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崇拜心理
明星崇拜是現代大眾社會的產物,是本世紀70年代隨著西方電影業的興起,明星和明星製的出現而出現,並隨著大眾傳播和方化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崇拜。20世紀80年代,生活在東方大地上的中國人,短時間內經曆了人類有史以來最深刻的變革,驚喜地發現自己正生活在一個激動人心的時代。這是一種嶄新的、充滿活力的、生氣勃勃的、富有挑戰性的真正的新生活,這是在全世界都在尋求新生活和新的發展的廣闊背景下出現的新生活,隨著一係列經濟和社會生活的劇烈變革,除了高聳入雲的建築物,縱橫交錯的立交橋,琳琅滿目的各色商品,瀟灑流行的各種服裝,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人們內心深處也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其中最突出的是,人們心目占崇拜的偶像不再是固定的那麼幾位,而是各自心目中都有了自己崇拜的新偶像。追星成為一種新的文化現象,並且引起了社會廣泛關注。追星現象並非是改革開放的中國社會所獨有,而是一種世界性的思潮。也就是說,明星崇拜在現代社會中已成為一個十分醒目的標題。追星族們對其心目中偶像的崇拜類似於崇教崇拜那樣熱情、癡迷、狂熱和執著,這就不能不讓人要問,這是一種什麼樣的態度社會心態呢?
明星崇拜的緣起
自始到今,人類已曆經自然崇拜、圖騰崇拜、英雄崇拜和明星崇拜四個過程。明星崇拜是上世紀20年代隨著西方電影業的興起、明星和明星製的出現而出現,並隨著大眾傳播媒介和大眾文化的發而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崇拜,是大眾社會崇尚世俗的消費主義的表現之一。中國大陸的明星崇拜盡管早在“五四”心後隨著西風東漸和國內電影業的誕生就已出現,但由於當時社會經濟發展落後以及與明星崇拜息息相關的大眾傳媒尚不發達和普及,隻能說是處於萌芽階段。後來,因新中國的建立和隨之而文化政治化,尚處萌芽階段的明星崇拜也就中途夭折了,取而代之的是長達30年之久的領袖崇拜和英雄崇拜。因此,我們今天看到的大陸明星崇拜現象是改革開放以後西方和港台大眾文化移入後衍生出的新事物,與我國早期的明星崇拜之間並無太大聯係。由於國內先前文化背景的後繼影響以及經濟發展相對滯後對大眾文化超前性的製約,大陸的明星崇拜相對於港台和西方而言無論在廣度上還是在深度上皆存在著一定的差距。具體體現在大陸追星族的年齡層次較窄,主要集中在城市中的年輕一代,尤以中學生為主;追星族的追星行為尚不及西方狂熱;明星效應對大眾的影響範圍較小,等等。但盡管如此,明星崇拜已經對我國社會已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具體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麵:一是追星族較為明顯的追星行為導致的直接和間接社會後果;一是指大眾的日常生活受到明星效應潛稱默化影響的普遍趨勢。這二者從本質上皆反映了文化對社會的導向性作用。正如杜維明所說,在社會係統中,如果說經濟的作用是動力性的,那麼文化的作用卻是方向性的。明星崇拜作為一種社會文化現象,無論是對於追星族還是對於社會大眾而言,在某種程度上起到了價值導向作用,而這種價值導向作用反過來又作用於社會的經濟結構。因此,明星崇拜不僅僅是對追星族本身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而且已滲入了社會有機體的內核,具有深遠的意義。
