖的港灣,朱元璋如何能不欣喜;從一個出身寒微、一窮二白、飽嚐世態炎涼的和尚一躍成為頗受尊重、手握兵權(盡管人數不多)的“元帥女婿”,朱元璋如何能不感激。為報答這份知遇之恩,他忠心耿耿,更加賣命地打仗,以此來報答嶽父大人,還好幾次救了郭元帥的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