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學生學習能力培養管窺
數學教學與研究
作者:時林玲
摘 要: 初中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必須賴於學生知識經驗基礎、認知發展的水平和發現能力的增強。本文以函數教學為例就初中生學習能力的培養策略作探討。
關鍵詞: 函數教學 學習能力 培養策略
筆者從事初中數學教學工作多年,深感自己所肩負的責任是重大而又艱巨,尤其是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培養,既懈怠不得,又難以理出比較清晰的頭緒。學生數學能力的培養,需要我們結合自己的學情和教材內容及要求綜合考慮。在平時的教學中,相關的教學內容引起我諸多的思考,現拙於筆端以求達到拋磚引玉的效果。
一、學生能力培養必須賴於學生知識經驗的基礎
教學效果的顯著與否與學生已有知識經驗是否豐富有著極其密切的聯係。初中學生掌握數學思想和方法離不開已有的數學知識。當然學生學習數學時不見得能夠聯係已有的數學知識,一是學生自身的主觀原因,二是教師的客觀原因。但無論是誰的原因,教師都有不可推卸的責任。譬如教學“一次函數”時,筆者在課堂教學中就發現學生能力培養與學生已有知識的關係。學習“一次函數圖像”時,學生已經具有了正比例函數的圖像和性質等方麵的知識經驗,也已經具備了對實際問題利用一次函數解析式求解的意識。針對學生的學習情況,筆者就讓學生從複習正比例函數的圖像、畫法及其性質入手。有了這樣的鋪墊,我讓學生求一個相關登山問題的函數解析式。學生學習一次函數圖像時顯得那樣的輕鬆。賴於學生知識經驗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的實踐告訴我們: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能夠較好地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學生希望自己在複習以往的知識時能夠有新的發現,因為他們已在平時的學習中意識到發現問題有時比解決問題來得重要。“溫故而知新”是任何時候都成立的教育教學原理。
二、學生能力培養必須賴於學生認知發展的水平
數學教學必須依托學生一定的認知水平。沒有學生一定的認知水平或者是能力做後盾,數學學習能力就培養不出來。雖然學生是好奇和好問的,但若缺乏一定的認知水平做基礎,則問不出個所以然來。雖然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已經意識到探求數學題的新思路、新解法的重要性,但離開一定意義上的認知水平,發散性思維就不可能得到發展。筆者在教學一次函數圖像時發現:初中學生的認知水平給自身學習能力帶來很大的影響,也就是說認知水平越高的學生一般說來探究能力會越強。一次函數的圖像為什麼是一條直線呢?有一定認知水平的學生會很快地用描點法在同一坐標係中畫出y=2x與y=2x-3的圖像,也會很快地在實踐中體驗和感悟到一次函數y=2x-3的圖像原來是由一次函數y=2x的圖像向下平移了3個單位的結果,但缺乏一定認知水平的學生卻很難通過探究得到,尤其是難以找到y=2x向y=2x-3變化的規律。同樣是一次函數圖像的教學,在另一個教學班,筆者關注的重點是一般認知水平以下的同學,要求這些同學解答這樣的問題時,他們卻不能得到這樣的結論:既然正比例函數y=2x的圖像是一條直線,那麼y=2x-3的圖像就應當一定是一條直線。這堂課因此未曾能拓展學生的知識麵,培養學生的實踐探究能力及創新意識。這引發了我的思考,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應當盡可能與學生學習的認知水平掛鉤,要力求讓認知水平有一定差異的學生進行合作,這樣學生之間可以相互啟發。