明星崇拜具有社會心理現象和社會文化現象的雙重性質,它的研究涉及到多個學科領域。國內有關明星崇拜的研究主要在社會學、心理學、文化學三個領域,研究的內容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麵:明星崇拜產生的原因、明星崇拜現象的現狀思考、有關追星族和追星熱的對策。這些研究為我們認識和研究大陸明星崇拜開創了啟蒙之先河,且其中不乏力作。
“對明星崇拜”的界定
明星崇拜這一術語是20世紀以來出現的新概念,因為作為被崇拜的對象——明星——是20世紀20年代以後才出現的。在崇拜這一概念係統內,明星崇拜是與自然崇拜、圖騰崇拜、神靈崇拜、英雄崇拜等按崇拜的對象進行分類的種種崇拜相對應而存在的。明星崇拜既是一種偶像崇拜,又是一種英雄崇拜。具體地說,明星崇拜是一種對“傳媒英雄”的崇拜。發了瘋似的“追星現象”在全世界的流行蔓延,並非空穴來風,自有其現象出現的深刻本質和緣由。其中與明星和明星製的產生有著直接的血緣。自好萊塢精明的製片商推出明星製以來,明星們就大有取代傳統意義上的英雄在人們心目的地位和趨勢。
明星是現代大眾媒介的產物。明星的巨大魅力使得電影等高風險投資成為一種保險閥,於是,影視業的職業運動等行業普遍推出明星製,突出明星的地位和作用,以使明星的名氣更大,以便為本行業的高風險投資帶來更大的保險能力。於是乎在大眾媒介高強度、高密度的宣傳下,明星們獲得了異乎尋常的知名度,成為人們注目的焦點性人物。
20世紀20年代初,隨著攝製技術和製作技術的提高,電影逐漸成為世界上前所未有的最大、最普遍的商業性娛樂形式。這時期出現的大型故事片,確立了電影在娛樂業的地位,並把電影轉化為一種大眾媒介。而精明的電影製片商們在電影業誕生的初期,就開始從觀眾對角色和演員本人的認同感中找到了一條吸引觀眾和穩定票房的手段——明星製。所謂明星製,就是以明星為台柱子,希望以明星的影響力來吸引更多的觀眾的製度。明星的巨大魅力為電影這項高風險的投資行業找到了保險閥。於是,電視和職業運動等其他行業也紛紛效仿推行明星製。明星因此作為大眾社會的產物代替了昔日的英雄人物成為人們廣泛關注的焦點人物。對明星的崇拜也就成為了現代社會和普遍現象。盡管明星的外延不時被人們擴大,但影響範圍較廣,持續時間較長的卻是來自演世界和體育界的明星,明星崇拜也主要是對來自上述領域內的影響明星、歌星和體育明星的崇拜。
所謂明星崇拜,就是指在現代傳媒社會中,在大眾媒介的運作下,人們對於自己認同的演藝界和體育界中的焦點人物所表現出的極度喜歡、欣賞、佩服等情感以及由此引發出的種種行為表現。
實際上,是觀眾促成了第一批電影明星的誕生。他們不滿足於隻見演員其形卻不知其名的狀態,便用製片廠的名稱為自己喜歡的演員命名。精明的製片廠老板就是由此預見到出名的演員可能帶來巨大利潤,於是,就開始有意培養電影明星,並推行明星製。而且這種所謂的名星製又是經過精心策劃的,而且策劃的水平也越來越高。如,製作公司根據一些明星的氣質和戲路,輔之以專門的創作班子。從劇本到角色形象、到宣傳,充分突出明星的作用。而電影史上推出的首位明星,又完全是一種類似欺騙的計謀。1910年,美國獨立電影公司的負責人卡爾·蘭姆利為了替自己的影片作宣傳,就在當時的《電影世界》雜誌上故意刊登該公司台柱演員弗洛倫斯·勞倫斯死去的消息。接著,他又同甘共苦賊促賊地宣傳:勞倫斯死亡的消息是一則十足的謊言,是獨立公司的敵人惡意中傷,蘭姆利隨後又安排勞倫斯和她的經紀人在聖路易大車站與觀眾見麵。作為觀眾來說根本不知道這是像演電影一樣地在作戲,結果在安排見麵的當天,充滿好奇心的人擠滿了車站。這一下讓勞倫斯成了大名人。並因此而成為電影史上第一個受到狂熱歡呼的明星。作為當時的背影 來說,蘭姆利別出心裁的計謀確實為以後的明星製的產生提供了一種不可多得的策劃模式。