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隱章台無奈何

明萬曆 46年(1618年),柳如是生於浙江嘉興,本姓楊,初名雲娟,又名影憐,又名愛,幼年時被賣至江蘇吳江盛澤歸家院。

盛澤乃著名的絲綢之鄉,與蘇州、杭州、湖州並稱為中國的四大綢都。早在唐代,這個河流星羅棋布、縱橫交錯的小鎮就因生產的“吳綾”成為貢品而聞名。到了明代,這裏開始出現了一批專業生產絲綢的作坊和進行絲綢買賣的“綢市”。而鄭和下西洋之後隨之帶來海外貿易的繁榮,盛澤依靠自身優越的地理優勢,絲綢很快遠銷至東南亞各地。一時間小鎮商貿繁榮,店鋪林立,來往行人熙熙攘攘,河流船隻穿梭如織,來自全國各地的絲綢商人聚集在這裏采購絲綢。盛澤也很快以發達的絲綢織造業和繁榮的絲綢貿易而聞名遐邇,明末著名文學家馮夢龍在《醒世恒言》中曾對盛澤綢市的繁榮作了詳盡的描述,“水鄉成一市,羅綺走中原”、“日出萬綢,衣被天下”就是對當時盛澤的生動寫照。因為絲綢業的興盛,盛澤成為“舟楫塞港,街道肩摩”,客商雲集的繁華之地,同時也出現了“綺疏曲欄,歌姬並集”的風月場所。終慕橋(又名百嘉橋)北麵的歸家院就是這樣一個地方。

歸家院這一處精致的樓台水榭,位於繁華的盛澤小鎮一隅,可謂鬧中取靜。前麵是蜿蜒而過的小河,每日簫鼓畫船絡繹不絕,綠柳掩映下的終慕橋靜靜佇立,見證著煙花地的豔麗綺靡、富貴鄉的醉生夢死。

歸家院的女主人叫徐佛,原籍嘉興,隨母遷居盛澤歸家院。據說她姿容不俗,“能琴,工詩,善畫蘭”,聲名極著。最初,柳如是不過是徐佛所養的“瘦馬”之一。

“瘦馬”不難理解,即骨架瘦小、毛色暗淡的病弱小馬。但是,隨著年歲見長,有朝一日終會蛻變,破蛹成蝶。一些貧苦人家麵容姣好的幼小孩子在身體未發育完全時便被牙婆、人口販子買去,經過數年調教,學習禮儀應對,“笑不露齒,行不出聲”,務求舉止端莊、儀態嫋娜,一顰一笑符合淑女風範;同時還要學習書法繪畫琴棋歌舞等才藝,嚴格符合豪商巨富們的審美趣味。

依據先天條件,“瘦馬”被分為三六九等。清代丁耀亢在《續金瓶梅》一書中對“瘦馬”也有描述。一等資質的女孩,將被教授“彈琴吹簫,吟詩寫字,畫畫圍棋,打雙陸,抹骨牌,百般淫巧”,以及精細的化妝技巧和形體訓練。二等資質的女孩,也能識些字、彈點曲,但主要則是被培養成財會人才,懂得記賬管事,以便輔助商人,成為一個好助理。三等資質的女孩則不讓識字,隻是習些女紅、裁剪,或是“油炸蒸酥,做爐食、擺果品、各有手藝”,被培養成合格的主婦。當然,所有的這些煞費苦心的培訓都是為了將來能找個好買主,賣個好價錢。

據說由於“瘦馬”們受到正規教育,知書達禮,溫良恭儉,同時又滿身技藝,上得廳堂入得廚房,在主人家中還不爭風吃醋,與其他妻妾相處和睦,很是讓男子們放心,由此更加激發市場消費需求。見有利可圖,百姓競相效法,“養瘦馬”一時靡然成風。

雖說被稱為“瘦馬”的美女們長成往往被賣與富人作妾,但並不是所有的“瘦馬”都能成功地嫁入豪門。那些被挑剩下的“瘦馬”不得不被送入煙花柳巷、秦樓楚館。

柳如是的人生便是從歸家院的“瘦馬”作始。天啟五年 (1625年),年僅七歲的柳如是被一貧如洗的父母賣給了吳江盛澤名妓徐佛,雖說年紀尚小,但皮膚白皙,明眸皓齒,容貌俊秀,徐媽媽打一見麵就認定這小妮子天生是個美人胚子。徐媽媽嫌她原名楊雲娟太俗氣,改為朝雲。朝雲一直跟在徐媽媽身邊,單獨生活在後院。徐媽媽還特地請來老師教授琴棋書畫、舞蹈女紅,小朝雲活潑可愛,甚是招人喜愛。

天啟七年(1627年),朝雲這個人見人愛的可人兒又一次被一眼看中,這次是去吳江故相周道登府給周老夫人當貼身丫鬟。

周道登乃萬曆二十六年(1598年)進士,天啟七年由太子賓客禮部右侍郞升為尚書,進京之前遣仆人遍訪吳江,要為老夫人買個貼身小婢,結果到徐媽媽家挑中了朝雲。周老爺取李商隱“對影聞聲已可憐”的詩意,為朝雲改名為影憐。

在歸家院每天功課不少,也算日子有功,聰慧靈秀的朝雲學問見識大長,察言觀色,應對從容,到周府後伺候起周老夫人自然得心應手,因此這個伶牙俐齒的小妮子深得周老夫人喜歡。

據說這個周道登不學無術,庸碌木訥,做得宰相還是靠抓鬮撞的大運。一次崇禎問他“宰相須用讀書人,當作何解”,結果他一時答不出來,呆了半晌才說“容臣等到閣中查明回奏”;崇禎頗不悅,又微笑問:“近來諸臣奏內多有‘情麵’二字,何謂情麵?”結果還是答不上來,竟把情麵二字顛倒,曰:“情麵者麵情之謂也”。堂堂當朝宰相奏對如此鄙淺,被傳為笑柄。更糟糕的是他品行也不佳,生性好色,家中妻妾成群,仍以無嗣為由,到處尋花問柳。

崇禎二年 (1629年),遭禦史田時震等先後彈劾,周道登被罷官,閑居鄉裏。此時,十幾歲的影憐已出落得亭亭玉立,風姿綽約。好色的周老爺子一眼看中,將她從周老夫人那裏討去做了小妾。這個論年紀足以當爺爺的老男人成了影憐的丈夫,一朵含苞欲放的鮮花就這樣被這糟老頭子糟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