於是在1927年,隨著幾家主要的有聲電影製片廠在好萊塢建立,明星製開始真正確立。明星製為電影業解決了一個根本問題,即當為提高影片的質量和效果,在投資了幾百萬、幾千萬甚至上億元的風險後,票房效果如何,主要取決於對明星所進行的高強度、高密度的宣傳。這是電影業巨大風險性投資的最佳保證。於是後來對明星製的運用就高招疊出,其中包括最有效的明目繁多的電影獎的設立,如最權威、影響最大的電影奧斯卡獎。其實,觀眾的認同才是明星產生和存在的重要因素,但製片商不會總是被動地等待明星自然而然地出名。實際上,明星是被製片商精心炮製出來的。好萊塢有個笑話,一名影片公司老板對某些由他炮製出來的明星不知感戴德很有意見,他說:’我從來沒有遇見一個知道領情的電影演員。那些明星居然相信起自己的宣傳廣告來了,要知道是偉大的片子造就出大名星。把你的媽或姑媽送來,我照樣可以讓他們成為名星。”
不管明星是如何產生的,都僅僅是一種包裝和人工損製作的手段,這種手段也僅僅是明星的產生創造了一定條件,而一個明星要真正成為明星,主要取決於明星的水平和廣大觀眾的認同。
在影視明星製的帶動下,隨著通訊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廣播、電視成為歌星走紅的主要媒介。在歌星中,以演唱流行歌曲出道的占了絕大多數。流行歌曲又稱通俗歌曲,就是好些詞曲通俗流暢,為大眾廣泛傳唱的歌曲。它與各民族的民歌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民歌是流行歌曲的前身。唱歌是人類最基本的愛好之一,隻要高興,都會哼幾句。歌曲的前身就起源於勞動中的號子,即人類在勞動中表達情緒情感的一種本能的方式。人們唱歌雖說有動聽不動聽之分,但學會一首歌絕不是什麼難事。何況流行歌曲又是一種簡單易學的歌曲。流行歌曲的廣泛參與性,更符合現代社會追求平等的意識。特別是當日本人發明了卡拉OK,更使流行歌曲如虎添翼,使躍躍欲試者越發地多起來。由於卡拉OK,更使流行歌曲如虎添翼,使躍躍欲試者越發地多起來。由於卡拉OK能夠在某種程度上掩蓋嗓音條件的不足,就越發增添了流行歌曲的參與性。這樣一來,就產生了數也數不清的歌迷。因此歌星也就越來越吃香,越來越走紅。
歌星的製作除有影視名星一樣的運作方式外,又有其自己獨特的運作程序。在國外,大致是由“星探”先到處尋覓有發展前途的歌手,再由唱片公司根據其嗓音特點和表現力為其創作適合其路數的歌曲。然後經過精心包裝,大肆宣傳,以將其推上頂峰。
以球迷為核心的對於體育明星的崇拜,其背後當然也掩藏著一些動作過程。體育動作原本是一種以健身為目的群眾性娛樂活動。體育運動要展示的是人類的體魄,勇氣和力量,因此在強調參與的同時又強調競爭。而競爭性無疑上體育最吸引人的地方。原本意義上的體育活動是一種業餘時間進行的遊戲。作為國際性的體育組織奧委會必須是非盈利組織,並要能抵抗政治、宗教、商業的影響。但是,20世紀以來,特別是隨傳播媒介的介入,體育和政治、商業的關係日益密切起來。這就導致了“金牌戰略”,即把體育重點和體育經費集中於少數能獲得金牌的明星們。而體育與商業的結合又形成了運動員的職業化,使體育運動成為一種謀生的手段。這就是使明星的作用理加突出了。
體育運動的競爭性要求有一大批出類拔萃的體育明星,一個沒有明星的運動項目是不可能有吸引力的。這樣也就使體育明星們成了英雄,成了偶像,於是也就使對體育明星的崇拜心理越來越升漫 ,以致出現狂迷或瘋迷的現象。而這背後,體育明星的運作也自然是新招、怪招疊出的。
在傳媒英雄或偶像中,又逐漸多了一個新人,這就是節目主持人。有人曾開玩笑地說:如果總統和晚間新聞節目主持人站在一起,人們不會問“站在總統身邊的那個人是誰?”而是問:“站在主持人身邊的那個人是誰?”隨著電子媒介的發展,節目日趨欄目化,而每一種欄目都有其各自的主持人。節目主持人以其獨有的魅力,如敏感的反應、犀利的分析、生動的串連,通過廣播電視的媒介,直接麵對廣大聽眾、觀眾,影響越來越大,大有蓋過影視明星的勢頭,成為人們心目中的新偶像。
由於節目主持人不僅僅取決於一般性的表演,還取決於各種知識素質,因此,這種新的偶像無穎會引起一些的新崇拜對象。
明星崇拜調查分析及檢驗
*崇拜與明星崇拜
已有研究的使用明星崇拜這一概念時,其內涵是比較混亂的,因此在正文的開始我們對崇拜和明星崇拜進行了一番界定。為了驗證這一界定的真實性,以及進一步了解當前中學生崇拜傾向及明星崇拜的現狀,我們先來看看有關這方麵的調查結果。
當前中學生崇拜對象是多元化的,傳統的有科學家、政治家,現代的有律師、企業家、節目主持人以及明星,但位居榜首的是明星(其中歌星略低),這說明明星崇拜確已成當前中學生中的主要崇拜傾向。這一結論已經得到驗證。有一半以上的學生(52.6%)估計他的同班同學中有大部分的人崇拜明星,四分之一多學生(25.4%)認為其同班同學中有一半左右的人崇拜明星,將二者累加起來,則有78%的學生認為他的同班同學中近一半以上的人崇拜明星。這個數據與上表中的數據之間存在著較明顯的差異在上表中,求是崇拜三星的平均人數的百分比為38%,三星中崇拜影視星的人數最多但也隻占42.1%。造成兩者之間出入的原因可能是調查對象中部分同學在回答問題時有所保留,也可能是因為他們對他人的估計偏高,但由於調查的匿名性和估計判斷中不可避免地存在著估計誤差,後者的可能性更大。盡管如此,上述數據也足以說明時明星崇拜在當前中學生中相對來說較為普遍。這裏說到相對一詞既是指數量上而言,同時也是指對明星的崇拜相對於對其他人崇拜具有較為明顯的群體性特點而言。此外,對明生的崇拜與對其他人崇拜的內涵是不完全一樣的,好使在明星崇拜中不同的人對崇拜的理解也不一樣。在調查結果中,對明昨星的崇拜主要是指對他們非常欣賞(64.6%)、喜歡(48.6%)、佩服(41.9%)、羨慕(27.3%)等情感。在問題的調查中,對明星的崇拜中尊敬的情感已成為已大大減少(從43.2%降到20.0%)這一 從現實中崇拜者與明星雙方的互動行為及方式中我們不難看出,從崇拜者對明星過多欣賞和喜歡的情感成分中也可以得到佐證。而與中學生家長們那一代相比,當代中學生對他們崇拜對象的情感成分中尊敬的成分普遍有所降低(58.1降到43.2%),這說明兩代人雖然有著共同的崇拜對象(如科學家,政治家等),但崇拜的內涵卻隨著社會的發而有所不同。此外,對明星的崇拜中佩服的成分也相對減少(61.9%降到41.9%),也不僅減弱了尊敬的成分,同時也驗證了筆者對崇拜重進行界定的必要性。而盡管愛慕(19.1%)和迷戀(16.9%)的成分在明星崇拜中較多,相對於明星崇拜自身其他成分來說,迷跡和愛慕意義上的明星崇拜卻並不是很普遍的,對明星的崇拜中欣賞的成分是最多的(64.6%)。綜上所述,本研究的研究假設1.成立,說明筆者對崇拜及明星崇拜的界定是可行的。
崇拜與喜歡的相關性
A政治家B企業家C科學家不崇拜崇拜不崇拜崇拜不崇拜崇拜喜否
205912088819410264.372.864.871.564.770.8歡是11434113351064235.727.235.228.535.329.2D影視明星E體育明星F歌星不崇拜崇拜不崇拜崇拜不崇拜崇拜喜否202941931032395778.650.373.157.278.940.4歡是
55937177648421.449.726.942.821.159.6χ2=39.10,P<0.001χ2=12.15,P<0.001χ2=64.02,P<0.001
在崇拜對象中我們選取明星為一組,政治家、企業家和科學家組成另一組;在崇拜內涵中我們以喜歡和尊敬為例。在表中,我們可以看出,在政治家、企業家、科學家和喜歡之間存在著較高的一致性,即在以上述人物的崇拜中,包含喜歡的成分皆比較低,分別為27.2%、28.5%、29.2%,經卡方檢驗的結果表明:是否崇拜這三類人物與對他們是否喜歡之間不存在相關關係。換句話說,在問題的回答中,選擇喜歡的人中崇拜政治家、企業家,科學家的人很少。與此相反,在政治家、企業家、科學家和尊敬之間雖然也存在著較高的一致性,但這種一致性卻表現為在對他們的崇拜中包含尊敬的成分皆較高,分別為60.8%、60.2%、66.0%,而經卡方檢驗的結果表明是否崇拜他們與是否尊敬他們之間確實存在著較為顯著的差異,也就是說在問題的回答中,選擇尊敬的人中崇拜政治家、企業家、科學家的人很多。明星和喜歡以及明星和尊敬之間的關係正好與上述相反,是否崇拜明星與是否喜歡他們之間有顯著差異,但是否崇拜明星與是否尊敬他們之間卻無顯著差異,從而在問題的回答中,選擇喜歡與崇拜明星(尤其是歌星)之間有關,而選擇尊敬與崇拜明星之間關係不大。綜上所述,我們在圖中對崇拜進行比較得出的結論是可靠的。
崇拜與尊敬的相關性
A政治家B企業家C科學家不崇拜崇拜不崇拜崇拜不崇拜崇拜尊否
20349203492034963.639.263.23967.734.0敬是
1167611874979536.460.836.860.232.366.0χ2=21.85,P<0.001χ2=19.84,P<0.001χ2=44.86,P<0.001續表
D影視明星E體育明星F歌星不崇拜崇拜不崇拜崇拜不崇拜崇拜尊否
138144157951638953.761.059.552.853.863.1敬是11973107851405246.339.040.547.246.236.9χ2=2.33,P>0.05χ2=1.95,P>0.05χ2=3.41,P>0.05
*原因、動態和發展
明星崇拜現象的產生是多方麵因素輻合的結果,但對於中學生而言,他們崇拜明星的主要原因是什麼呢?對於明星崇拜現象的存在有人歡喜有人憂,學術界也是褒貶不一,那麼中學生本人的態度如何?肇始於80年代初的大陸明星崇拜,90年代初因媒介對青少年狂熱追星行為的報道而在輿論界掀起一場爭論。如今事過境遷,盡管傳媒對此仍不時有報道,但已無法再引發人們討論的興趣,是明星崇拜已有有所降溫,還是另有其他什麼原因?明星崇拜的發展和前景如何?等等,這些問題都是本文想要回答的,與此相關的問題及調查結果如下:
你認為現實生活中人們對明星的崇拜主要是因為(有幾項選幾項)
選項人數百分比(1)他們有俊美的外表20846.8*(2)他們氣質好,有風度23753.4* (3)他們的知名度很高22450.5*(4)他們很富有10623.9* (5)他們的社會地位很高8719.6* (6)他們是成功者27662.2*(7)他們很風光12127.3* (8)他們與日常生活很近6013.5* (9)他們的生活很有意思8118.2* (10)其他245.4
下列說法你同意的有
選項人數百分比(1)對明星的崇拜使生活更充實、豐富多彩10724.1* (2)明星的作品(指歌曲、影片、比賽等)緩解了現實生活中的枯燥與壓抑29165.5*(3)明星崇拜是一種趕時髦的表現7516.9*(4)對明星的崇拜並不完全是我們自己的選擇7316.4* (5)報紙、電視、廣播等對明星崇拜起了很大推動作用28363.7*(6)明星崇拜會妨礙正常學習8819.8
調查結果表明,當前中學生中崇拜明星的原因是多方麵的。從明星這一方麵來看,成功者的形象是他們受中學生崇拜的最主要原因(62.2%)。成長中的青少年學生或多或少都有追求成功的心理。那麼,他們眼中的成功是指什麼呢?筆者在調查中,將成功的含義界定為四個方麵:知名度、財富、社會地位、體麵。從調查結果中我們發現,對於青少年學生而言,成功的含義主要意味著很高的知名度(50.5%),這從而也就在某種程度上決定了為什麼明星們得以在眾多的人數中凸現出來成為他們崇拜的主要對象。在現代社會中,由於價值取向的多元化從而成功的模式芤是多樣的:科學發明、理論創新、仕途通達、商海稱雄,等等,都可意味著一個人的成功,但大眾傳播媒介麵向大眾的特性決定了它的通俗性和娛樂性的偏好,再加上它的普及性,使明星成了知名度最高的公眾人物,從而成為青少年學生眼中成功的典範,於是對成功的渴求便轉化為對明星的崇拜。渴求成功是明星們受到青少年學生崇拜的深層原因,而明星們的個人特質卻是他們受到崇拜的雖然很表層但卻很重要的原因之一。經過精心包裝後的影視明星和歌星,大都長相俊美、風度瀟灑、氣質優雅;少數醜星雖然醜點但卻不失風度和氣質,此外他們往往都較風趣、幽默和聰明這些特點非但彌補了他們相貌上的不足,而且讓人覺得醜得可愛;體育明星則是健美與力量完美組合,而且他們大都身懷絕活或擁有輝煌的賽績,等等。這些頗具魅力的個人特質對於處於青春期的青少年學生來說,無疑是相當有吸引力的。因此,相對於科學家和政治家等人物而言,明星的形象更為豐滿,因而也更容易讓較為感性的青少年學生接受和認同。這一點也是為什麼對明星的崇拜內涵發生了變化的原因。還有一點需要指出,那就是由於行業的限製,明星們的年齡都較為年輕,年齡上的接近是他們受到崇拜的一個很重要因素。
從青少年學生這方麵來看,他們這一代人既是很幸運的一代人,無需麵對父輩們曾經曆過的苦難;又是很單麵的一代人,從他們邁入校園之初,便陷入了一輪又一輪的升學壓力之中。學校教育的片麵追求升學率和家長對子女的過高期望,使中學生的大部分時間都投入到緊張的學習中。盡管他們也有理想,也渴望成功,但麵對的卻是日複一日,年複一年單調的學習,理想遙遙無期,成功遠不可及,過剩的精力無處發泄,豐富的情感無所寄托,生活因枯燥而變得壓抑。伸手可及和無處不在的大眾傳媒消解這種壓抑。借助於大眾傳播媒介的明星和他們的作品(如影視明星扮演的角色人物,歌星演唱的歌曲,體育明星參與的競技比賽等等)緩解了現實生活的枯燥和壓抑,讓他們暫時得到某種替代性的滿足:在影視明星扮演的角色中,他們體驗到了豐富的人生經曆和情感;在歌星演唱的歌曲中,他們找到了某種近似的共鳴和想象中的情感體驗;在體育明星激烈的競技比賽中,他們過剩的精和找到了發泄的出口……不僅如此,由於愛屋及烏的心理作用,以及明星們本人與其作品的不可分割性,部分青少年學生往往把對明星作品的認同投射到明星本人身上,對其充滿了喜歡、佩服、欣賞等情感,從而產生明星崇拜。這一點我們可以從流行歌曲和歌星之間的關係上得以證實:在表中,由於喜歡歌而喜歡唱它的人的學生占回答該問題學生總數(355人)的33.8%,這個比例在影視明星那兒可能會更高。
除了明星和青少年學生的內因作用外,一個很明顯的外因便是大眾傳播媒介的推動作用。這一點在我們調查的學生中已有近2/3的人認識到。明星崇拜得以存在的前提便是它與大眾傳播媒介之間的密切聯係。無論是明星們的成功形象還是其外在形象,都是憑借大眾傳媒得以樹立和展現的,因此,從某種意義上確實可以說是大眾傳媒直接促使了明星崇拜的產生。而操縱和利用大眾傳媒的利益群體從青少年學生對明星的崇拜中獲得了最初的利益之後,便開始有意識地引導青少年學生對明星的形象消費,他們不僅跟蹤報道明星們的最新動向,製造一些花邊新聞和利用謠言來刺激受眾易麻木的神經,還不斷地推出新的形象來適應受眾不同的口味以獲取更多的收益,並替補那些已隕落或即將隕落的明星。受到操縱的大眾傳媒有意無意地為明星崇拜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通過其反複宣傳的“轟炸效應”,明星與明星的符號象征成了青少年學生中的永恒話題,從而“誘使”一批批的學生步入崇拜明星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